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优化代币制使用效率策略研究

2022-03-18 08:07黄燕春王婷媛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代币班级老师

黄燕春 王婷媛 何 鹏

(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一、代币制使用中的问题剖析

(一)形式单一,忽视制度创新。代币制一般包含了代币、强化物和兑换规则三个部分,班集体对于代币制一般会经历从逐渐熟悉、理解规则、兴趣高昂到兴趣减弱几个阶段,这个阶段和学生的年龄、学段有直接关系,一般年龄越大、学段越高,家庭条件越优越的孩子,越容易对代币制失去兴趣。除去学生的个体因素之外,代币制本身的形式单调,未能跟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忽视了代币制本身的制度创新,一套用到底也是导致学生对代币制失去兴趣的客观因素。

(二)老师主导,忽视个体需求。从理论上说,强化物的种类要做到个别化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定强化物。但是在实际班级运用中,由于班集群体的需求不统一,老师很难做到个别化的强化需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主导,个体需求次之的现象。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持续忽视个别化需求,代币制的效度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只重代币,忽视兑换过程。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尤其是在强化物对学生吸引力持续减弱的背景下,老师习惯性淡化了代币制的兑换,只保留了代币的奖励,却缺少了强化物的参与。虽然部分学生对单纯的代币也是有积极性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持续忽视兑换过程,学生必然会慢慢对代币制失去兴趣。

二、优化代币制使用的原则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使用。代币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合理使用。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数量兑换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因此代币制度要尽可能简化、直观,可以直接用强化物的图片进行兑换,并且兑换原则驱向统一,让低年级段的学生理解代币的意义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年段的学生,他们在前期已经具备了代币兑换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一定量的代币可以兑换一定量的强化物,老师可以设置简单的兑换规则,比如,3个代币可以兑换什么,5个代币可以兑换什么,10个代币可以兑换什么,强化物的选择既考虑大部分同龄学生的需求,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代币的效果才能持续保持。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他们综合理解能力已经很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对一些常见的强化物失去兴趣,此时老师在兑换的规则上玩出创新。如,可以在高年段运用以钱购物的兑换形式,平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相应的代币式样的人民币,班级内设置临时小超市,然后规定每周或者每月为固定的超市开放日,让学生用自己获得的代币式样人民币来购物,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根据班级管理特点,个性使用。针对班级内极个别需求非常特殊,又极难管理的学生,可以尝试将个别化的代币制与集体代币制共存,为个别学生单独设置个别化兑换制度,他的强化物与兑换规则可以不与班级集体代币制同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学生个别考虑。以学校高年级段某个高功能自闭症学生为例,该学生理解能力很强,有较好的自我意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调查发现,该学生对某些特定的强化物非常渴求,只要能够得到便愿意持续表现良好,因此老师通过为该自闭症学生设置个性化的代币制度,为他个人量身定制一套桌面代币制,只要该学生符合老师的目标要求,便可以在每月的月底兑换自己的强化物。实践证明,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代币制度,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解决某些极特殊学生的管理难题。[1]

(三)根据学生具体行为,精准使用。代币制度一定要明确学生的目标行为,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表现和行为才能够获取强化物,并且在强化物的作用下愿意持续表现良好,并在持续坚持中培养出老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因此,在每次发放代币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白自己为何会获得代币,是什么样的表现让自己获得了奖励。一般而言,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目标行为要视觉化,通过视觉化的提示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且重点点评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让其他同学朝着这些好的行为迈进。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老师适当提高学习成效、文明礼仪、自我劳动等方面的要求,相比较低年级段的学生要有更高的追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自然状态下的礼仪表现等等。

