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构建分析
——以“奥运”赛事博文为例

2022-03-24 02:35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讲述者评价者博文

姚 梦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引言

新闻媒体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巨大变革。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类型的新闻媒体,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新闻的最主要路径,网络平台上的各类新闻媒体,如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新媒体,机构自媒体和个人自媒体等,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给观众呈现更迅捷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媒体,处在和观众、读者有着高度的、及时的、双向的互动语境中,其话语呈现方式表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采用相应话语策略时对语境的顺应性以及对受话人的语境资源、认知能力的顺应性也更为显著。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各类新闻媒体中,有一部分媒体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1]11,这类媒体被称为“主流媒体”。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积极融合,产生了新闻媒体的“新形态”,如新浪微博上的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的官方微博等,可以称为“新型主流新闻媒体”。同时,由互联网机构自创的互联网新闻媒体也与新媒体积极融合,如新浪微博上的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官方微博等,这类新闻媒体可以称为“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这两种新闻媒体在相同的公共话题面前,因为其不同的运行模式与利益诉求,会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

近年来学界对互联网新闻媒体的研究多从新闻报道的语篇[2]、话语与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3]、语言运用规范[4]出发。鲜有对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建构开展研究的,且研究往往不区分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对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开展研究的时候,或是将其统称为“新媒体叙事人”[5]13,或是单纯研究“新型主流媒体”[6]的语用身份,因此,研究新媒体语境中两种类型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构建,探究新媒体语境中两类新闻媒体通过采用不同的话语实践构建不同的语用身份,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语用身份论及其建构

身份建构研究不仅仅是“社会科学的中心舞台”,随着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来研究身份在话语中的建构过程,身份建构研究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语用身份的研究,对丰富语用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陈新仁首次提出“语用身份”概念,并通过研究话语表征体系来分析语用身份的建构[7]。语用身份研究的出发点是将身份看作一种可供说话人调配的语用资源。语用身份具有充当施为资源的属性,即施为资源性,原因是该语用身份可以被交际者加以利用以满足特定的行事需求[8]。身份虽然可供说话人能动地调配以满足交际需求的重要语用资源,但是构建什么样的身份,并不是随意的、没有约束的,外部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语言的顺应性使得交际双方能够从各种变异可能选项中做出商讨性选择,以更好地满足交际的需求。

研究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构建,是将语用身份看作一种行事资源,探讨新闻媒体如何通过采用不同的话语实践动态构建不同的语用身份。在信息化时代,通过话语分析对语用身份建构过程进行研究有着深厚的研究潜能。话语分析考虑文本和语境的因素,对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媒体的话语进行分析,除对文本的分析之外,本文还充分考虑到新媒体语境的各种特征如听话人的认知过程、社会文化因素等,考察新闻媒体在语境中动态选择构建身份的方式,对其商讨性建构身份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

三、语料来源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语料均来自新浪微博,以新型主流新闻媒体(以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为代表)以及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以搜狐新闻、网易新闻为代表)发布的博文为例,以“奥运”为搜索词,对这两类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2021东京奥运赛事的博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媒体构建了那些语用身份?(2)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分布如何?(3)这些新闻媒体商讨性构建不同语用身份的动因是什么?

四、新媒体语境中新媒体构建的语用身份类型分析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不同的话语实践,在相应的语境中构建可以充当行事资源的语用身份。通过对这些新闻媒体发布的“奥运赛事”博文的宏观层面的话语策略如话语内容选择、语篇特征等以及微观层面的话语策略如称呼语选择、词汇或短语选择等的分析,本文将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媒体在奥运赛事期间建构的语用身份分为以下五类:“信息传递者”“故事讲述者”“事件评价者”“舆论引导者”“精神凝聚者”。

(一)信息传递者

新闻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事实的叙述直接发送与传递信息[9]69,所以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媒体利用话语实践建构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语用身份是“信息传递者”的身份。新闻媒体在建构这类身份的时候,一般采用比较正式的语体,话语精炼准确、去流行化。如:

(1)#微观奥运会#【#日本乒乓男单选手全部淘汰#】北京时间27日晚,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1/8决赛中,日本选手丹羽孝希以1:4不敌德国名将奥恰洛夫,止步16强。而在此前,日本男单另一位选手张本智和同样止步16强,至此,本届奥运会东道主日本乒乓球队男单选手全部出局。#丹羽孝希无缘8强#(@中国新闻网2021年7月27日)

例(1)这篇博文中,中国新闻网构建了“信息传递者”的语用身份。这篇博文内容精简但包含的信息量充沛:首先是将最新的比赛信息用简练的话语传递给受话人,还在此基础上通过插叙之前日本男单选手的比赛情况,较好地向受话人传递了在东京奥运赛场上日本男单较完整的相关比赛信息。

