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及启示

2022-03-18 05:29邓世宇陈洪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众日报新闻宣传根据地

邓世宇 陈洪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深重与残酷的灾难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用军事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同时也毅然举起新闻宣传的武器,打响了一场坚苦卓绝的宣传战和反宣传战。山东根据地作为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以各类报刊为主要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新闻宣传,坚定了人民群众保家卫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理想信念,为我党辅助军事战场取得成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新闻宣传的背景

新闻宣传工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受到特别的重视。抗战期间,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尤其得到关注,报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始被大量创办。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1]。这对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193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从中央到各地均应出版自己的报纸。[2]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山东根据地的领导同志开始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部署,使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动员群众,保家卫国的巨大作用。随着山东根据地抗战工作的逐步推进,自1938年起,各式各样的新闻报刊也应势而生成为传达战况、动员群众的有力武器,开辟出一片日益激烈的“后方战场”。除了《大众日报》、《新山东报》等这种省级报纸名声显著,多种地区性报刊也反响很好,比如胶东的《大众报》,清河的《群众报》,鲁西的《鲁西日报》,鲁南的《鲁南时报》,冀鲁边的《烽火报》等。此外县级报刊也种类繁多:莱芜的《动员周报》,淄川的《团结周报》,新泰的《动员周报》,莒南的《莒县半月刊》等,[3]都深受群众喜爱。此外,军队方面的报刊也不下数十种。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伴随抗日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并在十余年的残酷血战中始终为抗日战争提供着有力辅助。尽管办报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新闻工作者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把报纸办了下去,面对敌人千百次梳篦式的“扫荡”、“清剿”和突袭破坏,工作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执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新闻宣传的特点

(一)诞生于群众,服务于群众

中国共产党自开展新闻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的一大优良传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从报社的建设、新闻的取材、报纸的出版,到躲避敌人的机动转移等,无不体现着根据地新闻宣传工作与群众的紧密关系。

一方面,各大根据地新闻宣传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群众更好地进行生活和斗争,反映群众愿望并服务于群众。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在它的发刊词中写到:“为大众服务,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必要因素之一,成为他们自己的喉舌,更成为他们所热烈支持的最公正的舆论机关。”[4]它正是在党的指导下,为团结和解放广大群众而诞生的。抗战时期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报纸的出刊需要考虑到广大群众的阅读水平和接受程度,胶东区的《大众报》在逐渐地摸索和完善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不仅有诸如小说、故事和农民课本等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裁,还不时刊登一些日常的医疗卫生常识、妇女权利的保障措施等满足广大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内容。在鲁南地区,《鲁南时报》创办于抗战最坚苦的时期,在敌人残酷的夹击当中,报社的工作人员全部参军,一边战斗一边出版,鲁南区党委书记王麓水在《鲁南时报》创立五周年的时候,对《鲁南时报》评价说:“鲁南时报和鲁南的各部门全体党员一样,始终和鲁南人民在一起,在残酷的三角斗争中坚持过来了。这是鲁南时报的荣誉。”[5]湖西区的《湖西日报》在1942年深受延安整风运动的影响,编辑部对调查研究格外重视,指出要学习群众的语言,用群众语言来反映群众生活。因此很多报社的工作人员就通过与群众的接触去收集、记录群众中生动的语言、成语和歇后语等,努力将《湖西日报》办成既反映群众需要又通俗易懂的报纸。此外,还有《泰山时报》为工农通讯员专门开设了“工农园地”专栏来为他们提供“发声”的途径;《胶东大众》也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要做人民的喉舌,服务于胶东百姓等等。这些报刊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利益、服务于群众。

另一方面,山东根据地新闻宣传工作的成功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不可分,在报社办报的过程中,很多老百姓都自觉地为报社站岗、放哨,帮助报社搬运或埋藏印刷设备,有的甚至把新房腾出来给报社用作印刷间。可以说数以万计的新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为党的新闻工作事业、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根据地的办报过程中,有数百名同志和群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大众日报》创办时就得到了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甚至连印报用的屋子都是百姓自愿提供的新房,原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韩凯乙曾在回忆录中讲到:“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大众日报》创办的时候就扎根于人民,得益于人民。今天,我们的环境条件变了,但绝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报纸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6]

