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法融入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研究

2022-03-22 22:41傅鸿洲
新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项目教学高校

【摘    要】浙江工商大学广播电视台,从高校宣传工作、品牌栏目建设、学生科技竞赛、网络传播特色等四个方面,借鉴“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展开实践,扩大了高校校园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为高校传媒专业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其為例,对如何将“项目学习”教学法融入高校校园媒体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校园媒体;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一般课题(KT2021370),浙江工商大学2021年度校高等教育研究课题(Xgy21019)。

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学校新闻和文化的重要渠道,是由一批有志于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自愿组织而成,担当通往大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主流舆论的主战场。作为最贴近大学生的传播渠道,高校校园媒体一方面承担着引领青年思想、提高青年素质的重要使命,需要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团队来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建设好、发展好校园媒体尤为重要。

融媒体时代,视频传播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有些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受众第一信息源。[1]高校校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信息传播环境和媒体生态的不断变化,目前普遍面临着节目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专业性不强、媒体影响力较小等困境。

一、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现状

(一)节目质量不高

校园媒体是传递校园信息、弘扬校园文化的宣传队伍,创建之初便是以学生为运营主体。学生尚处于学习实践阶段,各项专业技能还不能熟练掌握,离全媒体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有较大距离。不少学生在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日渐成熟时却因升学、毕业等原因离开,导致校园媒体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长期处于新老交替循环,这就导致策划制作的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上无法推陈出新。

(二)人才培养专业性不强

大多数高校校园媒体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指导管理,宣传部相关人员除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有许多其他工作任务,使得校园媒体工作人员专职不“专”。此外,部分指导老师不具有新闻专业背景,更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导致对学生采编团队培养专业性不强。

(三)媒体影响力较小

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在校师生,发布内容多以校园新闻为主,信息种类、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媒体时代,师生获取新闻的渠道不断增加,使得高校校园媒体平台影响力普遍不高。

二、“项目学习”教学法融入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学习”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学习被普遍认为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并逐渐被教育研究人员发展演变为“项目学习”教学法。项目学习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以小组方式进行周期较长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诸如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建以及结果交流等学习任务,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

(二)符合高校宣传工作需要

通常认为,项目化学习是处理和“做”有关的知识,即主要包括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高校校园媒体是为学校宣传工作服务的校园学生组织,浙江工商大学广播电视台作为学校重要的校园媒体,承担着学校重大活动拍摄、转播以及视频制作等任务。在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产出作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新闻宣传效果和校园舆论走向。因此,校园媒体开展宣传工作需要制定详细完善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分工合作,严格保证制作周期,为学校门户网站、短视频平台、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各类媒体平台提供高质量内容,确保高校新闻宣传效果。在高校宣传工作中运用“项目学习”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实施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提高节目质量。

(三)符合高校校园媒体建设需要

项目学习的实践过程一般包括设计学习项目、制定项目学习计划、开展项目活动以及组织项目学习评价四个阶段。融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对校园媒体进行改革,成立全媒体中心,成为学校宣传的核心力量。其工作模式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就新闻报道主题制定工作计划、确定任务分工、组织策划撰稿、开展拍摄制作、进行发布评价。可以说,这一流程借鉴了“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项目学习”教学法的实践体现。可见,高校校园媒体在运营和建设上已经开始运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并逐渐成为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工作方式之一。

(四)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项目学习”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真实性”。真实项目是指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真实使用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借鉴迁移的,而不是只在课堂教学中才会使用的知识和能力。[3]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人才最直接的实践锻炼平台,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参与具体项目制作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好地将项目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三、“项目学习”教学法融入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具体措施

项目学习往往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任务出发,以小组方式,积极应用相关媒体技术作为工具,开展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项目学习”教学法。

(一)以高校宣传工作为重点,延伸实践育人课堂

项目主题即项目驱动问题的确定,是项目学习开展的关键。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围绕项目学习驱动问题开展,它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方向和动机。不同于课堂上开展的项目学习,把高校宣传工作作为项目主题,给学生提供了实战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更贴近媒体需求,其成果真实可见。

