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在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促进德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中的问题,结合具体问题,探究实际对策,以提升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效果,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持续腾飞,人们的生活愈加愈富足。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最根本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方面,更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综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导致学生缺乏较强的劳动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通过劳动提升身体素质及心理素养,教师需重视此问题,以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教育水平突飞猛进,但纵观全局来看,目前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弊端。相对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的问题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受到格外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深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已刻不容缓。农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训练一批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全面专业人才。
(一)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缺乏重视
如今,农村经济和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绿色、安全的农业发展,并且扩大农产品的经营范围、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急需对农村劳动力质量进行全面提高,还要建设农村学校。此外,转变农村多余劳动力,农村向工业化城市化变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方面和农民方面的关键。不容置疑是对农村文明意识的树立,促进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一步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持续推进建设小康社会,那么对大多数农村人口自身文化素质还有思想道德水平有更高的需求。只有对农村进行全面普及,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才能在国际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要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的远大目标很困难。所以,重中之重就是将农村教育的举措当成一个战略目标去达成,需要对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规划与解决。深度挖掘目前阶段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将会帮助教师分析并得出正确且科学的教学引导方法,进一步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经过分析发现,缺乏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是目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根本意义,同时基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运用于基础性的学科中,对此类不需要参与考试及测试的学科并不重视,进而导致劳动与技术教育逐渐被忽视。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理解能力。基于新课标的发展背景,目前阶段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加擅长将科学且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至小学教育体系,但是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却缺乏比较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而导致单一化的教育方法影响学生的理解及学习效果。通过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大部分教育內容依然停留在基础的理论知识上,缺乏实践等多种教育方式的运用,这便影响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效果,更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低的问题出现。
(三)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而且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对农村小学教师配备工作还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一名教师兼任数学、语文、品德以及科学等学科教学,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不重视的情况。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没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或即使教学任务活动安排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计划,也是由其他教师兼任,并没有配备专职教师进行备课以及授课。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师需掌握的知识较多并且动手实践能力需加强,才能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劳动与技术理论知识清晰明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一听就懂,容易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教师还需结合理论知识开展实际动手操作活动,由于劳动与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只有经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在根本上达到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为了教改的规定,进行形式化的教学安排。因此,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师资源是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难以开展的基本原因。
(四)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中人数减少、经验不够、教师性别严重不均。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受各种束缚,因此只有经验不够,年龄小,学历高的师范类毕业生愿意放弃选择更有前景空间的城市,决定在农村学校上岗。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是促进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结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缺乏多元化教学资源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由于相关教学设施及设备的缺乏,同时欠缺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效果。学校有了教师,但缺少必备的设施配合,那么教师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况。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专用的教室以及与课程相对应的工具、装备与相关用品,这在某些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是缺乏的,同样目前的农村小学也缺乏完备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因此,教育经费一般集中使用在文化教学上,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投入较少。因此,没有必备的设施,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很难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五)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与家庭实践活动不匹配
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同样重要的,通过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的配合实践,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学校进行劳动与技术理论学习,并进行相应的动手实践操作后,课后也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因为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操作可以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为农村家庭生活现状,使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对孩子是否进行劳动与技术锻炼并不关注,也没有给予很好的劳动实践条件,使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劳动与技术理论知识后,没有经过巩固练习,一段时间以后理论知识记忆混乱,最终与学校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初衷背道而驰。
二、强化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策
(一)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重视程度
针对目前阶段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根本成因并探究具体解决方案,以合理化的对策进行解决,将会有效促进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劳动与技术综合水平,从而促进实现发展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根本目的。对此,首要条件便是加强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要加强重视此课程的核心内容,全面提升教育效果。农村小学教师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综合素养发展目标渗透教育体系,通过劳动与技术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果。另外,提升劳动与技术教学效果的基础是,以完善化的教学方案设计作为核心,充分体现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及完整性,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实现教育发展目的。对此,教师可以分别通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时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角度作为基础与核心,保证教学环节与教学方向以综合性教育目标为核心,从而促进实现教育的基本目的。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发展目标的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体系中,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强化教学效果,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学生感兴趣且具备较强新颖性特点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体现劳动与技术教学的多元化特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依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渗透实际生活,使学生通过实践形式完成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教学方法等创新性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体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同时使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以多元化、创新化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趣味性及新颖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实现根本教育目的,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模式更新的根本意义。因此,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加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促进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及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提供丰富性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发展目标要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加强基础教学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特点均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根本。在加强基础教学设备与设施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是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体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部分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对此,学校需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协调教育资源,将农村种植、养殖等资源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根本元素,提升學生的参与意识,丰富教学资源运用效果。
对校舍、数字化智能设备的建造、图书馆、活动室和校车队等基本条件的建立,保障学生的自身安全等也要投入经费。同时这种资源丰富的方式,更加符合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降低教学成本。另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不可或缺,除了基础教材内容外,教师要适当将课外教学内容渗透劳动与技术教学体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实践中等多角度内容与劳动技术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发展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小木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基础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了解竹、木加工的工具材料以及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实践能力。在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木制品元素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将竹与木制作成自己想要的物品。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及想象能力,将更加适合的物品作为实践操作的辅助工具,以此实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目标。因此,加强拓展教学资源,通过不同角度分析,将教学内容与设施等资源尽量完善化,是促进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培养专业教师以及配备相关的设施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对师范院校劳动与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从根本上保证培养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完备的优秀专业教师,同时大力支持农村小学教学建设,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小学进行工作和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农村小学,在培养专业教师的同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用具也有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并投入小学教学使用。
(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劳动与技术理论知识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尤其是针对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协作。家长在学生完成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后,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劳动应随时随地地指导,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与孩子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观念与能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配合,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学校可以举行相关的家长教育讲座以及组织相关劳动活动,帮助家长与学生更好地操作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以及尊重劳动人民,还能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形成健康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最终成长为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
综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是深度分析问题成因,以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教学方法设计完善及更新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规划课题“劳动教育课程在农村小学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235)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
26115007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