牛蕾
留守学生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一个文明与民主社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充分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社会工作,以增进或恢复学生的社会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作为留守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不得不肩负着父母的期盼、国家的嘱托,教师更是使命的执行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些留守学生,关注这些留守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因为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人”的教育。
一、班级留守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郊初级中学,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近年来,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我们苏北地区就成了劳务输出大区。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这个地区男性中壮年(除有工作者)有90%以上外出打工,女性中壮年(除有工作者)有50%外出打工;他们中有80%以上到了广州、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打工,只有10%左右在本地或是到其他地区打工。夫妻二人都出去打工的占了40%左右。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留守学生太多,我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全校留守学生占40%以上(父母都外去打工)。这些留守学生家庭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1. 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
留守学生家庭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老的既有父辈,也有祖辈,其中有的是老弱病残;小的主要指自己的子女,多为两个孩子,其中有的已上学。作为家庭中坚力量的留守学生的父母,既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也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这些家庭都以种田为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由于种田收益较低,所以导致这些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为了维持家庭经济开支,只好外出打工。
2. 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
留守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为小学、高中毕业,少数根本就没有上过学。由于文化水平低,要么在家种田,要么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干的多为苦力活,白天辛勤劳作,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只能打牌、喝酒甚至是赌博,还有部分人会聚众打架斗殴。这些都给家庭尤其是孩子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
3. 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
打工人对孩子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不是上学的料,孩子也不是上学的料,将来横竖一样,要么在家种田,要么外出打工。所以自己外出打工,就把孩子扔给父母亲甚至扔给祖父祖母代管,也有少数托付给叔叔、阿姨的。如此对待子女,导致这些孩子在学校不重视学习,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差,厌学甚至弃学;性格孤僻,心理封闭,人际关系紧张,遇事处理草率且感情用事。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这些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非留守学生明显不同。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监护;或者虽然有人(多为祖辈老年人)监护,但监护不到位。与非留守学生相比,他们不能跟父母亲朝夕相处,学习上得不到父母亲的鼓励和认同,缺少精神上的动力,对前途更是一片茫然,所以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放弃。
二、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缺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很少关注甚至不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尤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缺失。
1. 缺乏必要的教育意识
由于大多数留守学生成绩不好,有的思想品德也欠佳,部分教师把他们看作“另类”,既不指导他们如何去学习,也不指导他们如何去做人。殊不知,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留守学生所急需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他们来说是雨露、是阳光、是鼓舞、是动力,更是他们情感上的滋润。而这些不仅是他们的父母,就连很多一线教师都做不到。这固然与当今社会的客观环境有关,但主要还是教师缺乏对留守学生必要的教育意识,把留守学生放在了教育中“被遗忘的角落”。
2. 缺乏必要的学法指导
留守学生虽然不能等同于学困生,但学困生中确实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学生父母亲不在身边,生活上没有人照顾,导致他们着装邋遢,不讲礼貌;学习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有厌学情绪;有的不求上进,没有集体荣誉感,不愿意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这就难怪他们学习不好,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打架斗殴,更无家庭父母的观念,心中只有自己。这就直接让他们成为班级中的“钉子户”。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很多教师“懒”得见到他們,不愿意指导他们学习,更不愿意接近他们,有时避之唯恐不及,这种做法是教育的一种严重缺失。
3. 缺乏必要的情感教育
由于父母亲长期“离家”,留守学生得不到父母亲的及时关爱,导致留守学生家庭情感缺失,进而让这些学生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只有父母和他们之间才能碰撞出的情感。一旦这种情感缺失,将直接影响到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这种影响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明显。留守学生把这种情感带到学校里,表现为不尊重教师、不团结同学、性格内向、独来独往、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而我们教师对这些留守学生,要么根本就不关注,要么虽然关注了,但只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导致教师对留守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
由于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缺失,就导致了大部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纪律性越来越差。他们在学校里是“差生”,走入社会以后就成了“渣滓”。由此看来,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缺失后果极其严重。
三、语文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责任
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主动地了解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些留守学生大多是因为隔代监护人过度溺爱,祖辈们不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他们“情感孤独”、学习成绩差甚至学业荒废。这既是家庭、学校之痛,也是社会之痛。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教育他们呢?
1. 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心里重视并关注留守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那么忽视人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同样,忽视“人的教育”的语文课堂也是失败的语文课堂。但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存在,让我们的教育或多或少已偏离这个核心,变得不去尊重人,而尊重分数的观念“深入人心”,语文课堂也失去了“语文味”。试想,这样的观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能关注留守学生吗?我想,即使关注也只是关注他们的分数吧,而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又有谁去关注呢?就這样,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的“船”被搁浅了,而他们也随之被理论家们“遗忘”了。笔者身边时时刻刻都在上演这样的“遗忘”故事。长此下去,必将毁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进而让国家、民族缺乏生机。为此,笔者大声疾呼,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教师们,行动起来吧!多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因为这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相信成功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比成功教育学生考上理想高中更有价值。
也许有人会认为语文教师对留守学生问题的关注与教学无关,或者认为这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最起码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认真地关注与研究留守学生问题不仅与语文教学有关,而且还能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2.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学业指导,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如,“读一切好的作品,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美术,能“陶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这些人都有广博的兴趣,尤其是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兴趣,必然会感到生活枯燥、精神空虚,也就激不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昏昏沉沉地度过一生。
一些留守学生学习语文时,心理上会有一些障碍,如:(1) 丧失学习信心,背上自暴自弃的包袱,认为自己反正成不了才; (2) 怕苦畏难,情绪不稳,碰到一点困难就却步;(3) 认为语文在中考中得分太“软”,只要在课堂上听听就足够了;(4) 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到时碰运气。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留守学生排除这些心理障碍。
语文教师要让留守学生明白,一定要提高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学习肯定不会好。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学条件。这个条件,一要靠教师创设,二要靠留守学生自己创设。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语文教师要经常热情地肯定他们在自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即使是些微的成绩,也同样要加以肯定。语文教师要经常地及时地给留守学生指点迷津,热心地帮助他们借到或买到他们想要自学的书籍报刊,要积极鼓励他们自订一些载有指导自学文章的报刊等。
3.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加强留守学生的情感教育
留守学生虽然是“留守”,但一般不是独自一人在家生活和学习。父母亲外出打工前,要把孩子交托给自己的父母亲或是至亲,同时也会保留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也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教育留守学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当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出了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跟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因为他们就在孩子身边,教育孩子比较方便。如果监护人解决不了,我们也可以直接跟学生的父母亲联系,尤其是情感方面出的问题。要让家长明白,孩子们“情感的孤独”不是金钱和物质所能弥补的,只有让“家”完整起来才能让“情感的孤独”不治而愈。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一些课文,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美好情感教育。学习《背影》,让留守学生感受父之爱;学习《我的母亲》,让留守学生感受母之爱;学习《散步》,让留守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习《孤独之旅》,让留守学生品味杜小康那种坚忍的性格特征。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要让留守学生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留守学生的父母亲虽然外出打工,暂时离开了他们,但他们是为了“这个家”,是为了这个家能够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关注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填补他们的家庭情感空白有利于他们在校的学习,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进而走好他们的人生之路。因此,教师要走进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在留守的日子里充实情感进而努力学习,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心理基础。
通过对留守学生的调查、分析和教育,我们了解了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留守学生成绩差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我们要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探索出一条教育留守学生情感和学习的新路子,为今后我校对留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学生不会再忧郁,不会再为家的飘渺而无心学习,而应该看到他们脸上本就应该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