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莉
摘要: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培智学生在语言、思维、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等各领域的能力普遍低于同龄的普校学生,特别是培智学生学词识字障碍凸显。基于现状,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立足于实际,联系培智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新方法和新环境,提高培智学生识字的有效性。
关键词:培智 有效识字 实践研究
2016年教育部颁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配套的部编版教材也相继使用,但很多教师并不能较好地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落实。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以教材为基础,有效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以“讲”代“学”,拘泥于反复认读,识字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缺乏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由于培智学生主动识字愿望不强,对汉字理解困难,学习仅停留在感知阶段,这导致其汉字学习迁移能力弱,难以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生活联系,难以形成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语文素养。
针对这种现状,在培智识字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使用新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培智学生识字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借助直观教具,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感知迟钝、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易转移等生理和心理缺陷,但易被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借助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象形文字“日、月、水、火”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日、月、水、火”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感知,帮助学生进行识记。在汉字“土、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土、木的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认知事物的兴趣,又能加深其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二、游戏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将游戏与识字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在培智课堂中,常用“魔法盒”“糖果包”等识字游戏。例如:在游戏识字“牛”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魔法盒”,展示象形字“牛”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还可以将“牛”包裹成糖果的形状,让学生打开“糖果”,认读“糖果”中的“牛”字。需要注意的是,培智识字游戏活动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情况,由易到难,分层设计识字游戏活动。如让能力较强的学生独立完成识字游戏,对需要支持的学生教师辅助学生参与游戏识字活动。
三、巧用多媒体,有效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可以显著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汉字字音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观看汉字的发音视频,图文声像并茂,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音技巧;在教授汉字字形时,我们可借助希沃白板软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笔画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学生突破汉字记忆的难点,让学生有效识记;在理解汉字字义时,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来世今生”,让学生有效识记。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与多媒体设备交互学习,学习效果显著且优于传统训练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设计学习活动,如:我们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软件,设计“分组竞争”“超级分类”等识字活动,让识字学习更好玩,更有效。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让学习更有趣,过程更好玩,评价更积极,识字更有效。
四、巧妙渗透情感教育,让识字教学更有温度
汉字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不仅蕴含了我们古人的智慧,更是凝聚了我们古人的情感。在汉字教学中,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教师应当将情感融入识字教学中,让识字不仅有情感的温度,同时,把识字延展到对汉语文化的情感当中。例如:汉字“三”,课文中呈现的是三口人的家庭成员,教师教授“三”时,巧妙地将人物与“三”字的汉字笔画对接:上面一横是妈妈,中间一横短,是小小的我,下面一横长是个子高高的爸爸,爸爸妈妈他们保护着我。学生立刻明白了,原来汉字“三”里面有爸爸、妈妈和我三口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读词说句练习中,纷纷举起小手,大声并且得意地说着,这个“三”字就是说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学生的语言以及表情中流露的是一种对爸爸妈妈爱的依赖。在课后书写汉字“三”时,学生能够将中间那一橫写得很短,明显掌握了“三”的笔画特点。可见,将情感融入识字教学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情感体验,识字教学变得更有温度。
五、回归生活,让学生高效识字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其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即使在课堂上“学会”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发现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放大学生的生活资源,让生活资源不仅仅“再现”在课堂中,更要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再现”。例如:课堂上,教师在教授“上”这一生字时,首先,教师再现了学生平时上课、上学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上”有关的词语,如上楼梯、上厕所等,让生活场景在大脑中“再现”,让课堂“再现”生活。课下,要求家长带领学生去超市等生活场所去寻找、发现生活场景中的“上”字。培智学生的识字,最终是要回归其生活当中的,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也应牢牢抓住生活元素。识字来源于培智学生的生活,还要回归他们的生活,如此方可提高培智学生识字的效率。
六、放大成果,享受识字乐趣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培智学生一方面由于智力缺陷,他们渴望成功的愿望不强烈;另一方面,培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比较弱,作为家长或老师,过多地“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会剥夺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识字体验成功的机会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为孩子创造,让他们体验每一次识字认读成功的快乐。在识字教学中,放大学生识字成果,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识字带来的乐趣。家校双方设计“识字加油站”“识字百宝箱”“汉字宝宝贴画集”等家庭识字手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汉字,关注生活中的汉字。同时,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体验成功,享受识字带来的乐趣。
总之,识字教学应尽可能拓展思路,贴近学生生活,充分搜罗身边资源,力求识字与生活相融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把生活当作识字的大课堂,把识字当作生活当中的一件趣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归芳芳.新课标理念下提高生活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生活语文》一年级《花草树木》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5):57-59.
责任编辑:黄大灿
3452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