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 戴琪波
摘要: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说阅读教学课前学情研判准确,课中师生、生生多元互动,课后作业个性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智慧课堂 小说 阅读 策略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课堂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重构。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资源开发、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智慧课堂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智慧课堂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智慧”一词生发开来,认为智慧课堂是促使学生智慧生成的课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智慧生成为目标;二是着眼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认为智慧课堂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本文中的智慧课堂指后一种理解。
三、智慧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學习方式的变化
由于高中阶段小说的篇幅较长,组织学习活动较为耗时,传统课堂小说阅读教学教师习惯于将教学参考书上的鉴赏结论直接塞给学生。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说阅读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质疑、讨论等学习形式走进小说文本,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二)教育技术的变化
拥有现代教育技术是智慧课堂的显著优势。智慧课堂可以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对课堂进行实时跟踪,教学效果反馈时间明显缩短,从而使课堂教学始终紧贴着学情进行,摆脱了按照预设教学案进行教学的束缚。教师不再片面地追求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真正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
(三)教学目标的变化
传统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多是应试。课堂上教师比较看重高考必备知识的传授及解题技能训练,高三语文课堂甚至变成了循环往复的做题讲题。智慧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同时也获得了阅读作品的审美体验,能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效率的变化
与先进的教育技术对应的便是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课堂即使可以播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但那些资料都是教师单方面提供的,既是有限的,又是单项传输的。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活动更多元化,课堂教学更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量体定案”而展开。智慧课堂在调研学情、作业发送提交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综合考量,智慧课堂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情了解不够,课堂教学定位不准。课前教师也会让学生预习,但是学生究竟预习得怎么样,教师很难准确掌握,课堂教学定位很难做到准确。
(二)教师“自导自演”重讲解,学生较为被动。小说的容量较大,再加上有些小说时代久远或者有异国文化背景,学生读起来难度较大,教师索性以讲解代替学生学习。
(三)教学反馈不及时,效率有待提高。教师重讲解,轻反馈,对学生学得如何关注得相对较少。课堂上也会有提问环节,但一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非常有限。
五、基于智慧课堂的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说阅读教学如何实施呢?近几年我校引进优学派智慧教育设备,课题组借势而为,对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课前调研学情
遵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升都要建立在既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技术优势,课前推送预学资料,通过数据采集,准确了解学情,参照新版课程标准和学习任务群来制定教学案。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为调查学情,教师可以设计字形比较题,如:“赍”和“赉”,“腕”和“剜”;词义辨析题,如:赔话、于路、过卖、汁水、刺配、物事、按酒、端的、央凂等;简答题,如:观看电视剧《水浒传》“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的一个片段——白日鼠白胜挑着酒桶唱着歌谣奔着黄泥冈而来,谈谈你对视频中诗歌的理解。
(二)课中多元互动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说阅读教学教师不再“包办”课堂,学生也不再依赖老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平台随时发送给老师。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下一环节学习。如此,一节课下来,师生、生生通过线上线下可以进行多次互动。自主地阅读研讨,查找资料,展示成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提升了核心素养。例如学习《装在套子中的人》一文,为了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可以重点抓住“恋爱风波”部分,让学生分组从文中的“我”对别里科夫恋爱的看法(“差点”“怂恿”“昏了头”)、对别里科夫的神态描写以及恋爱中男女主人翁形象的对比等方面去独立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出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分享给同学,也可以提交给老师。教师从终端上能够很快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优秀的可以展示给全班学生,不足的可以单独启发引导。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则可以线下带领学生共同研讨。由于数据采集较为便捷,课堂教学的反馈也会较为及时,如此课堂教学能够面对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三)课后个性化作业推送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及时评价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后线上推动作业。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推送作业不仅便捷,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推送不同的作业,有的需要巩固提升,有的需要拓展延伸。例如学习《祝福》一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推送以下作业:1.为祥林嫂撰写一份简历;2.比较祥林嫂、阿长、豆腐西施的人物形象的异同;3.分析文中倒叙手法的作用;4.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5.鉴赏鲁迅先生小说的语言风格。以上作业有着明显的难易区分度,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堂学习情况推送给不同的学生。
六、结语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说阅读立足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贯通了课前、课中与课后,扩充了课堂容量,丰富了小说阅读的学习活动形式,切实着眼于“人”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桂馨.语文智慧课堂的建构与课例分析——以TEAM Model支持下的《中国石拱桥》智慧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9(6):26-28.
[2]晋欣泉,田雪松,杨现民,等.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建构及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6):39-45.
责任编辑:黄大灿
3976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