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管理

2022-03-19 23:18王晓玲
家长·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王晓玲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仅靠课堂上的阅读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课外阅读是满足阅读量、广度及学生个性需求的基本保障。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效率、收益都不甚理想。不喜读、不会读等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管理。对此,建议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管理,重点可关注自选推荐结合、注意兴趣激发、组织交流互动、定期检查评价等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发展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有效的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認知。从内容和场所上,初中语文阅读分为课堂和课外两类,而课堂阅读虽然因能得到教师的细致指导和有效管理而质量、效果较好,但受课堂时间的局限,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量及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求。因而,课外阅读就成为满足学生阅读量、广泛度,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课外阅读从学生发展意义上说并不是可有可无,应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当下,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效、收益都不甚理想,学生较普遍地存在既不喜欢阅读、又不善于阅读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重视度不够、多采用“靠自觉”的策略,缺少有效指导和管理。

一、初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管理不足

阅读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真情流露和价值观来说具有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造能力。课外阅读对学生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不进行任何指导管理。许多教师认为自身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学生在课下是否阅读以及是否取得了阅读的效益则是其个人的事。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推荐了书目和提出了阅读的建议后,学生愿意读当然最好。如果学生不读,那么“后果自负”。初中学生的发展观还不牢固,或者说根本还没有成型,不知道为何而学、为何而读。在教师的这种理念下,严重缺少学习的自律自觉性,特别是课外的阅读学习,教师本身不在现场,这种完全靠学生自觉的教学策略,是行不通的,无法保证质量和效率。

(二)阅读指向性低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认知和情感认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局限了学生对相关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和内涵理解的并不是很到位。这不仅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组织学生课外阅读通常包括两个方向,一是由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二是鼓励学生根据个体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自选篇目的阅读。前者保证学生读一些精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正面发展,也利于教师统一地进行阅读辅导。后者则是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必要举措,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科学类的知识,就可以根据兴趣选读科普类读物,而不必是文学类读物。但初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及对文学的评价能力显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海量的读物,他们通常不能保证所选读物的品质,浪费时间在大量低劣读物上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学”盛行,这些“快餐”式读物的写作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且大比例水平低劣,读这些篇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对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学素养产生负面影响。

(三)收益水平较低

初中学生在阅读方法、技巧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既没有掌握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也没有建立和形成适宜于自身的阅读策略体系。在缺少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往往采用了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这种阅读法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法,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可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量,但它的收益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主要效用只是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信息积累,而阅读的其他教育价值则得不到发挥,比如,思维训练、思想感化、写作技巧等。在这种不思、不辨、不学的阅读方式下,起不到预期的教育作用、育人收益较低。

二、初中课外阅读的指导管理

(一)自选推荐结合

基于以上分析,在初中阶段,教师不宜采用完全由学生自选读物的策略,这是由初中学生的价值观水平和文学素养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但完全由教师推荐或规定阅读篇目也不可取,教师还需照顾到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倾向。比如,有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通读了《西游记》(指非青少版),这时候再强制规定他和其他学生同步重新读一遍,意义不大,且会影响其学习心态,不如鼓励他根据自身的需要自选篇目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因此,对课下阅读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可采用自选与推荐相结合的策略。这要注意两点:

第一,推荐的篇目不宜太多——推荐得多了,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自选阅读。如《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如果要求两周内读完,显然学生没有时间精力进行自选阅读。此外,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进行精读、细品,影响阅读深度和收益。

第二,不必太拘泥于大纲推荐篇目——大纲推荐的篇目虽都是适宜的和经典的,但因为教学中还会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阅读、主题阅读等活动,这些经典读本并不一定恰恰匹配。比如,学习了《邓稼先》这篇课文后,教师计划指导学生围绕“两弹一星”进行项目式阅读,这样,教材单元“杰出人物”这个主题就由邓稼先一个典型人物变成了一个特定典型群体,如钱学森、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精神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有深度,又可使学生对这组人物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刻的把握,开阔了历史文化视野,为学生今后阅读同历史阶段的读物打下了基础。对这个由教师撰写的阅读项目主题,大纲、课标中显然没有匹配的读本推荐。教师可根据主题向学生推荐阅读《科星最亮:两弹一星元勋故事》《钱学森传》《东方巨响壮神州》等书籍。但在这个推荐的范围内和主题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选。如有的学生对“聂荣臻元帅”感兴趣,就可以选读他的人物传记,这个自选读本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又没有脱离教师拟定的项目主题。

