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彦,何亚南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新时代应用型大学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会计人才应当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最主要特征是利用所学创新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着力点[1]。根据该框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具体可划分为6 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该框架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与应用型大学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从核心素养视角审视应用型大学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推进教学改革,具有内在一致性。
我国当前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通常用一百到二百字对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笼统的说明。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优势,从而有效避免了之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庞杂而结构不明的缺陷[2]。
教学是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进行研究与改革至关重要。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也由之前的理论型人才向高素质的研究应用型人才模式转变,从而倒逼会计教学的变革与发展[3]。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笔者所在的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放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进行,即在学生修完基础会计课程后进行。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展是否顺利。因此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研究与改革对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至关重要。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课堂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其次,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难以调动学生活跃性。作为教学的重要参与方,学生的学习接受模式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效如何。 纵使教师授课再精彩,如果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从教学效度来说也是失败的。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需要授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再次,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目前高校的财会教师多数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职,部分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在会计准则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和新兴经济体不断产生的大背景下,需要财会教师除了提高科研水平,还要对财经新闻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并对业界的会计经验不断学习,如此才能保证授课的准确性与鲜活性,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比偏低。目前课程考核模块组成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开,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期末进行突击式复习也能通过课程考核。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从考核端倒逼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提高重视。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内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脱离,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内容出发,我们旨在从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进行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首先从思想上接受授课模式的改变,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引入新兴教学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法等。
2.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与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内容高度契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素养。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和组织[4]。中级财务会计案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要精短,与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点相符,但又有利于学生进行扩展学习。 此外,案例要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并提高学习的兴趣。根据上述案例选择标准,笔者所选择的案例主要来自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案例分析(第2 版)》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系列。 案例教学的组织对于案例教学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首先,提前一周将案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并提示重点关注问题,将学生随机分组,三人一组,避免出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案例讨论。其次,对案例分析按照工作量进行任务分解,每个任务落实到具体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再次,课堂讨论及演示引入学生点评机制。对其他小组完成的案例分析,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小组案例进行点评,并根据课堂活跃度进行适度加分。
2.1.2 翻转课堂教学法
中级财务会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企业各类主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事项和交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各章内容结构类似且内在逻辑一致。因此可以在完成重要章节的讲解后,挑选相对容易的章节(比如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有负债等)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延续案例教学法的分组方法,将章节内容进行切割后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进行课堂讲解。 翻转课堂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并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2.1.3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前设计好要发问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更加深入,并能积极学习,体会到启发式学习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5]。 对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长期股权投资章节,教师可以设计启发式问题,使学生在问答中深入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有效克服畏难情绪。
2.1.4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法
“教学”二字体验的是教与学的互动相长,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价值观的传递及基于场景的深度互动,因此线下教学一定是教学的主阵地。疫情导致的全面线上教学使我们认识到线上教学可以是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慕课(MOOC)的普及让学生可以选择国家精品课程完成课程的预习与自学,因此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燕茹团队制作的《中级财务会计》慕课进行自学。 本校中财教学团队在超星平台也录制并上传了课程视频,开发了内容全面丰富的线上题库,并配有课后习题的详细讲解。结合上述线上资源,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可以遵循“线上自学+课堂教学+线上习题订正+线上自测”的闭环学习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1.5 游戏教学法
为解决课堂活跃度的问题,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比如,为检验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在课堂开始的10min 内,组织学生玩“萝卜蹲”的游戏,用精心设计的知识点替换“红黄蓝萝卜”,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游戏结果调整授课进度。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虑,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应该紧跟制度变迁,深入挖掘制度变迁背后的机制,引导学生关注制度变迁,紧跟中国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动,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针对财政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的通知,全面更新《中级财务会计》中收入章节的教学,并向学生详细讲解新收入准则前后的差异,引导学生及时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培养较高的会计素养。
此外,增加课程思政内容。作为培养高素质财会人才的应用型大学,在专业传授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课程思政,将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教学体系中。例如,资产减值章节增加关于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盈余管理的讨论,货币资金章节增加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与价值观的讨论,无形资产章节增加无形资产价值确定与信息披露的讨论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考虑到会计准则在不断地修订,如果一味地以知识考核为主,那么等学生走上社会时,现在的知识早已过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度。为了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实践创新素养,有必要改变考核模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就可以通过课程考核。
目前高校的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多数为三七开,我们可以将平时成绩调整到占课程考核的50%,平时成绩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及阶段测试等[6]。 平时成绩占比增加后,为防止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重平时轻期末,明文规定期末成绩低于60 分,不能参加平时成绩的综合核算。 该规定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毕竟创新都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没有前人知识的踏实积累,再多的案例分析,再多的教学方式,都将变成空中楼阁。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传统模式为主,互动性差,授课教师知识储备不完善,考试方式僵化。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探究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方向,确保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层次发展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笔者在上学期的任教班级中,根据上述改革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反馈良好,期末卷面及格率从之前的70%提高到85%,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且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并持续关注会计准则变动,因此逻辑分析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切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