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负:摸清学业负担规律提质增效

2022-03-23 12:25张生曹榕辛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双减

张生 曹榕 辛涛

【摘 要】“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以科学的测评为基础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家长应转变“减负”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把科学设计作业,尤其是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做好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以及如何科学利用作业结果来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学校作业减负重要的抓手。建议建立学业负担的信息化监测平台,将学业负担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研究,科学分类,量化和质性结合,制定出学校班级负担过重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双减”;学业负担;科学分类;作业评价;监测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2、03-006-03

学生学业负担重由来已久,“减负”的脚步也未曾停止。多年来,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不少文件。显然,由于造成学生负担重的成因复杂,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始终不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令老百姓满意。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为坚决贯彻落实“双减”意见,做好北京市“双减”工作。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通知。从北京“双减”实施细则来看,这次“双减”和过去减负最大的不同是更侧重于提升教育质量,这是以往没有的。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都意识到单纯减少校内学业负担是行不通的,反而会造成“明减暗增”和“校内减校外增”的怪相。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会随着减负政策的出台而降低,而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中高考等选拔人才的培养路径也决定了学生必须面临的竞争现实。因此,如何从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习效能角度引导学生卓越发展是减负的关键。

什么是学业负担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两会期间表达了对“减负”的看法:合理的课业投入和努力对于学生来讲是必要的,要减轻的是“过重的、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部分“负担”。明确“减负”的政策指向,就要理解什么是学业负担。学业负担是指学生在适应现有学习环境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的由考试评价与学习任务引发的压力体验,以及为此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包括主观心理感受到的学业负担和客观时间的学习投入。主观学业负担即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自我负担感受。客观学习投入即客观存在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量,指学生学习投入(包括校内任务和校外任务)的总时间。

学生学业负担是“一果多因”的复杂问题,既有内在的个体因素,又有复杂的社会外在因素。当前学术界已有如下研究发现。

一是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作业时间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在合理的作业量范围内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遵循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学生校内外作业时间均存在合理区间,并不是作业和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业成绩越高。

二是学生学业负担受学习投入、学生学习品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作业时间、教辅数量和辅导班数量等客观学业负担变量与学生睡眠、近视率等生理表现以及学习兴趣等心理特征之间存在显著预测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和师生关系在客观学业负担与主观学业负担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是促进减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是学生学业负担具有不同的类型。对校内主观学业负担、校外主观学业负担、校内学习投入、校外学习投入等学业负担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学生学业负担数据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别学生在学业成就、心理特征及其感知到的学校与家庭环境等因素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

转变“减负”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科学的“减负”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统筹规划、精确分类,从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层面出发,加减齐做、内外共抓。全社会需明确减负的本质不应仅停留在“减量”上,而应重视“提质”。

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导向,充分做好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向导。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学校、家长共同意识到“减负”的真正价值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人才,树立“减负”根本目的并不是服务于升学而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提高全社会基于测评数据精准减负的意识,使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减负”增质,结合学生具体学情,从个体差异和个体特质方面,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入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育人新环境。

学校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聚焦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发展,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增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相关课程和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在学校的积极心理感受,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校归属感及丰富活动的参与感。

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校内作业设计质量。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精准布置分层作业,及时关注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在教育教學中注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等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课程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制力,使其提高学习自觉性,正确认识学习的益处和乐趣,对学习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防止盲目给学生增加校外作业,避免跟风给学生报班。家长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认识到适当的教育期望对于子女未来学业成就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引导子女依靠内在动力去完成学业任务。同时家长应增加对学生的陪伴,给予学生更多的外在动力。家长应和教师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家校协同共育,帮助学生减负提效。

将学业负担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各校负担台账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客观呈现,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完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加大对学业负担的深入研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可能是不同因素导致学业负担的加重,不能采取“一刀切”“一边倒”的方法“减负”。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应结合学生学习关键能力、社会关系等重要因素加大对学业负担的研究。

设计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对学业负担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减负实践需要,从学生客观学习投入、主观学业负担、学习品质、身心反应、社会因素等多维角度设计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为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学业负担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基础。

常态化监测学业负担。采用问卷、试卷进行正式调查,按固定周期常态化对学生负担状况进行监测,从学生学业负担基本现状、成因、类型等角度分析学生负担监测数据。

依托信息化平台精准定位学生学业负担类型及成因,及时提供指导

建立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精准诊断平台。在学业负担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之上,依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实时动态更新的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业负担感受的精准诊断信息化平台。

平台支持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反馈到决策与改进的全流程环节。自动化诊断学生学业负担现状,精准定位学生负担类型及个性化成因,为学生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与培养路径。

构建多维度、多侧面的动态个性化学习特征库。通过个人背景信息的输入以及学业负担指标体系的检验,对学生的负担状况做诊断评价,建立学生画像的同时对其进行准确分类与定位,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学生群体;利用学生网络学习痕迹信息、教师评价信息、家长评价信息以及同伴评价信息等教育大数据的不断更新,构建多维度、多侧面的动态个性学习特征库,以实现对学生的画像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

基于学生画像精准减负。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大规模测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索规律,在达到临界值前对不同负担状况的学生群体及时做好预警工作,从多视角为不同学生学业负担状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缓解学生学业负担提供支持。

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生态

​加强作业的统筹设计,把学生放到作业设计的中心。依托教研组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不仅关注作业在巩固、诊断方面的作用,更要发挥作业導向和作业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在作业思维深度上多下功夫。依托年级组,加强对学生作业量的统筹,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从关注学科作业到关注人的作业的观念过渡。把人的研究作为作业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进而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和学生群体设计基础性、拓展性、特色化的作业任务,达到人人能做、人人会做、人人爱做的校内作业供给。

​探索构建智能技术支撑下的作业新生态。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在诊断、展示、互动、评价反馈方面的优势。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不同思维模式,做好作业批改的同时,加强对每位学生作业的展示,强调每位学生对他人作业的学习与评价,强化学生的作业评价标准意识和反思意识。依托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分层、分人地提供个性作业,更要依托信息平台,把个人作业变成学生展示、分享、交流、评价的载体,抓住过程中的同伴作业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影响,真正发挥作业平台的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