我们以浙江工商大学(简称“浙商大”)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当天开展的宣传报道活动案例来进行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制定,从而开展项目活动,组织项目评价。

在校庆日宣传报道开展过程中運用“项目学习”教学法,一方面让整个宣传报道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分工更合理,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作品的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懂得新闻报道的基本流程,熟悉摄像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后期编辑制作技巧,通过实践掌握并且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相关专业技能完成工作任务。

(二)以品牌栏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项目持续发展

品牌栏目是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战略的具体呈现,设立品牌栏目有助于项目主题的确定,引导学生围绕栏目定位与风格进行节目创作,从而形成栏目的品牌化和系列化。

1.栏目形式确认

校园媒体的栏目确定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高校的宣传定位,传播方式是否符合当今传媒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为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提升广播内容质量,拓宽宣传平台,浙商大广播电视台将传统广播与网络直播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档线上互动交流谈话直播节目:商大侃客。在选题上,栏目注重师生关心与社会关注相结合,注重校园文化与学校历史相结合,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及师生成长成才经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邀请专业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代表作为嘉宾,讲述自己的商大故事,宣传教育正能量。

2.栏目组织实施

根据栏目要求,将团队成员按照策划主题、确认嘉宾、设计提纲、出镜播音、直播调试等任务进行分工,从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运营团队,确保节目能够顺利进行。每期节目直播前,栏目组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节目预告,告知本期节目主题、邀请嘉宾以及主播等信息。而直播结束之后,则会推送直播在线回放等,提高栏目影响力。

“商大侃客”初期通过校广播台播出,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播出。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广播直播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在校园广播实时播出的同时,受众可以通过直播更直观地看到主持人和嘉宾的播音情况,同时还可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了较为开放的互动模式,加深与受众的情感交流,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加栏目本身的黏性与附着力,让节目更具有艺术感和视听感染力。

3.栏目宣传效果

自2017年10月播出第一期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商大侃客”共播出86期。节目收看人数最高的一期《师说新语——戴道昆老师喊你上课啦!》共有近18000人次收看,观众评论达500多条。目前,栏目每周观看人数稳定在5000人左右,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逐渐形成了一档颇具品牌效应的校园栏目,从而扩大了浙商大高校校园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19年,“商大侃客”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专栏征集暨第二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征选中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优秀奖;在全国高校融媒体发展论坛暨高校新媒体案例征集大赛中获“2019年度优秀案例”。

(三)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导向,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把大学生科技竞赛作为项目进行推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更能提高项目成果的质量。科技竞赛不同于一般项目,它要求师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具备参赛水平的作品,所以师生必须严格把控“项目学习”教学法的各项实施环节。通过拟定项目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安排成员分工、评估成果优劣,进而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完成作品设计,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具竞争力。

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为例,根据项目学习的实践过程,团队把项目实践分为调查研究、确定方案、拍摄制作、改进完善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任务分工职责明确,使参赛团队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比赛作品。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阶段首要任务就是了解项目规则,并确定拍摄对象。教师根据竞赛项目要求进行说明,学生了解大赛的项目规则、任务以及项目目标。根据大赛规则,参赛团队须在一个月内针对浙江省的红色旅游资源,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行选题创作。根据上述要求,团队筛选出浙江省内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基地,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调研同时结合历史故事、文化传承、所处地域等因素,最终确定把萧山衙前农民运动作为拍摄主题。

2.制定方案

团队根据前期调研资料展开交流讨论,撰写解说文案并制定拍摄方案。根据调研内容,团队以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中一个“公斗”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运动衙前农民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形成方案初稿并向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教师从作品结构、拍摄手法、呈现效果、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整合优化,改进拍摄思路,最终确定拍摄文案。

3.拍摄制作

团队根据拍摄方案,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前往实地进行取景拍摄。除了对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衙前农民运动旧址、衙前农村小学旧址等红色景点进行取景拍摄,还采访了衙前农民运动主要领导者沈定一重孙沈红卫,以及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馆长王国龙,通过对人物的采访,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和距离,使作品更生动。

