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传翠(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第二小学/山东省东营市)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并结合现有的教育目标,围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着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加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对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分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现状,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善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积极意义,在参与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意识到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但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时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教师也有一些困惑,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虽然意识到了高效课堂需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在解决问题或引导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不愿意彻底放开对语文课堂的“掌控权”,“舍不得”放手。总是认为学生很难达到自己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其实是应试教育的通病,教师的犹豫不决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未得到保证。
语文学习的内容较多,学习过程较为琐碎,如果学生读不懂、读不通、读不透语文课文,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之内,就很难真正理解教材中的内涵,没有实际感悟,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变成低效课堂。教师在课前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预习的要求往往非常简单,使得学生的预习并不能真正有效果,结构化的预习落实不到位,学生看似在预习,看了微课视频,但效果不佳。导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学生还是觉得课文内容是“比较新的”,自己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为关注,如果学生在课后的预习效果不佳或者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对提问环节掌握不当,教师就会忧心忡忡,因此,在课堂上为了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学,教师会不自觉地忽略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及交流的机会。有些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但是在教师长期的忽略后,就变成了课堂上的“看客”,甚至在课堂上会溜号和开小差,不愿意主动积极参与,慢慢地,学优生越来越优秀,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却越来越困难,课堂上的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流畅,为学生构建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寓教于乐、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营造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既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一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语文知识,理解阅读中的情感。
高效语文课堂强调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贴合教材,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学生在这样的高效课堂上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新的知识,使语文学习变成一件效率更高且更快乐的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当下,我国小学大力提倡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改革使语文教学进程更顺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这样做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迎合了“减负增效”倡导的新教育精神,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尝试。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语文教学的同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主动地把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新《课标》的“落地”环节之内,促使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使其敏锐地发现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能结合自身特点,开拓进取,动态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小学生提供服务。高效课堂不仅能使教师实现精准备课,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在课堂上能够形成更加敏捷的思维,并与其他学生快速沟通、合理交流、积极互动、共同探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需要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成重要的教育对象,也作为高效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教师需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得到持续提高,就必须以人本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思考与探究,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考虑到语文教材上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拓展的,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探究,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上的知识,还可以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相对较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需要从兴趣角度入手,为其展现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等,积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其呈现出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效果,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扩大教学范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在语文的学习中,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十分关键,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教材上的文本以图像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语言中所蕴含的画面感、古诗中潜藏的“意象”,从而提升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提问环节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求更高,语文教师要科学选择提问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已经设计好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环环相扣,以并列式或递进式的方式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其知识范围的难题。教师在课堂上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之后会给学生一点时间自主思考,哪怕只有几十秒的时间,也足以让学生的大脑进入快速的“风暴”中,但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恍然大悟。教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基础不同,提问时不要过于“拔高”,但应该适当地给予引导,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从而掌握介入的准确时间,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又不耽误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探究知识做出自己的努力。
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解决生字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向学生提问:“当你使用遥控器来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科学技术具有神奇的魅力?当火星车上天的时候,当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和奇迹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在这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这个跨越人类漫长历史进程的世纪,究竟有哪些科技成果令我们振奋和激动呢?”学生畅所欲言,谈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还有的学生会遥想未来,分析科学技术有可能带来的灿烂前景。
构建语文问题式教学情境,要求教师正确地看待学生的思考特点,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之下,利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考速度更快、专注程度更高。问题情境教学利用一个或多个问题,使学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思维被刺激,有意识地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并能够在思考之后,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思维具有快速应变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或“多问多答”,使得整体教育氛围更加具有智慧性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师强化了语文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探索和寻求答案的路上不断增长见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开阔的眼界。这种素质教育的精神是重视对人的教育,提倡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并且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加强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尤为丰富,教师要深入发掘其中蕴藏的深厚人文意蕴,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维,营造积极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了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内容,使学生传承华夏文明,并在人文主义的引导之下,了解更多与中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知识,产生大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题西林壁》古诗学习为例,该诗是苏轼所作,诗人游览庐山之后,苏轼感叹庐山变化多姿,于是借景说理,成就千古佳作。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古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并有感苏轼看到庐山奇美秀丽的景色而诗兴大发之后,所记录的游览过程,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理解作者感叹的心境,同时又能基于苏轼在当时49岁被贬到黄州做官后,再贬到汝州,去汝州上任时的一些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有所感悟,了解诗人的真实心情和情感,并能全面而客观地多角度观察庐山之美。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石,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提高听、说、写的水平,又要求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应注重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师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其思想意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本身的美感,并使其产生一种独特的感情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教材文本的正确理解,考查阅读材料中的细节描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进行语言交流和探讨,能够有助于达成教学的预设目标。所以,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语文教师要运用探究式的教育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对于一些较长或较复杂的阅读内容,教师可借助团队协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充分理解文本的顺序,掌握文章的基本表达形式,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有的时候,学生自己找不到关键词,但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之下,就能很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再对比阅读理解的问题,就能够理顺整篇文章的脉络,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会更强,不仅能推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使其写作思路有据可查,语言表达更为顺畅。
语文教育强调学习的趣味性,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学需要自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升课堂素质教学水准。教师需主动运用自主探究的模式,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改造传统的思维,激发创新的思维,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加入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以一种自我代入的方式,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和主体性得以体现。趣味是一味良药,学生有了趣味的引导,就愿意自主探究语文知识,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之时,为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入了很多新颖的教学元素,不断提倡契合学生思维的教育模式,为其量身打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语文教育平台,如可采用类似情境预设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被代入到教育情境之中,感受不同阅读材料所带来的独特的、浓烈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与探究精神,使其思考方式更成熟,思维模式逐渐完善,自主探究线索的敏锐度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应该了解教师对小学课堂和新课程改革的困惑,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到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的融合契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广泛地进行多维度语文教学改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实践,才能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佳,达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既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