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研究

2022-06-16 09:11杜芬娥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师范生维度

杜芬娥 赵 欣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平等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融合教育作为追求公平教育权利的重要形式,已经被许多国家确定为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就近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1]。可见,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安置形式,也是融合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践方式。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国越来越多的轻度、中度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据统计,截至到2020年底,我国残疾儿童在校生880,800人,其中435,756人随班就读,320,775人在特殊学校[2]。可见,随着融合教育不断普及,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势不可挡,这就对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使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接受更为优质且适合的教育。

融合教育素养是指教师进行融合教育工作时所具备的融合教育理念与态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3]。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其融合教育素养决定着未来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而普通学校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培养最好从职前开始[4]。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着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因此,论文了解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并探讨其提升策略,以期为改善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随班就读的质量助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论文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保定三所地方高校中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发放并回收问卷615份,其中有效问卷575份,有效率93.5%。研究对象具体信息如表1:

表1 研究对象信息表(n=575)

(二)研究方法。论文运用问卷法对地方高校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现状进行调查。论文选用西南大学陈红、赵斌于2019年设计的《高等院校师范专业本科生融合教育素养调查问卷》[5]33-39,问卷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融合教育知识、融合教育能力、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采用Likert5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融合教育素养水平越高。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44,问卷3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均在0.9以上,可见,本问卷信度较高,结构较稳定、可靠。问卷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3—0.9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以作为论文的研究工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体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了解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体情况,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属于中等程度范围,说明地方高校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总体水平一般。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融合教育能力、融合教育知识,见表2:

表2 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体特征

(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性别、专业等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1.性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检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分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融合教育素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具体来看:在融合教育知识、融合教育能力两个维度上,男生、女生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融合教育理念和师德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于男生,见表3:

表3 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性别上差异的T检验结果

2.专业。根据学生地方高校师范生在校期间学习特殊教育类课程的情况,将师范专业分为三类,分别为:(1)一般师范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教育、体育、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此类专业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另要学习普通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2)学习过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专业,包括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此类专业学生除了其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的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等;(3)特殊教育专业,此类专业学生要学习大量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即培养未来的特殊教育师资。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专业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分在专业变量上差异极其显著,一般师范生得分最低,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得分最高。具体来看:融合教育知识、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两个维度上,不同专业类别的师范生得分差异显著;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不同专业类别师范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如表4:

表4 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专业类别上差异的方差检验结果

经事后检验发现,在融合教育素养总均分上,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师范生,也显著高于学过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生;在融合教育知识维度上,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师范生,且学过特殊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师范生;在融合教育能力及理念与师德维度上的得分,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显著高于一般师范生,而学过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生与一般师范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3.年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极其显著,年级越高,融合教育素养得分越高。具体而言,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融合教育知识、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在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见表5:

经事后检验发现,在融合教育素养总均分及理念与师德维度上,大四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大一,但大一和大二的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融合教育知识维度上,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随年级的增高得分增加,且显著差异;在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四个年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4.是否接触过残疾儿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检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是否接触过残疾儿童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得分在是否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变量上差异极其显著。具体来看:在融合教育知识和融合教育能力两个维度上,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在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维度上,尽管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得分偏高,但差异不显著,见表6:

表6 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是否接触过残疾儿童变量上的T检验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体水平。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这与陈立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6],但他关注的是某特定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本研究将师范生的专业范围扩大,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教育等师范类专业。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方高校需要多措并举,提高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以应对随班就读工作对普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另外,融合教育素养三个维度得分并不一致,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的得分最高,其次是能力,得分最低的是融合教育知识,这与陈红等人的研究也极为相似[5]42。这说明地方高校师范生在情感和态度上能够接纳残疾儿童,并愿意为残疾儿童提供帮助,反映了其良好的师德素养。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要依赖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积累,但地方高校师范生接触和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知识的机会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处于二元对立的发展状态,一方面表现在基础教育实践领域,普通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残疾学生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这就导致普通儿童鲜有机会接触残疾儿童;另一方面表现在师资培养领域,普通师范生接受普通师范教育,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才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结果导致普通师范生无法接触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残疾儿童及其教育较为陌生。

这种二元对立导致了不良的后果,首先,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接纳程度低[7],并受残疾儿童自身状况的影响,如,残疾类别、是否有攻击行为等[8];其次,普通教师对残疾儿童除了接纳程度低之外[9],应对残疾儿童教育教学的能力也低[10],无法满足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二)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年级以及是否接触过残疾儿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

