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整体性设计时,要注意剖析历史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核心历史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主题的探究和认知。”可见,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与探索,促进其创新与发展。然而,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概念教学往往存在教师“讲不清”,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着巨大的可挖掘与可拓展的空间。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尝试从“内外结合”“问答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几个方面,针对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展开创新思考与实践。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挖掘概念教学的深度,拓宽概念教学的广度,使学生在深化对于历史概念的学习与体验的同时,加强“对整个学习主题的探究与认识”,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内外结合”——以课外资源辅助概念教学
历史概念是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的文字,用简短的话语阐述复杂的事件和深奥的道理,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总是不够透彻和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开拓教学眼界,开发课外资源,将网络资源、生活资源、地域资源等课外资源与课内资源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多维度的感官刺激与多角度的学习辅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强化概念学习。
例如,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课中涉及到一个历史概念——马歇尔计划。显然,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单纯依靠教材讲解,学生很难对于这个概念有全面而透彻的把握。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入网络中的微课资源,使学生从个多维度、多层面来学习这个概念。在微课中,教师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关于这个概念的讲解:首先,直观展示。微课的一开头是一张马歇尔计划的宣传海报,在海报上面印有葡萄、美女、高跷等图案,以及英文的宣传语。教师可以通过这张图片,使学生对于马歇尔计划产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当时的英国人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期待;其次,图表展示。当学生通过海报,对于马歇尔计划有了感性的体验之后,微课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二战结束后欧美的经济情况图表。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对比,学生能够迅速发现,当时的欧洲在经济上面临严重威胁,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正是为了扭转这种颓势;再次,影像展示。在这一环节,微课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影像资料。资料中的画面展现的是英国工厂忙于生产,商场人声鼎沸的景象,而搭配的画外音是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度赞扬马歇尔计划的一段演讲。通过这段视频,学生能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确实为欧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转机;最后,漫画展示。此时,微课中出现一副漫画,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财政贷款”展开的。通过观察这幅漫画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马歇爾计划的另外一面——这是美国借助经济手段来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工具。教师借助这段不足3分钟的微课,简单直接地向学生展示了马歇尔计划的起因、影响及本质,并为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展示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结局及善后的思考。显然,这是教师利用课内资源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对于课内资源加以补充,为概念教学提供辅助。
二、“问答结合”——以师生互动辅助概念教学
百度百科在阐述“概念”的概念的时候强调,“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就是说,“概念”中包含的不仅有静态的知识,更有动态的思维。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重视静态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动态思维的展示,则学生很难对于历史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呢?笔者建议教师能够巧妙设计课堂问答环节,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显然,在这个概念的讲解中,单纯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文字阐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从背景、进程、影响三个方面,对于这个概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讲解。这个过程,如果是教师“单向输出”的过程,则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历史知识,无法探究深层的历史规律。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则能够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规律探究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比如,在针对“背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1. 请观察这幅“新航路开辟图”,想一想新航路开辟给当时的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能够从旧有知识入手,引发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的思考;2. 请阅读下面三段史料,说一说史料中的事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和理论三个视角,对于工业革命的条件进行思考。显然,教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提供了契机,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不仅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更思考历史渊源、探究历史规律。可见,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结合”,以师生互动辅助概念教学,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实现深度学习。
三、“读写结合”——以5R笔记辅助概念教学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理念,强调通过读和写的相互结合,实现二者间的相互辅助与相互促进。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通常以“读”为主,通过读教材、读史料、读地图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形成感悟。然而,这种停留在头脑中的感悟通常是未经梳理、概括与审验的,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的特点,这对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入“读写结合”的概念,让学生利用5R(记录—record,简化—reduce,复述—recite,反思—reflect,复习—review)笔记,在读中写,在写中学,从而创新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必修上《辛亥革命》的教学中,出现了两个十分相似的历史概念:兴中会和同盟会。教师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可以发挥5R笔记的作用,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优化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先分别讲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创立背景、过程、影响等知识,让学生抓住重点,逐条记录;然后,要求学生对于两者的信息进行对比,将其简化成关键词,方便记忆。于是,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心得,将两个概念的信息进行了提炼,获得了关键词。有的学生将其简化为“时间”“事件”“影响”,有的将其简化成“政治目标”“代表利益”“组织机构”……无论哪种简化方式,都抓住了两个概念的关键信息,强化了对于两个概念的分别记忆和彼此辨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依据简化后的关键词,对于两个概念进行复述,并对于学习过程及成果加以反思与复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充分发挥了5R笔记的作用,在“读写结合”中促进了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记忆、理解与辨析。
四、“讲练结合”——以随堂练习辅助概念教学
教师通过开展随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成果的检验、巩固、反思与内化,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随堂练习的作用,使学生检验自己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和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学习成果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学习的方法,提高概念学习的效率。
我们仍以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概念教学为例。在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于两个概念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判断题,帮助学生完成对于学习成果的检验、巩固、反思及内化:1. 兴中会和同盟会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 与兴中会相比,同盟会的革命性更强,目标更为明确,理念也更为先进;3. 兴中会和同盟会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深化与社会矛盾的激化下的产物,二者都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4.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员结构和组织形式差别较大,二者之间没有内在关联。显然,学生要完成上述4道习题,就需要进一步厘清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概念,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于跟这两个概念有关的全部内容加以综合考量与评析。可见,学生完成习题的过程,就是对于所学的概念知识加以检验、巩固、反思与内化的过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可以通过随堂讲练来进一步挖掘概念教学的深度,推进概念教学的进程,从而促进概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五、“动静结合”——以课堂活动辅助概念教学
历史概念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原理复杂,自然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认真学习。然而,面对一些比较宏大的概念,如果教师始终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则学生难免感到枯燥和晦涩,容易失去学习的耐心与兴趣。为了规避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将知识讲授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养分,深化学习体验,实现快乐学习与高效学习。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必修上《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有一个重要而宏大的概念:百家争鸣。学生需要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军事纷争等多个视角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孔子、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并归纳这些思想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及对于当时乃至后世社会产生的影响。显然,如果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则学生需要以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式吸纳很多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巨大的挑战。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将概念教学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则能够在增加教学趣味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概念教学分成以下三大模块,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首先,演讲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查阅资料,然后以演讲的方式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及军事情况;其次,竞赛活动。教师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各组成员轮流说出庄子、孟子、孔子等人的代表思想,在單位时间内说出条目最多的小组获胜;最后,学讲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学讲活动,将前两个环节学进去的知识,结合个人的心得与体会讲出来。教师通过组织这三个活动,使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了“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使学生不仅理解了“百家争鸣”的概念,也体会了概念学习的乐趣,掌握了概念学习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这个案例向我们表明,课堂活动的巧妙设计,能够为概念教学增添活力,促进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创新。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基础而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教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保障。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概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力求通过“内外结合”“问答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等途径,挖掘概念教学的深度,拓宽概念教学的广度,促进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