(二)注意兴趣激发

通过科学选择课外阅读,最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阅读的方法和方向,提高认知能力,使学习和生活都标准化进行。加强学生的理念和政治教育,使行动更加标准化,遵循法规和社会伦理行事,不违反社会规范和伦理,认识到社会的真实面貌。加强学生阅读理念和政治教育,可以调动学习的热情,刺激精神,形成更加完美的性格。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课外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确保课外阅读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使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下,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初中学生成長的志向还不坚定、清晰,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现为积极、主动、自觉、自律。大多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基于自身成长需求、责任感或理想,而是基于兴趣。如果对教师推荐的书目没有兴趣,就会出现应付或不读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从书籍序言中摘抄部分文字,作为自己的“阅读笔记”交给教师,却根本不读正文中的内容。因而,要想使学生课外阅读保证质量、效率,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要保持学生的阅读习惯,除了定期检查策略,更有效的手段是激趣。一般来说,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两个方向着力。

第一是剧透法。学生不喜欢读,通常并不是教师推荐的篇目质量低、不精彩,而是学生不知道其精彩和魅力所在。只要能读进去自然就能被吸引,但关键是,怎样开头使学生主动地翻开书去读。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书籍中的精彩情节给学生读一段、讲一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有一只狮子抓住了一只老鼠,老鼠说:“如果你放了我一命,以后我会救你一命。”狮子觉得这太可笑了,心里想,“我一只狮子怎么可能会向一只小老鼠寻求帮助。”可是,狮子转念一想,老鼠个头太小,还不够“塞牙缝”,不吃也罢,于是就把老鼠放走了。可后来谁也没想到,老鼠真的救了狮子……(选自《伊索寓言·狮子和报恩的老鼠》)讲到这里,戛然而止,教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是怎么回事?”这样给学生讲半个故事并留下悬念,马上就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第二是比赛法。利用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阅读知识擂台赛、阅读笔记展示比赛、阅读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认真阅读的热情。比如,在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先后组织几场比赛,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抢答,比一比谁抢得快、答得对、答得多。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李逵一人杀了几只虎?”“梁山好汉中的三个女将分别是谁?”等。用多次比赛活动“牵”着学生往下读。再如,在读《三国演义》时,利用初中学生的英雄情节,组织学生开展“三国文武大排名辩论赛”,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辩论,说一说自己认为“三国中哪个谋臣最聪明,哪个武将最厉害”。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最聪明,因为他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另一个学生反驳说,“司马懿厉害,他最终打败了诸葛亮”,又有学生说,“关羽武功最强,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另一个学生就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联手战吕布才打了个平手,吕布最厉害”。这样的辩论赛会使学生产生不读不快、读不精不行的心理。

(三)组织交流探讨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上面提到的知识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阅读交流探讨也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兴趣是最好的方向标。对学生来说,传统的阅读形式永远局限于一种形式,学生没有其他选择或提高兴趣的空间,只能按照古板的要求去做,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在阅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音乐,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使学生忘忧、放松、心旷神怡。通过引入新方法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阅读形式多样化。组织学生围绕阅读进行交流探讨,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作用——因为不读、不精读,就无法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自己可能成为“局外人”,在讨论现场会很尴尬。这种被动局面,是初中学生较难接受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探讨活动能使阅读收益得到深化落实,通过交流训练,学生既得到提炼主题、解析文本、归纳结构以及交流表达等素养的发展,又可以对读本更有深度地理解和把握。比如,在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期间,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程分别安排几次课堂交流活动。

第一次,从神猴出世到被压五行山下,向学生提问:“孙悟空在拜师取经前,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特征?老师给出几个关键词,好学、聪明、勇敢、坚强、好胜、自大、散漫、正直、负责,你认为孙悟空与哪些关键词符合,哪些不符合?请从书中找到关键情节来证明你的观点。除了老师提出的关键词,你认为孙悟空还有哪些特点?”第二次:读到车迟国一章后,让学生讨论“《西游记》既是一部神话小说,又是一部宗教小说。以你的判断,小说主要涉及了哪两种宗教?”“作者对佛教和道教这两种宗教有什么情感、态度倾向?”第三次:阅读的最后阶段让学生交流探讨,“师徒四人各有什么性格和品质特点,请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从书中找到证明判断的依据。”通过此类的交流探讨活动,使学生更精细地品读,并更有深度、系统地理解《西游记》这部小说,而不仅是把它当作休闲的神怪趣事来读。除了以上指导策略,教师还要使用一些管理手段作为支撑,例如,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精彩语句摘抄,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教师要定期对这些任务进行抽检和讲评,以保证学生切实进行有效阅读。仅依赖于兴趣驱动并不完全可靠,多种策略需要组合运用,教师需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情,适当选择、组合各种策略,做的课外阅读指导管理。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课外阅读是保证学生阅读质、量,以及满足其个性需求的重要途径,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和有效组织管理。针对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自觉自律性差、自主阅读能力低等问题,教师可重点关注自主与推荐结合、注意兴趣激发、组织交流探讨、定期检查讲评等策略,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有质指导和管理。

注:本文为张掖市教育科学课题“初中生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有效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ZYLX[2021]104)研究成果。

(宋行军)

1151500783393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