(二)故事讲述者

在“奥运”这样的全民参与的公共话题面前,新闻媒体不仅仅会关注赛场上运动员的动态与成绩,还会密切关注到参赛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训练过程、家庭生活等等,并将这些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受话者,建构“故事讲述者”的语用身份,如:

(2)【走近全红婵:天赋异禀成中国“梦之队”最年轻的选手跳水赚钱为妈妈治病】在今天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66.20分的好成绩获得金牌。她出生于2007年,直到7岁时才开始接触跳水,在圈子里已经略显得有些晚。由于父母都是农民,且母亲的身体并不算特别好,清贫的家庭让全红婵从小就比较懂事,也深知自己从小就要扛起生活的重担。不过仅仅经过4年的训练,她就连续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跳台冠军。在3站奥运选拔赛结束之后,这名当时仅仅13岁,还没有任何国际大赛的经验的小将,拿到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在评价考核的时候,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好实践活动的评价反馈,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实践单位的沟通,与所在单位负责人进行时时联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管理,以便切实了解学生的社会实践状况,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和实践单位三者间的互动和沟通。

赛场上,她冷静和沉稳,但是在生活中,全红婵也有“小大人”的一面。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妈妈治疗身体需要花很多钱,“我就感觉自己要挣钱给妈妈治病。”据媒体报道,全红婵的母亲曾出过交通事故,住院过两三次。(@搜狐新闻2021年8月5日)

如例(2)所示,新闻媒体通过对全红婵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参赛动因等的详细叙述,建构了“故事讲述者”的语用身份。新闻媒体在建构“故事讲述者”语用身份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较长的篇幅,将运动员身上发生的故事讲述给受话者们。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传递者”与“故事讲述者”的语用身份是有区别的。从语篇长度的角度来看,“信息传递者”的语用身份的博文语篇长度较短,只需将及时性更强的信息传递出来即可,而“故事讲述者”语用身份的建构常采用较长的语篇;从语篇内容选择的时间跨度来看,构建“故事讲述者”身份的博文的叙事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新闻叙事者经常按照时间顺序将故事讲述给受话人,在语篇中会有一个主角,而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讲述者能够将故事主角的特点、品质等较为明晰地呈现出来,包含有较明显的主观评价,而“信息传递者”语用身份的建构通只是对当下或近期时段信息的客观传递;在博文的话题选择上,建构“故事讲述者”的语篇通常会选取运动场下的运动员的故事,而“信息传递者”的话题选择一般集中在奥运赛场上。

(三)事件评价者

新闻媒体对“奥运”赛事这类公共话题,常常会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叙事视角和焦点“再现”新闻事实,并对其进行或是显性或是隐性的评价[5]15,从而构建“事件评价者”的语用身份。新闻媒体采取显性评价的时候,往往选择第一人称视角传递观点,在博文中可以寻找到直接表达观点的词语,如:

(3)【转发祝贺!#中国举重7金1银完美收官#[威武]】东京奥运会,中国举重队共派出男女各4名运动员,参加8个级别的较量。今晚,中国举重以7金1银的成绩完美收官!他们,用一天天的训练、一滴滴的汗水……在决胜的瞬间,把祖国的荣誉举过头顶!#中国举重东京战绩#↓↓祝贺中国举重梦之队!#中国举重队yyds# (@人民日报2021年8月2日)

例(3)所示的这篇博文在开头使用“祝贺”“完美收官”等评价词来传达自己的观点,而在对奥运赛事进行重现之后,又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传达了自己的态度:“祝贺中国举重梦之队”“中国举重队yyds”。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在“奥运”赛事博文中建构显性“事件评价者”身份采用的话语还有:“加油”“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恭喜”“感谢有你们”“未来属于你们”等。

而在显性评价之外,新闻媒体还会采用隐性评价的方式即通过借用他人的话语,比如运动员本人或是观众、网友的话语,来含蓄地传递自己的观点,如:

(4)#中国体操副领队回应肖若腾摘银#【#肖若腾吃四片止疼药拼下银牌#】7月28日,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选手肖若腾以88.065分拼下银牌。赛后,肖若腾表示因为肩膀受伤,在上场前吃了四片止疼药。29日凌晨,肖若腾发文称“伤病、技术、命运、态度、这都不是事儿!我今儿就是展示,展示什么是中国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人民日报2021年7月29日)

(四)舆论引导者

新闻媒体参与公共话题的时候,除了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之外,还需要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这是新闻交际的又一个需求[9]68-69。在“奥运”赛事博文中,新闻媒体通过使用评价话语、用积极向上的互动式话语与受话人积极对话,建构“舆论引导者”的身份。

