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 杰(中国台湾)
也是因缘,曾几何时我竟然成了一位天天欣赏酵母菌生态现象的酿酒人啦。
小时候在大灶边看母亲过年时蒸炊各种好吃的年节米食,蒸甜糕几乎百无禁忌,蒸发糕则是要对小朋友严格禁语的,从和料开始的一整个炊蒸过程绝不容许小朋友在旁边乱讲话,即使大人行近厨房也都谨言慎行不敢造次。
发糕在台湾除了是年节所必备,更有崇高的象征性,代表了人人追求的一个“发”字,蒸发糕要求蒸出来的成品必须是膨膨胀胀,胀到表皮裂出大大的裂缝来。蒸笼打开的刹那除了迎面一阵扑鼻之香,紧接着是大人瞬间的表情变化,发得好则笑逐颜开,发得不好,人人闭嘴而且愁眉上锁,这是大人的心事,小朋友则往往成为替罪羔羊:都怪小孩子在大灶前乱讲话、作鬼脸、调皮捣蛋……害得一笼发糕发不起来。
现代台湾年节还是拜发糕,大多都是市场买来蒸成一碗一碗的现成之物。即使还有家庭自己蒸,也都是买了调好的专用糯米粉,只要依比例调水,加热蒸煮总是“保证发”“一律发”,不发得四分五裂还真是不容易,也因此现代小朋友少受了一个无辜挨骂的理由。
我家比较传统,年节炊发糕、过年炊甜糕早已传续了好几代,即长方知发糕炊得好不好秘诀其实就在那一包神奇的酵母菌上,酵母好就发得好,没什么神奇。现代生活的日常我们还是常有和酵母菌打交道之时,内人知我喜欢吃面包,家里因而备有两台面包机,只要一团面粉,一小匙酵母,随时我都有香喷喷的面包享用。
那天忽然在脸书读到一位“脸友”(一位曾多次约我稿让我一直感怀不已的报社主编)发布的酿酒经验,说得简单而神奇,简单是适合我这手拙之人的,于是立刻私讯详加询问其中究竟,未几一份详细酒谱便到了手。
读毕依然心中充满疑惑,酿酒真的这么简单吗?如果这样两三下可以酿得出酒,酒厂和酒店岂不一家家关门大吉?
第二天正好内人有一个苦瓜过熟了而准备丢弃,就以这个熟到连尾端都爆开来的苦瓜来试试身手吧!
第一步调酒液,白糖加水,外加咖啡匙一小匙的酵母粉,依比例调匀,把苦瓜撕成小块投入一只宽口瓶,酒液倒到八分满加盖即成。
瓶盖不可旋紧,要留下一点缝隙以供发酵时气体膨胀的空间,白天投入苦瓜注入酒液,入夜后只见瓶中已经浮出一层细细白色泡沫,还有小小气泡自下层冉冉浮上,酵母菌真的已在发挥作用了。日日观察,也闻到了阵阵芳香,不是苦瓜的味道,而是带着甜味的微微酒香。
第八天可以收成,将酒液倒入另一个瓶中,送冰箱抑制发酵作用,趁鲜饮用,如任其在常温下继续发酵酒就会变成醋。收成后两个月内喝完风味最佳,我候到第三天为自己斟上了一小杯。冰凉凉的,是一种温柔的、鲜美的淡酒,一种从未品尝过居然还略带一点点微甜微苦的苦瓜香,非常顺口好喝。
喝到了亲手酿出来的第一杯酒,多么神奇的惊喜。
酒谱上说,酒液倒出来享用之后,瓶中所存酿酒材料可以继续加入糖水,而这时已不需要再添加酵母粉,饱含发酵原素的原材料可以直接当酒引。这批材料可以反复酿酒达七、八次。直到最后还可以倒进平底锅,加糖徐徐加热成为风味独特的果酱。也就是说,这种酿酒法是零丢弃、零废物的。
苦瓜是我的突发奇想,各种水果如芒果、苹果、桃李等等皆无不可,我接下来试了龙眼、香蕉、大蒜、芭乐、凤梨……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无不清香怡人。
除了原材料可反复酿酒,据说倒出来的酒液本身便是酒引,于是我试着以我的酒注入新鲜材料再去酿出了第三代酒、第四代酒。代代相传,酒引不断变化,新酿之酒风味跟着改变,真是太有趣了。
只是,以每八天收成一次的速率频频收成,未几冰箱已经塞满瓶瓶罐罐,我个人并不嗜酒,偶尔在晚餐时为自己斟上小小一杯已足,大量收成于是引来现实问题:谁来喝酒呢?
酒并不是人人所爱之物,有许多人根本滴酒不沾。
在交通安全观念日增而严格取缔酒驾的时代,即使你能喝两杯,也未必能见酒就喝。而且即便有人善饮,却更因善饮而懂酒认酒,不是随便给他一杯就喝的,尤其善饮者根本不喝以水果酿造之淡酒,我这个酿酒工坊一经启动产品源源,家居偏乡,终究落得时时独酌的落寞感。太太初则轻锁蛾眉,接着提议为我加买一个小冰箱以供专用,这肯定不是好计,怎么办是好?
终于做了决定,即刻断离而再不问二酿之好三酿之美,进到酿酒间直接将罐中材料连同酒液悉数倾倒进有机肥储存罐去,这一下有机肥落得酒香浓浓,我为时仅两个月的酿酒生涯就此戛然而止。
因为学习酿酒而和酵母菌结了缘,也发现了酵母的神奇,感谢它们活泼成长认真成活,教我酿酒顺利。回想童年时母亲以它制做发糕,对这种小小生命只有敬畏,而今我们非常容易就买得到高质量的酵母粉,但敬畏与感恩之心依然不减,酵母菌宝宝真的是太神奇的生物啊!
(选自中国台湾《文讯》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