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2022-03-19 22:39田莉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价值引领中学地理

田莉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其中,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立足其实践性、生活性的学科特征,以渗透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合与落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渗透教育策略中实现自身劳动素养的培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地理;劳动教育;价值引领;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09-03

A Brief Talk on Geograph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bor

Education Value

TIAN Li  (No.6 Middle School of Yongchang County,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outstanding stud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goa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mong them, labo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s cru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rect labor values, labor awareness and labor literacy. Therefo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ir practical and life-orient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e and implement labor education by means of infiltration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ir own labor literacy through diversified infiltration education strategies. Cultivation,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one's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Key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Labor education; Value guidance; Penetration education

劳动是人们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缺乏具体的劳动体验,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新一代接班人正确劳动意识的形成以及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扭转这种教育局面,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就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劳动教育重新落实到了各个阶段的学校教学体系之中。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就应借助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优势,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结合与落实,以渗透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劳动意识、劳动品质的有效培养。

1.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景观、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也与學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中学地理学科存在显著的综合性和生活化的学科特点。而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全人性,关系着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发展。也就是说,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的联系,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良好劳动意识的形成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已不再仅限于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意识、劳动价值观以及良好劳动素养的培养。因此,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人类通过劳动改变恶劣地理环境的案例中,不仅能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其中的劳动精神,同时还会形成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良好劳动意识、劳动价值观的形成都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2)有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指导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在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很多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案例都离不开人类劳动的身影。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能使学生以具有实践性的劳动活动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教学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人地观念、地理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地理视角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3)有助于课程改革进程的有效推动

近几十年来,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课程改革的进程需要不断的推动。在这一教学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创新性地打破学科教学的壁垒,通过跨学科教学以及各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融合,来实现当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策略的优化与创新,促进课程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推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有效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对于地理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推动意义重大。

2.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渗透的可能性分析

(1)在教育内涵方面的可能性分析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视角下,不管是地理教学还是劳动教育都具有较为深刻的教育内涵。而在中学地理教学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两者在教育内涵方面存在很多可以重叠的地方,这就说明两者具有渗透、融合可能性。如地理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内容,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的任务的实现,发挥显著的育人功能。而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育人功能,这就使两者的教育目标实现了一致。

(2)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可能性分析

地理作为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人文、科技、经济等多个学科,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教育因素。如地理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与生产劳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另外,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调研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地质方面的研究,这些活动的开展与相应的劳动技能、劳动活动也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时,就可以从教育内容方面入手。

(3)在教育空间方面的可能性分析

地理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局限于课堂与校园内,同时也可以在野外、工厂、社区或博物馆等场所进行,教学空间相对广泛。而劳动教育的场所也通常都是在室外。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地理的室外教学时,进行相关劳动教育的引入或渗透,以此实现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3.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下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策略

(1)积极挖掘地理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培养

地理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中不仅凝聚着历代研究者、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与因素。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对劳动教育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就应从地理学科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对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因素以及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劳动渗透教育,以此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劳动意识的引导。

首先,教师应借助地理思想史的教学,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它不仅汇集中各时期地理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是对劳动进行渗透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史方面知识的介绍,在增强地理教学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在教学《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专家胡焕庸先生优秀事迹以及研究成果的介绍,使学生在对其丰硕劳动成果的了解中,深刻地感受到辛勤劳动的巨大价值以及胡焕庸先生身上所具备的踏实、勤奋以及勇于开拓的劳动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其次,教师应通过地理真实案例的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劳动是人类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地理学科的历史发展中,离不开人类劳动的身影。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搜集相关的教育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多样的地形地貌。如沙漠、丘陵以及具有特色的喀斯特地形等,同时并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毛乌素沙漠变绿洲”“卡斯特峰丛山地立体农业”等案例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劳动的伟大创举,以此对学生渗透良好的劳动教育。

(2)创设具有体验式的劳动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具体的劳动体验,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很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感悟,来进行其中劳动教育因素的理解,更無法进行自身劳动意识的优化。因此,为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和学习规律,教师就应将情境教学模式与劳动教育的渗透教育进行融合,通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具有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场景或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实现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刻理解。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劳动教育情境的创设,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情境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因此,当教师对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地区以往与现在的情况,使学生在这种具有对比性、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这些变化都是人们劳动的成果,使学生在这种具有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情境下获得了良好的劳动渗透教育效果。

其次,教师应借助当地地理教学资源,创设具体、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有着地理方面的独特性,教师在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就应积极地进行当地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实现具体、真实地理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教学场景的营造。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地理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参观,并在讲解员的讲解中,了解当地环境的变化情况,以此受到劳动教育渗透与感染,体会到了劳动价值以及现代的幸福生活。

(3)积极开展地理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劳动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教育形式,脱离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应结合地理学科以及劳动教育中共同具有的实践性特征,积极地开展实践性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中,在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以此达到劳动教育渗透教育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的绿化带或闲置空地中进行当地作物的种植,学生在对这种具有实践性的劳动活动的参与中,不仅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知识,同时也在种植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渗透教育效果。

(4)重视地理教学工具及技术的创新,进行学生劳动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管是在教学工具、教学技术还是教学手段,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更加优化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在地理创新教育中实现学生劳动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优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渗透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来进行劳动教育意义的理解,以此获得良好劳动品质及意识的感染,实现学生正确劳动意识的形成。其次,教师应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劳动创新,地理教学工具。在当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劳动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教学工具,来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圆球制作地球仪、利用纸板、锡纸等制作山的模型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是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的挖掘地理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与资源、创设具有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情境、开展具有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活动等,通过多元化渗透教育策略的实施,培养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良好品质以及正确劳动的意识,以此促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芬.一次延伸教育内涵的结课[J].生物学教学,2006(02).

3437501908239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价值引领中学地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