(5)【转存这组#Q版中国军团表情包#,为中国队加油!】杨倩“奥运冠军,为你比心”,姜冉馨“小手插兜,奖牌我有”,李发彬“金鸡独立,永不言弃”,谌利军“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马龙不能吹球就吹手#。一组Q版表情包,献给运动员们↓享受比赛,平安凯旋!(@人民日报2021年7月27日)

(6)【#奥运赛场上的神仙解说词#引关注,网友:#这就是中国式浪漫#[心]】这届奥运会,赛场外的“神仙解说词”引发关注。比如说杨倩: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说孙一文:一剑光寒定九州。说马龙:你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说孙颖莎: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你还有哪些?(@人民日报2021年8月3日)

例(5)的博文是通过引导式的话语“转存这组Q版中国军团表情包,为中国队加油!”,辅以短小押韵的词语、短语传神地描述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们获得胜利时候的状态与动作,以此起到吸引网民并引导网民对中国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的作用;例(6)的博文中,先是抛出了一个议论度较高的话题:“奥运赛场上的神仙解说词”,然后采用了积极的互动式话语:“你还有哪些?”引导网民们就“神仙解说词”对中国运动员们可敬的体育精神进行评价与讨论。除去互动性话语之外,新闻媒体还会使用具有较高调动性的话语策略,如:相比陈述句,更多地使用感染力更强的感叹句;在称谓语方面选取贴近网民喜好的网络流行称谓语等来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以起到更好的舆论引导效果。新闻媒体对话语策略的能动选择,不仅仅是其积极构建不同类型语用身份的表现,同时也是语境具有限定作用的表现。

(五)精神凝聚者

新媒体对公共话题进行报道的时候,除了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态度、引导正确的舆论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移情和共情功能,汇聚力量,凝聚精神。在奥运期间,新闻媒体通过语用移情,积极与网民共建身份认同,以构建“精神凝聚者”形象。例(7)所示博文中,新闻媒体使用了身份标记词“中国人”“中国奥运第一人”等建构民族性身份,激发受话人的身份认同,凝聚了“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体育精神与“团结一致”的民族情怀:

(7)【#跨越了89年的两次奔跑#,致敬光荣与梦想!】今天,苏炳添创造历史,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很多网友想到,89年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也曾在奥运100米比赛中亮相。#从1932到2021#,从第一次参加,到一次次同台较量,今天,致敬一代代拼搏的中国人,致敬光荣与梦想!(@人民日报2021年8月1日)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新闻媒体构建的“事件评价者”“舆论引导者”与“精神凝聚者”身份之间有着联系与区别。这三种语用身份的联系在于,三种语用身份中都有新闻叙事人的主观观点,而“事件评价者”身份是“舆论引导者”以及“精神凝聚者”身份建构的基础,是因为新闻媒体要起到引导舆论、凝聚精神的作用,必须以评价为基础;这三者的区别在于,从语篇的长度上来看,“舆论引导者”“精神凝聚者”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多的话语来构建,而“事件评价者”通过简短的词汇即可构建;从互动性的强度而言,“事件评价者”<“精神凝聚者”<“舆论引导者”;从价值观的输出层面而言,“事件评价者”<“舆论引导者”<“精神凝聚者”。

五、两类新闻媒体的语用身份分布特征分析

研究在收集、筛选到的2021年7月24日至2021年8月3日新浪微博上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有关奥运赛事的103篇博文中,归纳出了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媒体构建的五种语用身份,分别是“信息传递者”“故事讲述者”“事件评价者”“舆论引导者”和“精神凝聚者”。研究对每篇博文进行了分析,标注了其建构的语用身份的具体情况,并对这些博文构建不同类型语用身份的频次进行了统计。具体建构频次见表1,两种类型的新闻媒体建构的语用身份的分布情况见图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篇博文往往不只建构一种单一的语用身份,比如在“这是从跆拳道成为奥运正式项目以来,中国跆拳道队首次无缘奥运金牌。不论任何项目,成绩有巅峰也会有低谷,比赛中展现的精神面貌同样重要,期待中国跆拳道选手未来更加精彩的表现”这样的博文中,新闻媒体不仅仅构建了“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还构建了“事件评价者”的身份,在博文中既有对赛事的讲述,也有对赛事做出的评价。

表1 “奥运赛事”博文中两类新闻媒体五种语用身份的构建频次

图1 “奥运赛事”博文中两类新闻媒体建构五种语用身份的分布情况

分析以上的两张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在“奥运赛事”博文中,新型主流媒体与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建构语用身份具有差异性:

