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探索

2022-03-24 10:47
关键词:教学资源专业课程

胡 富 茂

(洛阳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近年来,翻译技术的教学在国内发展较快,开设的院校越来越多,师资和教学资源整体上都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整体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迄今为止大多局限于翻译专业,尚未辐射到其他专业,未能在培养兼通翻译与其他专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与国家当前加强国际传播的战略显然是不相符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新文科建设,破除翻译技术教学中传统的、守旧的思维模式,将其推向更多的领域和专业,以翻译技术的教学为纽带,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1],培养懂技术、会翻译的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人才[2]。目前,一些高校结合技术赋能和学科融合的翻译技术发展共识,大胆尝试,开设了翻译技术微专业,设计并实施了教学方案,并完成了一轮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第一专业+翻译技术”的国际化融合应用型人才,同时推进了翻译专业的新文科建设。

一、翻译技术教学的困境

教育部发布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将“翻译技术”设为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确立了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3]。然而,翻译技术教学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教学知识体系化不足。尽管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但如何把这些技术与翻译工作结合起来,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做到[4]。面对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与语言服务行业实践脱节的现状,理应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才能解决问题。当前翻译技术教学未能系统化、理论化总结翻译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不利于新文科背景下翻译技术教学的创新发展[5]。

第二,校企合作的师资紧缺。翻译技术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使得合格的翻译技术师资较为缺乏。翻译技术师资的缺乏导致了翻译技术教学的动力匮乏[6]。高校、企业和学术组织需要牵头落实产学研合作,组建工作坊,模拟工作场所[7]354-369,加强垂直行业翻译技术课程实践教学[8],提高教师的职场实践能力。

第三,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当下翻译技术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王华树和李莹对全国434所高校翻译技术教学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翻译技术教学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案例与实际翻译生产环境脱节等问题[5]。因此,加强翻译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对翻译技术微专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前的翻译技术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困境,新文科背景下如何促进翻译技术教学创新和培养融合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设计和实施翻译技术微专业?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于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的思考。

二、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的总体设计

(一)内涵特征

微专业是由MOOC巨头Udacity最早提出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为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而实施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探索。微专业课程涵盖了某一专业或岗位群的核心课程或核心技能,以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方式,让学习者快速达到某个专业的毕业要求或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9]。翻译技术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第一专业+翻译技术”的融合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习得当下最前沿的翻译技术,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服务实践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翻译软件、平台,能够胜任一般的科技翻译、财经法律翻译等工作。

(二)设计理念

根据新文科建设新要求,翻译技术微专业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探索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和创新专业开发模式。根据国情、行情、校情去解决市场需求,并为校本特色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新专业开设提供参考。第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专业+翻译技术”的融合应用型人才。翻译技术微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校本特色专业、推动译者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参与语言服务,输出文化魅力,服务于国家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需求。开展校内交叉培养、校外协同培养,加强翻译技术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三)设计原则

翻译技术微专业按照“线上课程+线下授课+项目实践”模式组织教学与实践,共6学分,96学时。一是线上课程,主要是某平台慕课或在线开放课程。二是线下授课,主要是重难点的讲解、案例分析以及实操演示等。三是项目实践,主要是依托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与实训项目进行训练。根据语言服务产业所涉及的岗位需求,以及对岗位能力的提炼和分类,最终融合4门在线核心课程的建设。后期可根据课程要求与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但总学分不变。课程与真实项目、真实岗位对接,翻译技术微专业所设课程、实训实践环节与基地无缝对接。

(四)设计内容

翻译技术微专业开设翻译技术基础、翻译技术应用、翻译技术与管理、翻译技术工作坊(材料、机械、财经、法律等领域)等4门线上线下结合的核心课程,每门课程1.5学分,总共24学时。所有课程按照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建设,以视频、案例、习题、实训、线上测试等形式呈现。

微专业按2个学期开设课程。第一学期开设翻译技术基础(线上线下各12课时)、翻译技术应用(线上线下各12课时);第二学期开设翻译技术与管理(线上线下各12课时)、翻译技术工作坊(校企合作线下24课时)。

上述课程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试图建构一种“语言服务+翻译技术+第一专业”的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让学生熟悉、掌握和创新应用现代翻译技术,助力学生国际学术获取与交流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微专业具体的知识模块如下。

