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
核心素养视角下,社会各界对各学科、各方向的教学都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学习成绩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积极培养学科素养才是教学关键。小学数学学科对思维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学生设定个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更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需要保持对教学的高度重视,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尚不完全,对学习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在此时帮助他们塑造的良好学科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学科思维,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举一反三,感受学科内涵、深化学科素养。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关键一环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展开深度探究,寻求更多研究途径,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想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该从数学教学评价入手,充分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背景完善教学计划。评价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并激励学生改进存在的问题,有较强的重要性。首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不明显,重视评价教学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价值,从而积极参与教课堂学习,配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其次,科学性的评价依据会帮助学生对自身能力合理定位,教师应该结合当下对人才的需求,摒弃以往的教学标准,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依据,而是结合他们的综合表现设定符合核心素养发展方向的评价细则,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步。最后,完善的评价过程具备实质性的教学意义,学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和他人合作的同时弥补思维漏洞,结合评价标准设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主要目标
(一)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后不难发现,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要看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无论这些课堂评价是正面开展的还是侧面开展的,或总体上的评价还是某些具体指标的评价,实际上都构成了课堂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新课改已经推进了多年,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更多教师愿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主动交流,并进行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但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评价语言空洞生硬、效率较低等,这就使激励学生的目标很难实现。教师需注意的是,开展课堂评价要注重有效而真实,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好开展。因此,从提高教学评价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做到恰当、得体。教育并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探究的火焰。对教师来说,评价所用语言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并体现饱满的感情。
(二)发挥课后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让教学评价淡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辨以及唯分数论,而课后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需注重这一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总结发现,教师批改作业的主要动机仍然是帮助学生认识在知识理解方面的误区,属于查漏补缺导向。这种方式显然已经很难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从创新的视角看,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用更宽泛而新颖的视角,以及灵活机动的方式,不应纠结于学生做对了多少、做错了多少,对学生作业的质量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如果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作业的质量低于班级整体水平,教师则可以先对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或书写工整方面给予肯定,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对不是出于主观动机而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同样要以指出优点为重点,促进学生不断改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途径
(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重视教学评价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的概念知识、理论和解题方法等生硬地灌输和讲解,这样的教学的效果浮于表面,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完善教学评价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教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定评价的模式和细则,帮助他们消除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参与数学学科的思考和探究过程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安排课前预习环节,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定本节课的开展方向,并灵活地突出教学重难点,重视创新评价模式,结合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树立竞争的学习思想。值得注意,教师在利用语言鼓励学生时,要重视对评价保持一定的客观性,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后,再对学生进行鼓励,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自信。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混合运算顺序,并算出正确的结果,使学生具备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对混合运算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设定课前预习环节,借助微课或其他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提前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种评价环节,对学生的收获给予肯定,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敢于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预习完成效果设定不同的教学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制定多种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发展需求
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多是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为学生评分,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学生也无法通过分数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身心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渴望得到赞赏和表扬。制定多种评价的标准是重视学生的体现,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也能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创新,不应该将评价策略的开展仅限于师生之间,师生评价形式中,教师占据主动权,学生缺少参与评价的权利,如果教师在评价中掺杂了主观情感,会影响评价的合理性。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的评价,得到同学的肯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此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和创新水平,为核心素养的完善打好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用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鼓励小组内成员互相展开评价,小组外对其他小组展开评价。如此,评价的内容会更加全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比如,在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日常表现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一次的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能力,对那些成绩提升幅度相对较小但是日常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多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避免他们因为成绩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及时表扬正确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难题也能积极思考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为下次测试继续努力。同时,在考试之后也可以设计生生互评环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既能得到他人的评价,也能根据自身理解评价别人,在和谐的氛围中肯定自身实力,学习他人的优势之处,从而积极面对每次考试结果,为自己设定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
(三)拓展思维发展空间,重视完善评价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储备和生活环境等情况各不相同,在面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差异,为了将差异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教师应该注重评价教学的过程完善,在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上充实评价内容,不再单一地围绕数学成绩开展评价,而是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思考方向、解题速度、举一反三能力等多种角度完善评价环节。学生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此,合理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鼓励和肯定的氛围下完成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比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教辅书和标準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受到差异性的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无论学生从哪种方向得出结论,教师都不应该直接否定他们的回答,而是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行为,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思考道路,得出正确的数学结果,进而再进行能力评价,使整个过程形成有效的闭环。肯定学生的多向思维,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满足数学学科特殊的逻辑思维发展要求。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深度,良好的教学评价应该张弛有度,千篇一律的评价方式、话语都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甚至盲目自信,在应该指正的地方也需要及时引导,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四)科学调整评价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在测试后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多是围绕成绩开展,这大大降低了教学评价的价值。此外,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也难以通过分数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学情,对评价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借助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教授“植树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大街小巷两旁种植的树木,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就“植树问题”展开客观的分析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在纸张上画出设计植树的具体方案,并在对比和分析下,从各组方案中选出最优秀的方案。然后,教师要详细点评各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明确方案的可行程度。以此为切入点讲解植树问题,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入手,对学生展开合理的评价,如从参与合作探究情况、方案实践情况等,以此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和鼓励下,主动参与教学,并日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五)改进考试评价形式,加强核心素养测评
传统数学教学中考试评价更倾向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等多个层次。但这种评价形式从根本上讲还是以“知识”为核心,没有突出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也没有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考试评价,让数学考试评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真正发挥育人价值。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考试评价与学业质量标准有密切联系,成绩不再成为学业质量标准的代表,能力和素养才是代表标准之一,这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桎梏。如,在数学应用题中,题干可以包含社会或科学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的解题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升了素养。另一方面,考试评价内容需要创新,教师应向考试评价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如增加新的测试指标就是有效手段之一。部分西方国家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框架中的要素融入考试评价中,教师可以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学情合理运用和改进。如在考试评价中可以加入真实情境模拟测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又考察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如,在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修改,如设计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求出完整的长方体表面积;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基于社会情境下,给一个无盖的长方形纸箱上色,求涂色面积;第三个问题则是开放性问题,问学生能用多少种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并能否提出其他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需要运用公式解决,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满足情境解题,检查了学生知识内化情况;而第三问开放性较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被充分调动,这对关键能力进行了考查和锻炼。基于此形式进行评价,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策略完善具有多种途径,良好的评价环节设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积极完善评价细节,设定评价标准,寻求更多践行的方向和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小学数学教学稳定发展。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