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2-03-19 22:39韩龑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低年级培养

韩龑

摘 要: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是引导其正确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准确地获取题目信息,并正确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本文中,主要从准确读题、紧扣字眼、对比辨析三个层面分别探究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27-03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s Examin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HAN Yan  (Liujiawan Primary School, Guanzi School District,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elementary students’ ability to examine questions is a key step in guiding them to correctly analyze and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for lower grad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guiding students to accurately obtain topic information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and analyze and process them correctly. Information, so as to gradually form good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this article, it mainly explor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amination ability i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work of the low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from three levels: accurate reading, close wording, and contrast analysi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ower grades; Examination ability; Training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强化其解决问题的数学应用思维,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紧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把握住解题关键,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最终为后续的数学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另一角度上说,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个相对漫长且需要不断积累、反思、加以巩固改进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着手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1.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能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年级数学审题的需求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审题的技巧,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和内容的提炼。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题目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审题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如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了解题目的内容,了解题目的变化,需要抠字眼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渗透审题的方法,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会审题,逐步建立起审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包括教师认为低年级不涉及到审题,中高年级才会审题,在这种理念下培养学生审题就会使学生审题的能力出现一定的偏差,無论在审题过程中还是数学思维、数学能力都有所不足,因此数学审题需要从低年级学生开始抓起。

2.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准确读题,发展学生审题思维

准确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看似简单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在读题的过程中,基于低年级小学生识字认字的情况,教师应做好数学读题的指导,让小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确保准确,可以逐字阅读的方式,确保每一个字都认对,这一点在低年级学生审题方面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在拿到数学题目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准确地读通题目,并且在读题时尽可能准确地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解的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准确读题则意味着在阅读题目时要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也不添字。此时,教师则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读,或者教师先读一句再鼓励学生跟读,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初步接触数学应用题的陌生之感。并且在示范读或跟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明白不同的题目类型在审题时需要停顿、断句、重读的地方。如此一来,也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审题思维,那么在他们读题时也会更加准确地抓住题干中所提供的重点信息。

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认知水平的逐渐提高,教师在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时则可以从“示范读”“跟读”逐渐过渡到“独立读”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在学生读题时可以适当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题干信息中的重点字词,在刚开始训练学生审题思维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每一道题目都至少独立阅读三遍以上,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手眼合一,从而准确地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与重点内容。例如,在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中“朵朵有18个苹果,朵朵的苹果比明明的苹果要多5个,明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若学生在读题时不认真,那么则会直接根据题目中的“多”字误以为题目考察的是“加法算式”。但教师若要求学生反复读题,准确抓住题干中给出已知条件的实际含义,那么学生们则不难发现,朵朵的苹果数量比明明多,那么求明明苹果数量时,应该是要应用“减法算式”进行求解。从这一审题训练中不难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运转水平不高,在理解题目信息时也比较容易因为题干表达内容的设计而出现误解、迷惑的情况。为了提升其读题准确性,也为了发展学生审题思维,教师可以在审题时要求学生多读两遍。另外,在审题训练中,也可以指导学生大声读题。大声读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读出声音来以声音刺激大脑思维,做到边读边找信息边思考。类似的题型在低年级数学中很常见,看似只是“多”和“少”的变化但其实里面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并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内容的学习任务,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和审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紧扣字眼,锻炼学生审题习惯

审题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审题习惯方面要加强教学指导工作,利用审题帮助学生完成做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解题目并进行合理分析。紧扣字眼生动说明了数学审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数学学习的优势,利用抠字眼的方式锻炼学生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在字眼分析中完成题目学习。

具体来说,在审题时首先要把握的信息就是题目最后所要求解的是什么,只有明确需要解答什么问题,才能够从已知条件中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时,则可以先从问题角度切入,紧扣题意与求解关键词。例如,在下题中“小东今年8岁,小东的爸爸比他大25岁,小东的爷爷比他大50岁,那么小东的爸爸和爷爷今年各多少岁?”在这一题目中,尽管题干中的问题只有一问,但是紧扣问题中的“各”字,则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个问题是要转化成“小东的爸爸今年多少岁”和“小东的爷爷今年多少岁”两个问题。当明确所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才能够按照已知条件给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实际求解。