在性别上,女生的融合教育素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中在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在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上的得分尽管高于男生,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女生在融合教育理念和师德上表现出更大的优势。面对残疾儿童,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而女性更多地具备同情心、令人感到亲切、对他人关心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称为女性气质[11]。女性的这种气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需要。

在专业上,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学过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生和一般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分有显著差异,其中融合教育知识及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在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实现师范生融合教育知识、理念与师德素养的提升,但融合教育能力却提升不明显。已有研究表明,多数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怜悯、理解并尊重残疾儿童,且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2],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样存在不够完善的方面[13]。普通师范生则对残疾儿童认识程度不高、态度消极,更支持残疾儿童去隔离式的特殊学校就读,认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会给普通班级带来更多的麻烦,并怀疑随班就读对残疾儿童及普通儿童的教育成效[14]。

在年级上,不同年级的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其中在融合教育知识及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在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除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之外,参与调查的部分普通师范生在校期间也要学习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据了解,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类课程主要在高年级开设,而学过特殊教育课程对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有重要影响,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水平随年级升高而提高。融合教育能力维度上的得分尽管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未达到显著差异,这与郭子晟的研究结果一致[15]。融合教育能力涉及对特殊儿童的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特殊儿童课程教学、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等,这些能力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获得,而在一般的理论课程中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有无与残疾儿童接触的经验上,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得分显著高于未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可见,有无接触过残疾儿童对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其中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而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师范生具备最基本的教师道德品质,从态度上能够理解和接纳残疾儿童,但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对残疾儿童更为了解,经验更多。黄钟河等人在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融合教育素养的研究中也发现接触过残疾学生者融合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未接触过残疾学生者[16]。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融合教育能力和融合教育知识;

2.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性别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融合教育理念与师德上的得分女生显著地高于男生,而在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上的得分男、女生无显著差异;

3.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专业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融合教育理念和师德及融合教育知识上的得分有各专业之间有显著差异,在融合教育能力上的得分各专业之间差异不显著;

4.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其中在融合教育理念和师德及融合教育知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在融合教育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5.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在是否与残疾儿童接触过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其中在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维度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而融合教育理念和师德维度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二)建议。根据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地方高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推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进程。

1.融入融合教育的理念。随着随班就读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同接受教育,共享各类教育资源,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直接决定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而师范生是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师资的后备军,他们的融合教育素养对随班就读工作能否顺利且高质、高效地开展有预见性,因此,提升地方高校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保障,也应该成为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之一。

提升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的融合教育素养,就需要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之及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教育课程要体现人的多样性、差异性,培养师范生对残疾儿童接纳、包容的情怀;学科教学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应对残疾儿童的教学技能,提高师范生学科教学的灵活性;教学见习、研习、实习过程中,要创造机会使师范生接触普通学校中的残疾儿童,并有意识关注残疾儿童的发展及教育教学。

2.增加融合教育相关课程。我国现行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中均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早在1989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的有关专业课,可适当增加特殊教育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应有计划地增设特殊教育选修课[17]。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均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

可见,国家层面极为重视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现有研究表明,我国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18]。学习过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显著高于未学习过的师范生,因此,应继续推进在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增加普通师范生接触和了解特殊教育知识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及其课程内容更偏重于特殊教育学校中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而普通学校中的残疾儿童,已有的课程内容重鲜有涉及。2021年,教育部批准融合教育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华中师范大学率先招生,可见,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高,融合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3.增加师范生接触残疾儿童的机会。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融合教育知识和能力素养明显高于未接触过残疾儿童的师范生。本研究中,有30.3%的师范生表示未曾接触过残疾儿童。地方高校需要创造机会,使师范生接触更多的残疾儿童,促进他们对残疾儿童的了解。

首先,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中,除了与儿童康复中心、特殊学校、儿童福利院等单位合作开展活动之外,也可以与融合教育学校开展合作。这才能够使师范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残疾儿童也会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增加他们对未来职业中面对残疾儿童的预期。其次,课程教学中,融合教育相关知识的渗透也极为必要,可以在教师教育、学科教学法等课程中适当增加残疾学生发展及教育的相关知识。另外,在见习、实习中要引导师范生关注残疾儿童,并适当了解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还可以通过反映残疾发展及教育的案例、影片等,增加师范生接触残疾儿童的途径和范围。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师范生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光的维度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