1.翻译技术基础

翻译技术基础作为先导课程,主要涉及对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最新认识,以及语言服务涉及的各行业领域,充分体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激发学生对所学微专业的兴趣,并对以职业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刻认识。内容主要涉及新时代的语言服务及人才培养、信息检索基本知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概论、机器翻译原理与应用、翻译记忆技术、主流CAT工具实战、术语学基本概念、术语标准化、复杂文档格式处理等专题。

2.翻译技术应用

翻译技术应用是翻译技术基础的衔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旨在强化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在翻译行业实践中的应用。内容主要涉及文字系统和文本处理、信息资源分析与利用、网络与桌面搜索实战、翻译技术与质量控制、术语及语料管理、云翻译技术、文本交付与排版等。

3.翻译技术与管理

翻译技术与管理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翻译技术、对翻译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管理的能力,最终胜任语言服务企业中的一般翻译项目管理工作,与职场岗位要求对接。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服务行业与管理、翻译项目流程设计与管理、翻译质量控制流程与管理、语言资产管理、翻译项目管理系统概述、本地化与网页翻译工具、多语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等。

4.翻译技术工作坊

翻译技术工作坊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模拟语言服务公司形式运作,利用真实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辨、快速学习、语言服务、交流合作等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内容有译前译后编辑、软件本地化、影视翻译流程及技术、多媒体翻译专题研究(课件、游戏等)、技术写作规范与技巧、计算机辅助写作训练等。

三、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的教学实施

(一)实施路径

新文科建设为翻译技术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洛阳某高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翻译技术微专业,现已在全校招收第一批翻译技术微专业学生(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等)。翻译技术微专业以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为团队授课教师,课程与资源建设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系统推进翻译技术微专业实施方案落地,具体包含微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资背景、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学分安排和修读要求、招生报名条件和学生遴选方案等。以课程考核为例,要求各课程须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实际,强化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如线上学习与测试占总成绩的30%、线下学习与考试占30%、语言服务实践项目占40%。再比如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按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并获得全部学分者,获得“翻译技术微专业”结业证书。

(二)教学安排

翻译技术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在校学生均可申请辅修翻译技术微专业课程,学习期限为连续两个学期。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自非外语专业,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难度,我们设计了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教学方案。翻译技术基础与应用模块和翻译技术与管理模块为必修,基本需要个人独立完成,翻译技术工作坊模块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专业特点按照三到五人成立小组开展,选择一个类型的题目完成,选题目前包括材料文本、机械文本、经贸文本、旅游文本、法律文本等。此外,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单独拟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实施。同时,制订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步的学习方案。第一,线上线下一起学。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选修的同学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参加在线学习。建立钉钉群和微信群,项目组老师保持持续在线,为大家进行网上答疑。第二,实践为主动手学。翻译技术微专业在各部分内容都安排了针对性的实践内容,包括项目模拟、在线翻译实操、工作坊项目训练等。第三,项目导向认真学。校企合作的项目式学习(PBL),师生着眼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作品,服务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外宣翻译工作。第四,校企结合深入学。微专业与地方广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导游协会等单位开展多方位合作。

(三)师资建设

翻译技术微专业的建设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显著。洛阳某高校翻译技术微专业项目组成员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6名,翻译公司技术人员2名。2020年12月,项目组教师通力合作,在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5月22~23日,洛阳某高校举办全国首届翻译技术教学科研创新论坛,翻译技术微专业团队成员宣读的论文与教学展示,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2021年8月,项目组教师获批立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新文科的翻译技术师资培训建设研究”。通过项目深入研究,继续推动校企合作的翻译技术微专业师资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资源建设

翻译技术数字化教学案例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翻译技术教学[10]。翻译技术微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非常到位,网站的内容丰富,功能齐全。项目组教师与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研究会共建全国首个“多语种翻译技术资源网站”。多语种翻译技术资源网站为亚太地区的翻译工作者及翻译爱好者提供新闻发布、资源共享及技术交流等服务。翻译技术微专业学生通过网站及时了解网站发布的业界新闻和翻译资讯;下载语种为中、英、俄、日、韩的语料及翻译资源,服务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翻译技术微专业授课教师通过网站发布翻译技术相关微课、翻译技术相关教程、翻译技术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拓展学习。

四、结 语

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一次探索性尝试,旨在解决翻译技术教学与实践脱节、师资欠缺、资源欠缺、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在新文科发展背景下,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丰富教学资源等措施是推动翻译技术微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项目依托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校企合作企业,重视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翻译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工作坊和项目式学习为培养方式,提升学生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协调组织能力,熟悉行业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造就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应用型人才。对于翻译技术微专业建设而言,仍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语言服务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经济与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