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
为了切实践行新时代国家、社会有关“立德树人”的要求与思想,初中班主任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创新、变革、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途径、措施,将“立德树人”深度渗透至学生认知发展的各个层面,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使学生在蕴涵创新性、有效性特质的育人途径引领下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旅途。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初中班主任作为中学生德育培养的直接负责人,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德育工作中。积极促进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从而为学生的未来长久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这一纲领性指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诠释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准则、使命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班级工作为抓手,以工作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问题研究为方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总结经验为提升,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与创新性,为学生做人、认知、成长铺设广阔路径,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元、深入的德育体验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使“立德树人”深入学生内心、服务学生发展,让“立德树人”成为学校教育效能得以彰显的助力。
一、初中班主任立德树人工作现状
(一)缺乏德育工作理念
部分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班主任关注了学生综合方面的发展,但不够重视,甚至会考虑一些德育活动的开展会不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普及,班主任需意识到,仅仅注重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专注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应在关心学习的同时提升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树立优良的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从应试教育过渡而来的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德育的经验不够丰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具有德育教学的应有水平。这需要各位初中班主任重新学习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正常给学生上课,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因此短时间内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德育工作的局限性
德育工作不同于知识、体育、美术这类教学一样有固定的教材,教授内容大同小异,也没有智、体、美那样直观的成果展示,可以通过考核直接考查课上所学成果,再根据学到多少调整教学进度。德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主,一个人的品德、心性都是要通过长久的相处才能发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收获成果更是一个无法确定的事情。德育工作本身所存在的这种局限性,进一步阻碍了德育教学的开展。
(四)德育工作不够深入
对中学生的德育,应贯穿于学生中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当前初中班主任不但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品德教育工作,繁重的责任导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没有将思想品质教育融合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的品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班主任往往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德育,但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内容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树立学生端正思想品德。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确立积极人生态度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得以高效开展的桥梁与纽带,其既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角色,又发挥着教育者、协调性作用。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班主任践行“立德树人”、落实德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与学生德育开展前期,必须以各种方式、途径、手段,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使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生充分认可班主任的管理、要求、引导,以不断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谊,将班主任作为自己学习中的良师益友,支持班主任的工作,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同时,班主任应在日常生活、常规管理中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情况,对学生学习困惑、认知疑虑、生活困境等进行有效解决。多和学生谈心、交流、沟通,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与指责,多给予学生一份认可、肯定、赞许,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中打破师生隔膜,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感染、诱导下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面对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成绩持续下降而陷入焦虑时,班主任应主动与其一起分析原因和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对策,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悉心引导下慢慢走出恐慌心理,重拾学习自信,积极应对、化解学习困难。
三、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引领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一个团结互助、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和谐育人环境营造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优化、迁移德育途径与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尽最大努力为班集体发展做贡献,以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团结意识、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让学生在和谐、温馨、欢悦的集体环境中获得锻炼、提升、发展。同时,融入积极、向上、良好的班级环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激发,很多学生都会积极为班级发展而献计献策,将自己的优势、所长、特性发挥至极致,让学生在彼此互助中获得更好发展。另外,在团队协作意識的驱使下,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会逐步减少,很多学生都会在相互之间的效仿、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与意识,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在同学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扶,为增进学生友谊、增强学生情谊、树立协作意识提供保证。此外,在和谐育人环境的浸润下,源自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人生定位等层面的诸多困境也会得到逐步化解,更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立德树人”目标自会于无声无息中得到深度达成。例如,可通过对以“团结协作”为主体的德育园地的构建,将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德育素材融入其中,来唤醒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情感,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四、开展适度帮扶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完善思想认识