三、提高代币制使用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视觉提示,明确目标行为。用好代币制的前提就是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行为,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表现可以获得代币并兑换奖励,如果目标行为不明确,代币制的使用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以低年级段的代币制使用为例,结合低年级段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需要通过视觉化的提示帮助学生建立目标行为的概念,比如制作包括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的图片提示卡,认真劳动的图片提示卡,主动问好的图片提示卡,认真书写作业的视觉提示卡等,将提示卡置于代币制当中,和学生的代币放在一起,以最直接清晰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行为。[2]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可以继续使用图片提示卡,也可以是图文结合或者单纯文字的提示卡。除此之外,对于班级内极个别难以管理的学生,老师还可以单独为他制作桌面视觉提示卡,让他随时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创新代币制度,提高参与效度。班级的代币制也要实时创新,不要一用到底,有了新的要素之后,学生的参与效度才会提高。创新可以体现在强化物上,可以体现在代币上面,也可以体现在兑换规则上,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主体需求,多花心思、多做创新,把班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下面分别从强化物、代币、规则三个方面阐述创新的理念与做法。

1.强化物的创新。强化物是整个代币制最关键的部分,强化物有效果,代币制才能有效果,尤其是在中高年级段,学生对代币制失去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强化物没有吸引力。因此,创新强化物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到精准调查,确保强化物符合班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他更加感兴趣,而且能够激发起他兴趣的强化物。[3]针对第二点,老师平时要注意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家校沟通中多去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兴趣面,发现适合他自己的强化物,只要学生有需求,学习用品、小饰品、个性化的卡通玩具等等都可以用作强化物。

2.代币的创新。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代币一般是小红花、五角星之类的,到了中高年级,代币如果不做创新,学生很容易视觉疲劳。对此,老师既可以在原先的代币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将五角星升级成三类,分别为单色星星,五彩星星,超级星星,其中超级星星相当于三颗单色星星,五彩星星相当于一颗单色星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差异化进行奖励。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红花、星星更换成奖章的形式,奖章可以包括学习章、文明章、劳动章等,每个月获得所有奖章的同学将被优先评为“班级之星”,班级之星可以获得额外奖励和表彰,持续对代币进行创新,也能提高代币的使用效率。

3.兑换规则的创新。兑换规则除了常见的预先知道强化物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强化物变得不可预测,让兑换的过程充满趣味和神秘感,学生兑换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比如老师可以设置抽奖环节,根据已有的代币积分情况,规定多少个代币可以抽奖一次,多少个代币可以抽奖两次,这样的形式生动有趣,学生每次抽到心仪的奖品都会很兴奋。

(三)遵守师生契约,做到及时兑换。在保证强化物有效,兑换制度有效之外,还要做到及时兑换,将学生的目标行为与强化的结果对应起来,让学生持续对代币制度抱有期待。及时兑换的前提首先要做到及时评价学生行为。每当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口头评价,并结合班级的代币制度,给与适当的代币奖励。当然及时评价并不一定每次都要跟随代币奖励,老师可以选择在统一的时间段或者灵活的时间段给与学生一定的代币奖励,总之要让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与代币制度及时联系在一起。在及时评价之后,老师还是要遵守师生之间的契约,在合理、合适的时间段及时完成兑换,以此发挥代币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强化物兑换的频率也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有所区别,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兑换不仅要及时,兑换的频率也要高;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逐渐降低兑换的频次,但是兑换要及时。总而言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要及时,代币奖励也要及时,这样才能发挥代币应有效能。

(四)尊重主体需求,确保强化精准。尊重主体需求是提高代币制使用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强化物是学生渴望得到,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定阶段内获得的,这样的代币制才有发挥最佳的效能和价值。在低年级段,老师需要通过强化物调查表去获得强化物信息,尤其是对于个别难管的学生,强化物的调查一定要精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要调查强化物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拓宽强化物,不必要拘泥于形式。以学校职高段学生为例,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多样,有的是学习用品中的修正带,有的是特定的毛绒玩具等等,有些学生喜欢特定的小饰品等等,并且每个同学都能自主表达需求。对此,老师完全可以针对职高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个性化去准备,一切以学生为准,做到强化精准。

四、小结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整体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尤其是在低年级段,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的目标行为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合理使用代币制也能够丰富班级文化,提升学生在学校的获得感。但是,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也要能看到在中高学段代币制使用不理想的情况,要理解不能将代币制简单地机械化,要明白它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持续保持良好的表现。因此,代币制一定要对接学生具体的目标行为,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适时进行机制创新,持续保持学生对代币制的积极性,发挥代币制应用的最佳功能。

猜你喜欢
代币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首次代币发行监管的行为经济学路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