其次,在数学问题中为了迷惑学生思维,故而也会经常设置一些“解题陷阱”。此时为了提升审题准确性,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是否有多余的干扰信息、是否存在转化的单位名称等容易误导解题思路的内容。例如:“在游泳课上,班上的46名同学中分别有21名女生和25名男生,泳池里有16名男生,那么班上还有多少名男生没有游泳?”在这一问题中给出了较多没有用的信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学生则应当能够准确地排除掉多余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了解这里的46和21是无用消息,但从很多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来看,很多学生都用46-16,这说明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误区,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注重“男生”这一字眼的分析。又例如:“王老师今天上午买了600克苹果,下午又买了800克香蕉,王老师今天一共买了多少千克水果?”题目中设置了單位的陷阱,需要学生从克转化为千克才能计算,但很多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时会习惯性地计算600+800=1400千克,这显然不对,此外也有学生虽然看到了其中的克但计算结果以后忘记转化了,应该将1400克转化为1.4千克,需要做一下变化,因此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要及时地调整好解题思路,将最终得到的结果以“千克”单位进行表示。

最后,在审题时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数学解题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即根据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倒着向前推算,先将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解决,再由简及难地推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购物节期间超市开展促销活动,原价8元一双的袜子,现在18元三双,问现在双袜子比原来便宜多少元?”要想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当知道现在每双袜子的价格,然后才能够算出打折前后的袜子差价。总而言之,学生的审题过程要围绕问题着手,并且审题过程中能够紧扣题干信息中的关键字眼,只有这样才能够梳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审题习惯,提升其审题能力。

(3)对比辨析,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并非是因为不掌握数学知识点而解不出题目,而是因为没有正确地理解题目含义,误用解题思维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时,则可以善于应用对比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辨析不同的数学题型,并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找出不同数学问题的特点,逐步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将较为容易审题失误的题型分成“相似题型”、“已知条件不同,问题相同题型”以及“问题不同,解法相同题型”三种。

相似题型:这类题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那么在辨析这类题目时,教师则应当将审题重点聚焦于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上。例如:①小明有12元,小华比小明多4元,小华有多少钱?②小明有12元,比小华多4元,小华有多少钱?这两道题十分相似,并且所求解的问题都是小华有多少钱,但是在①中是小华的钱比小明的多,而②中则是小明的钱比小华的多。故而在审题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会找关键信息并分析关键信息的不同之处,当他们发现“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多时,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能够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

已知条件不同,问题相同题型:顾名思义,有些数学问题尽管所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同,但是最后要求解的问题是相同的,因此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们所运用的解题方法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少学生在审题上没有对问题内容加以辨析,那么在解题时就容易出现用已知条件胡乱列算式或者随便凑数字的情况。此时,教师则可以将这一类题目分别罗列出来,为学生总结数学问题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排除误导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如①停车场第一次开走了5辆小汽车,第二次又开走了8辆小汽车,停车场一共开走多少辆车?②停车场一共有20辆车,第一次开走了5辆小汽车,第二次又开走了8辆小汽车,停车场一共开走多少辆车?在解答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直接运用加法算式求解,但是在解答②时,不少学生则有可能列出20-5-8=7这一减法算式。这都是由于在不同已知条件下学生没有正确审题,没能正确分析题意所致,故而教师在总结这类题型时则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其明白,求“一共开走多少辆车”并不需要知道小汽车的总数,而是只需要把开走的小汽车数量算出来就可以了。

问题不同,解法相同题型:这类型题目尽管提出的问题是不同的,但是所运用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是一致的,为了提升学生审题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对比辨析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要得到问题的解答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通过解剖辨析,深挖隐藏的含义。①一根绳子原有50米,第一次使用了15米,第二次使用了20米,一共使用多少米?②一根绳子原有50米,第一次使用了15米,第二次使用了20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在这两道题中问法完全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但是从解题方法上看是一样的,在①中要求解一共用了多少米那么只需要将两次使用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在②中,问题是求解比原来的绳子短了多少米,事实上就是求用了多少,用了多少就短了多少,因此在解答这两道题时,所列出来的算式是一样的。

在实际数学审题过程中不难发现,一字之差会直接改变数学问题的求解核心,而看上去所求并不同,事实上却是相同的解题思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能够灵活地掌握数学问题规律,时刻保持清晰解题思路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不过教师则可以通过对比辨析的教学方式逐渐强化训练,慢慢地引导学生理解、发现、归纳并总结,通过对比辨析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

3.结语

综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则应当将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贯穿于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从读题开始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审题训练,在逐步培养其良好审题习惯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审题能力,帮助他们发展自身解题思维与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武淳.把握乡村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 培养审题析题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9).

[2]王金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14).

[3]杜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J].家长,2021(01).

[4]韦丽芬.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05).

3629501908270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低年级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