4.改进完善

作品初稿完成后,师生围绕竞赛项目目标交流探讨,教师从创意性、表现形式、感染力等方面对初稿作品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团队成员根据修改意见,在设计实践中深入解析问题,不断打磨、优化作品,提高作品参赛竞争力,最终确定作品终稿。此外,比赛还设有现场展演环节,团队在完成作品后,还要积极准备讲解文案、方案思路及创作理念等相关说明,同时进行不断演练,以便将最好的状态展现在评委面前。最终,微视频《一个公斗见证不变初心》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东赛区特等奖。

(四)以网络传播媒介为载体,推动多元项目建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5]5G时代,观看、浏览短视频受到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以其易操作、互动强、内容多元化等特点,具有极强的传播价值和效果,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之一。

当前,不少高校进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制作优质短视频宣传学校形象,高校校园媒体就是学校官方短视频账号的主要内容生产者。要想生产出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爆款”短视频作品,创作选题、文案撰写、拍摄制作、后期发布,每一步都很关键。以制作“爆款”短视频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因为需要紧跟时事热点,在制作时间上,一天或者数小时就需要完成一个项目。在制作要求上,则需要按照短视频传播规律来进行策划。所以,在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必须紧密配合。

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浙商大广播电视台通过“项目学习”教学法,结合社会热点,确定将讲好抗疫故事、传播防疫知识、策划暖心话题、正面回应舆情等作为短视频制作的主题,同时制定拍摄方案、确定人员分工,按计划推进短视频创作。在推进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制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积极运用快闪、航拍、艺术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短视频表现力,20天内共发布制作了31条高质量的疫情防控专题短视频作品。在抖音平台上,推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防控专题合集,播放量达660 万,点赞量达18000余次。清明节当天,在快手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致敬抗疫英雄》引起了网友强烈共鸣,总播放量达660多万次,收获评论近400条,点赞量超过27万,粉丝数激增2000余名,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四、“项目学习”教学法融入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应用效果

经过多年实践,在高校校园媒体建设中引入“项目学习”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为高校校园媒体建设提供新方法

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其产出的融媒体作品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闻宣传的效果,也决定了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浙商大广播电视台借鉴“项目学习”教学法模式,生产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融媒体作品,如讲述身边优秀人物事迹的《浙江工商大学百岁老教师杨莹:投身教育五十载的世纪老人》获教育部2020年教师风采短视频评选入围奖;微视频《我家瓶窑——聆听非遗背后的故事》獲“农信杯”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良渚文化创意专项赛金奖;公益系列短片《文明出行 礼让有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些高质量的作品引起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在各类评选中成功脱颖而出,浙商大广播电视台获2020年度全国百强校媒称号,2019年度、2020年度连续两年获浙江省高校十佳校园媒体称号,运营的视频号“浙商大微视听”获2021年度高校影响力视频号,这些奖项的获得,进一步扩大了浙商大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

(二)为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高校的基本属性就是人才培养。高校传媒专业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有些高校在实验课上也会运用“项目学习”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学校课程改革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所谓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文本和概念上,缺少真正的实际运用。而校园媒体更注重“实战”,制作的作品会发布在学校各大媒体平台上。在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教学法,要使项目命题、实践操作方面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项目成果评价上更加直观明了。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老师则会设计更贴近新闻媒体的操作流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真正把实践教学带入实践中,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传媒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化。对老师而言,尝试运用“项目学习”教学法,会有更加积极的教学态度,并在项目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新观点。而学生在实践操作进程中展现出来的主动学习状态、思考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师也会产生一定的启发。

(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6]因此,高校校园媒体实施“项目学习”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相结合的环境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合作分工、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理念。

结语

“项目学习”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校园媒体,打破了以往高校校园媒体单一的宣传功能,使原本教学属性较弱的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得到提升,强化了学校传媒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创作潜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

同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法,高校校园媒体节目和作品质量得到了提升,目的性和导向性更加凸显,校园文化传播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校园媒体影响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宣传工作。

注释:

[1]傅鸿洲.基于短视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01):97.

[2][6]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6-130.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09(1).

[5]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http://www.gov.cn:8080/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宣传部)

责编:周蕾

1831501705338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项目教学高校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