对正处于认知迁移期、蜕变期、转折期的很多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自身身心特性所限,加之生活体验、认知积淀较为欠缺等因素制约,因此,德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一些针对性、有效性、精准性引导策略的驱使与帮扶。而教师对“立德树人”目标的构建,以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则直接影响着德育效能的凸显以及学生思想认识的完善。因此,教师应以针对性引导为出发点,借助与预设德育目标相契合,以及学生认知诉求关联的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转变自身思想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中,纠正自己在思想认识领域的诸多不足与缺憾,使德育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更好践行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要求。而随着多元化、针对性德育引导作用的发挥,以及辅助德育活动功能的彰显,帮助学生逐步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方向。此外,还可借助主题教育班会,座谈交流活动,谈心谈话互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前途理想教育、价值观念培养。让学生在一些鼓舞人心、充满活力的德育活动浸润下,慢慢改变自身价值观领域的诸多不足与缺憾,提升德育效能,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可针对存在学生思想认识领域所存在的一些个性化、差异性缺憾与不足,对其开展针对性引导,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为确保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开展提供借鉴。
五、设计多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
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业负担加剧,很多学生便会将更多时间、精力倾注于文化理论知识学习领域,实践能力则比较匮乏。对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该以社团性、实践性、互动性活动设计为辅助,让学生积极融入生活领域,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到良好思想品德、正确价值观念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其践行于行为表现、思想认识层面,更好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同时,教师在召开班会、组织活动中,应以多元性德育案例为驱动,组织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分析其现实意义,分享自己的认识、理解、感知,以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教师可以联合社区,设置以“师生情,进社区”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社区,帮助工作人员清扫落叶、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或者为社区老人展演文娱节目、开展劳务活动,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塑造高尚道德品质。还可在主题班会、座谈交流等活动中设置一些与“价值观”有关的案例剖析,辩论探究等项目,组织学生根据不同案例素材,分享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来消除学生思想认识领域的诸多困惑与疑虑,从而强化对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使“立德树人”思想理念的践行,由空泛向具体迁移,由理论向实践渗透,为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创新推进而奠基铺路。
六、注重思想品德锤炼,推动学生形成高尚品质
道德品质并非行为意识的镣铐,而是一双无形的翅膀,更是助力学生飞向高洁殿堂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平时的德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锤炼,引导学生以德御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培育。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社会、对家人、对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明是非、知美丑,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存在的不足,教师也应该悉心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缺憾,以促进学生高尚品质形成。二是加强爱国情怀塑造。班主任应该结合具体节日、生活案例、典型事迹等将爱国情感渗透至学生德育中,让学生将爱国深植心灵,接受爱国情怀的洗礼、熏陶、感染。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张贴各种爱国人士的名人名言、优秀事例,定期在班会上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还可以借助典型节日,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中获得高尚人生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使德育的开展更加形象具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以真正凸显其熏陶与感召作用,来提升“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七、挖掘铸魂育人资源,促使学生形成健全完善人格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育人育心育情。而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与有效性,则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目标 的达成,也对学生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这使得以多元、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开发为铺垫,构建起立体协同化德育体系,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在外延宽泛、内涵丰富的德育资源驱使下,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必然会得到切实增强,更应切实凸显出环境、文化、阵地的协同作用,为“立德树人”要求、内容、思想、理念等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而搭建了平台。因此,班主任应以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开掘、德育氛围的营造为载体,使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向着纵深视域拓宽,来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意识的感召、涵养的提升。同时,还应以地域实际为基础,结合对应的地域风俗、民情习俗、特色文化、传统节日、历史遗迹等,从不同层面、视觉、站位落实德育。并通过对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将“立德树人”迁移至语文、体育、数学等学科教学领域,使各学科中所涵盖的诸多教育内容、项目、知识等与“立德树人”思想理念紧密融合、有机关联起来,让班主任管理工作由静态向动态迁移。而在各类物资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的驱使下,通过对地域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等作用的发挥,势必为确保立体化、协同化“立德树人”体系构建而提供助力,也更利于其铸魂育人功能的彰显。
總之,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更是“立德树人”的直接践行者与有效落实者,其工作的有效性、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发展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更体现着自身教育能力与综合素养。因此,班主任在践行“立德树人”思想、开展学生德育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拓宽德育的路径、创新德育的方式、优化德育的手段、变革德育的措施,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德育体系,使“立德树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功能得以全面彰显,促进学校德育资源课程化、班级管理专业化、技能竞赛系列化、课题研究常态化,以确立更为丰富、多元、宽泛的学校“立德树人”模式,为确保基于立德树人的班主任工作有效性及创新性实现而提供助力。
(吴淑媛)
3189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