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3-21 03:55:50吴国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核心素养

吴国华

摘要:如何在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业水平中寻找契合点是一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以心智品质、高级思维和重要观念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导向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另一方面,高考历史命题大多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以及通过推理和判断最终形成正确历史结论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历史概念”是二者的重要契合点。

关键词:历史概念 核心素养 实施途径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历史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和高度浓缩。历史概念是历史科学发展过程中,在对各种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归类的基础上,提炼同类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并高度概括后的逻辑思维的要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最基本的建构单位。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发展依托于历史概念基础上的历史逻辑思维的发展,而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则渗透在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过程中价值观、世界观和人文情怀的形成中。

我们再来看看学科核心素养检测的学业质量的关注内容和方向:从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的理解来看,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实现从A区(重视传统纸笔考试成绩所测量的具体、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向B区(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重要观念)、C区(可迁移的心智品质,包含高级思维、观念和态度)转移,最终到达D区(核心素养,强调关键能力、心智品质、高级思维和重要观念)。

B区、C区和D区侧重观念和思维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能力和品质。观念在广义上来说属于概念的外延,而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

(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正确推导历史结论并进而适应高考关键能力考核的前提

以2020全国卷一卷为例:24题的礼乐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25题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史料价值;26题的生产力、区域经济和饮食结构;27题的科举制度;28題的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等等。这些概念基本都出现在选项中,考生在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合理解读和形成合理历史结论后,能否与选项中的历史结论正确匹配是以对选项中的历史概念的准确掌握为前提的。

二、如何开展历史概念的教学

(一)三步走

第一步,形成——从历史现象中归纳;第二步,提炼——简明扼要的定义总结;第三步,强化——典型的试题巩固。

以讲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解释“民族工业”的含义为例。

步骤一,幻灯片展示安庆市2021年“二模”试题:

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的大冶铁矿在日本政府的压力和买办商人盛宣怀的干预下,逐渐变成为日本提供对外侵略战略物资的工具,这表明

A.日本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B.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

C.洋务派的内部矛盾激烈

D.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步骤二,按照“问题—思考—进一步设问—结论”的模式对本课基本概念进行学习。

首先,抛出问题:如何理解试题中的概念“民族工业”?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提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概念的两种释义。广义: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包括手工业和机器工业;狭义:近代中国民间商人投资的机器工业。

其次,进一步设问:教材中“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中的“民族工业”是哪种含义?

最后,归纳总结。一般历史语境中的民族工业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所有权属于中国,所以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不属于中国民族工业;二是民间的,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都带有官办性质,不在此列;三是机器工业,传统手工业排除在外。

步骤三,寻找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命制试题对同一历史概念进行辨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在上述步骤中,依托历史材料分析形成历史结论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五个要求

要求一,补充概念的出处和演变,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同一历史概念变化的原因。以“公民”的概念为例,可以补充下列材料。

①古代常指为政府工作的人。西汉刘向《列女传·齐伤槐女》:“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②指公共土地上的居民。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凡未辟之岛皆为公地,居者即为公民。”

③具有国籍,享有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如希腊“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和罗马“公民法”中的公民。

要求二,比较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特定的时代和民族文化中的差异。以“民族主义”的概念为例。

①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侧重批判封建专制,主张主权在民。

②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解放。

要求三,辨析相近概念。以“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为例。

①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辨析。国家主义的核心要旨是国家利益至上。“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

②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独立、富强。狭隘的民族主义信奉本民族利益至上,不惜损害其他民族的正当利益。种族主义常常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挂钩,近代多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支撑,宣扬种族优越论,淘汰其他所谓的“落后民族”,是对内鼓动战争、对外实行种族隔离和压迫的工具性理论。

在辨析的基础上,选择对应高考题加以巩固强化。如2019年全国一卷的42题,节选钱穆《国史大纲》中关于学本国历史、养家国情怀、唤民族主义的文字,要求学生评析材料观点。

要求四,同一概念不同含义的辨析。以“市场”的概念为例。区别下列四种情况下市场的不同含义。

①“坊市分开”。(贸易的场所)

②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有效的需求)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联系)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节经济的手段)

在特定的时空中明确历史概念的内容和边界,其本身是对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直接注解。

要求五,拓展阅读,广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如“道”“理”“六艺”“四书五经”和“训诂学”等。历史全国卷已经考过汉代“五经”地位高于“四书”的原因,早前也曾直接考过“阴阳”的含义。越是了解和研析中华传统文化,越是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家国认同,也即是家国之情怀。

总而言之,历史概念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高考学业水平,而且处处渗透着核心素养的精神和理念,是实现二者高度契合的突破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4-16.

[2]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奥利弗·齐默.想象欧洲丛书:欧洲民族主义[M].杨光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唐丹丹

3451501908268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核心素养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58:17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7:57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