(二)形式多彩灵活,内容多样丰富

为了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山东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出了很大努力。胶东地区的《大众报》在形式方面,除了单一的理论宣传,还增添了诸如小说、故事和农民课本等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内容方面,报纸还不时刊登一些医疗卫生知识、读者信箱、红板与黑板等内容[7],以满足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另一重要报纸《群力报》也很好地兼顾了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因为主要面对的是工农群众,所以它在保证政治性的同时,又充分增添了文化趣味,尤其是副刊,既有漫画又有歌曲,图文并茂,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时,一幅《小被三尺长》的漫画,形象地揭示出了蒋介石的兵力不足,一定会吃败仗的道理[8]。在鲁中地区,泰山地委的机关报《泰山时报》反响也很好,它是在敌人重重封锁、与外界联系不便的情况下诞生的,在恶劣的战争条件下努力提高着自己的办刊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1941年6月的省宣传联席会议上,山东分局宣传部长、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表扬泰山区“对党员的教育比较普遍细致。《泰山时报》进步迅速,材料充实,编辑活泼,印刷亦颇精美,为地方报纸中最好的一份。”[9]我们可以看出报纸不再局限于枯燥刻板的新闻报道,有意增加一些生动有趣且富有人情味的内容,更加方便被群众所接受,山东根据地的报刊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不断完善中日趋丰富。

三、根据地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动员军民抗日,配合山东地区的军事战场

根据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进行政治动员。毛泽东同志曾在《论持久战》中解释并强调了政治动员的重要性:“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10]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各个战略区都在积极筹备自己的报纸。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新华社每天都会播放大量的电讯稿,这些稿件与中央的指示紧密相连,所以各根据地的报社会用大量的篇幅刊登这些稿件,主要就是报道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进程、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状况和抗日经验等等,有时还包括国民党战场的一些战况。

同时报纸宣传的另一大作用就是指导对敌作战。每当进行“反扫荡”斗争时,报刊会对敌人这次的战略战术进行揭露和分析,比如说《大众日报》报道过“铁壁合围”是什么,“牛刀子战术”我们又该怎么对付……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版的区级以上党报《大众报》在开展“反扫荡”宣传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报道了百团大战及胶东的配合情况;及时跟进报道抗战大反攻的情况,很好地反映了八路军的雄雄战绩。在1945年初,《大众报》还报道了胶东八路军把盘踞莱阳七年的顽固派赵保原赶出万第老巢的战役,又以大量版面刊登揭露赵保原罪恶,发起讨赵战役的文件和稿件。[11]总而言之,根据地的报刊在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上影响重大,有力地配合了山东地区的军事战场。

(二)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焦灼,山东根据地的党组织适应战争形势的走向并依据党中央的指导提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也紧跟时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做出了有力支持。

《大众日报》在发刊词中即指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党派精诚合作。”[12]紧接着,《大众日报》在1939年2月份,又先后出版了五期报纸来重点宣传鲁南军政会议,集中突出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方针和政策,强调各抗日党派、抗日军队、抗日团体以及各界抗日人士,要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和衷共济、齐力抗敌。包括胶东区的《大众报》、鲁中区的《泰山时报》等也都有开设一定板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我们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巩固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全面报道根据地建设情况

尽管战争残酷、条件有限,山东根据地还是在军事斗争之余积极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建设,根据地的新闻报刊也积极配合各方面工作做了全面报道。

这一时期《大众日报》对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给予了重点关注,对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宪政促进运动,广大群众行使国民权利,民主选举县、区、乡、村各级政府情况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如在1940年七八月份,《大众日报》就用大篇幅对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复选大会、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等进行了报道。1942年5月份,当山东根据地在各区介绍、动员和推广减租减息运动时,《大众日报》就在第一版发表有关减租减息的社论,而后又继之在报发表社论十余篇,还有消息、通讯、短评、特写、读者来信、农救会负责人谈话、政策问答、经验介绍等各种报道上千篇,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这一运动的深度和广度,此后《大众报》对此运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以推动这一运动的开展[13]。1943年,胶东临时参议会举行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时,《大众报》对该会议的主题内容做了详细报道,同时还发表了四篇社论。除此之外,根据地时期山东地区众多报刊上的专页、专刊多了起来,如胶东联合办事处和胶东文教委员会的成立以及职工运动、妇女运动、冬学运动、军民誓约运动等,都出了专页或专刊。另外,还刊发社论,对农民的春种、秋收、冬耕等予以指导。这些专栏的设计和刊发大大方便了对根据地建设有关情况的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鼓舞效果。