首先,从建构语用身份的总频次来看,在“奥运”的大语境下,新型主流媒体相比较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更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语用身份。

其次,从建构的不同类型的语用身份的分布情况来看,新型主流媒体更倾向于建构“事件评价者”身份,而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更倾向于建构“信息传递者”身份和“故事讲述者”身份;新型主流媒体建构“舆论引导者”身份以及“精神凝聚者”身份的比例高于新型互联网媒体。

六、两类新闻媒体语用身份建构分布差异性的形成动因分析

这两类新闻媒体语用身份建构的分布差异性与其受到的意识形态、权力、市场的不同规制有关,也与其动态地顺应所处的新媒体语境有关系。

(一)外部驱动:意识形态、权力、市场的规制

在语言学视角下,以各种文本形式呈现的语言或话语中总是蕴含着权力压迫或意识形态斗争,是洞察社会生活实践中权力关系的窗口[10]。媒体与社会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意识形态、权力、市场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其规范与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或者是控制[9]69。媒介的被控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介(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要受到权力的制约;二是在权力支配下产生的媒介,其运作也要受到政治经济权力的控制,成为权力的工具[11]。

在新媒体语境中诞生的新型主流新闻媒体与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都受到政治经济权力的控制欲制约,而不同的新闻媒体受到的规约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新闻媒体面对同一个公共事件时的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构建的语用身份也不相同。新型主流新闻媒体面对如奥运赛事等的公共话题时除了需要成为基本的“信息传递者”与“故事讲述者”,更要成为事件的深刻剖析者、正确健康社会舆论的领航人、精神的汇集凝聚者,承担起话语共同体建设的重任;而互联网新闻媒体主要受到市场的规制,为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这些新型互联网媒体往往建构客观的信息传递者,奥运赛事主人公的故事讲述者,承担的是向观众展示社会百态、人生百态的责任。

(二)内部动因:对新媒体语境特点的积极顺应

顺应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让交际者可以从各种变异的可能性选项中依据具体的语境特点做出商讨性选择,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相对应地,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中依据不同的需求会对新媒体语境进行积极的顺应,选择合适的话语策略,建构相应的语用身份,达到交际目的。两类新闻媒体对于同一个公共话题建构的语用身份具有差异性,还与这些新闻媒体对语境的积极顺应有关。

“主流媒体”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品牌,成为一家媒体的无形资产[1]12。而新媒体时代得到来促使媒体行业竞争激烈。在新媒体语境中,这就意味着新闻媒体需要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语言参与性的特性[12],增强新闻内容的双向互动性,以增强竞争力,所以新型主流新闻媒体更多地建设“舆论引导者”身份,用引导性话语创造更多与网民互动的机会;建构“事件评价者”“精神凝聚者”的语用身份,是新型主流新闻媒体关注大局、关怀民生的体现,也是新型主流新闻媒体积极树立“主流媒体”形象、创设“主流媒体”品牌的表现。

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语境中的流量意味着商业价值。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中,为了更多得获取商业利益,就需要传递数量更多、时效性更强大、内容更丰富的信息。而除了客观的信息传递也即“报道”之外,生动故事的讲述即“报导”也能获取较多的流量,这就是新型互联网媒体更多建构“信息传递者”与“故事讲述者”语用身份的原因。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新媒体语境中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新型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前建构的语用身份的分布存在着差异性,但是这两种新闻媒体建构具体的语用身份都是在对受众心理进行积极顺应后的结果,并顺利建构了能够满足受众心理预期的语用身份。

七、结语

新媒体语境中的两种新闻媒体:新型主流新闻媒体与新型互联网新闻媒体在面对“奥运”这一公共话题时,通过选择不同的话语内容、不同的称呼语等宏观及微观话语策略,建构了五种不同的语用身份,分别是:“信息传递者”“故事讲述者”“事件评价者”“舆论引导者”和“民族精神凝聚者”。这两种新闻媒体建构的语用身份在分布上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新型主流新闻媒体对建构“事件评价者”语用身份的倾向性以及新型互联网主流媒体对建构“信息传递者”“故事讲述者”语用身份的倾向性。造成这两种新闻媒体建构语用身份的分布差异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看,新型主流媒体更多受到意识形态的规制,而新型互联网媒体更多受到市场的规制;从内部原因分析,新型主流媒体对语境的顺应是为了建构“主流媒体”品牌,而新型互联网媒体是为了使得流量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讲述者评价者博文
上篇 庆国之盛世
第一次挣钱
讲述者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党建共建引领新时代的“讲述者”
谁和谁好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渭南市博物馆:华夏文明的“讲述者”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