(四)评述国际反法西斯战况

山东根据地也经常对国际反法西斯的状况进行报道,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报社也会尽力去接收新华社的稿件进行报道,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成功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宣教工作的指示指出:“区委地委的报纸应以三分之二最少二分之一的篇幅登载当地新闻,对国际国内的新闻要有系统的刊登,如五日国际时事等”。[14]1943年起,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局势的扩大,山东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们在新闻报刊上也增加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况的跟进报道,1944年6月6日,《大众日报》出版了创刊以来的第一张“号外”,向根据地及时报告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盟军在法国北海岸诺曼底成功登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战场胜利开辟。[15]1945年8月11日凌晨,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新闻从延安新华社的广播中传来,被山东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们接收到,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当天的《大众日报》已经出版,报社为及时迅速将这一重大的振奋人心的消息发布出去,连夜加班加点增出了“号外”——肩题是“苏联对日宣战、红军攻入伪满”、主题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大众日报》在第一时间出刊、发布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并及时向抗日根据地军民发布了朱总司令收缴日伪军武装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占领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地新闻宣传对新时代新闻工作的启迪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时强调过两条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16]。其实自古至今,这两条战线一直交叠存在,仅仅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是不够的,还要在文化站线上占领制高点。尤其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日益复杂激烈,新闻工作作为文化战线上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党中央自始至终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所积累的有利经验是历久弥新的,对我们当代的新闻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在新闻宣传方面有过杰出贡献,从他们曾提到的“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17]这一重要论述中,我们就能看出两位伟人对新闻舆论的重视程度。马克思对于新闻报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对于人民对报刊的认可度即报纸的权威性等方面都曾展开过探讨,恩格斯也在长期办报办刊进行宣传的斗争实践中对报刊的任务、报刊的党性原则等方面提出过自己的独特思考。两位伟人在新闻宣传方面的实践与思想精髓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有利的启发。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新闻工作者们也一直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新闻工作,各报社编辑部的同志们都十分注重思想上的“自我改造”,深刻认识到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会利用工作之余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千方百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补“思想之钙”,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是根据地的新闻宣传工作。报社同志们除了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外,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来建刊办报,积极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普通百姓作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宣传教育,这是山东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们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突出历史贡献之一。

(二)坚持党性原则,强化政治意识

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李竹如同志在宣传联席会议上作总结报告时就指出:“必须把握着党员干部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认识的变动发展,党内教育才易于获得成绩;必须把握着群众的呼吸,鼓动宣传工作才易于收效。”[18]所以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他们的政治意识,使他们保持作风的端正。《大众日报》在莒南的时候就常受到山东分局的领导接见和指示,搬到临沂后华东局的负责同志也定期予以接见,进驻济南后山东分局和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仍然很重视对于《大众日报》的政治领导,这对于提高报社干部的思想觉悟、提高报社的办报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坚持政治家办报是《大众日报》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座谈会上曾指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19]新时代的新闻工作必须要摆正方向、竖好旗帜,凝聚人民、激浊扬清。

(三)坚持群众路线,使宣传入脑入心

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闻宣传工作亦是如此。新闻宣传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成效也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要站在群众立场上传达、反映群众的心声,《大众日报》的成功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抗日战争时期残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它始终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度时艰,坚持以“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为方向,立足于山东根据地的斗争实际,传达党和军队的实时战况和战略任务,进而方便指导军民合作齐力抗日,真正实现了军民同甘苦、共患难;另一方面,要在形势和内容上下功夫,使报道真正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大众日报社的第一任社长匡亚明曾言:“应该避免只是背书式的、宣讲式的讲一套抽象的大道理,大道理往往是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一时所不能了解的,而活生生的具体事例是他们既能了解和感动,又是最有兴趣的。”[20]李竹如同志在联席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也曾讲过“我们不能总是板着个面孔,要笑脸相迎,不仅要求将稿件写短、写精、写活,还要求我们的记者在报道的内容上拓展得丰富一些,在写作技巧上新颖一些,在语言运用上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一些。”[21]山东根据地为此采取了小故事、连环画等丰富多样的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新闻宣传,这一特色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成效,而且对于新时代我们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贴近群众、走入人心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山东根据地建设时期各方面物资匮乏、环境残酷,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但是艰苦的工作条件还是没有阻挡住山东根据地新闻工作者们前进的脚步,报社的同志们利用根据地有限的资源条件自力更生,以笔代做武器稳固住了后方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为前线的军事战争做出了有力的辅助。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和频繁扫荡,一方面要躲避敌人的频繁袭击,编辑部的同志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得不“游击式”工作,无数的同志和群众为了报社的隐蔽和转移而遇难牺牲,另一方面还要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层层困难,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报社的同志们常常缺吃少穿、食不果腹并伴随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比如说《大众日报》创刊于一个交通闭塞的偏僻小山村,当时曾遇到很多在当今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缺乏有办报和斗争经验的干部、没有全国通讯社而只能靠收音机接受国内外新闻、缺乏印刷设备和有经验的工人以及发行极端困难等等,报社的全体工作人员一边与敌人搏斗、一边编印报纸,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办报精神,在一次次斗争实践中克服重重困难艰难生存下来并日益壮大。

在新时代,尽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环境与战争时期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但是我们仍需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新闻工作精神,一方面,坚持心系人民、服务于百姓,不怕吃苦且甘于奉献,积极为群众发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水平,坚持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时代的舞台中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大众日报新闻宣传根据地
关于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刊登美术作品的初步观察[*]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大众日报》区域观察报道特色浅析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