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迎春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山东 淄博 255400)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与心理教育相关的方法手段,改善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布设和多元渗透,而且需依托主题班会、文化活动、辅导机制、家校对接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针对性、专业性,强化初中班级管理的成效。
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教育载体。班主任推出更多指向明确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为构建针对性、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提供契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切入点较多,内容较为丰富,比如学生校园生活的具体表现、面临的学习困境、出现的心理困惑等,都能成为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因此,班主任应积极融入班集体中,加强与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设计各类主题新颖的班会活动。
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设置主题班会教育内容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梯度性和连贯性,应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例如,为消除很多初中学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强化学生自信心,班主任可分阶段推出主题班会活动。起始阶段,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分别描述一个以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之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梳理生活中要面对的各种压力,并制定具有适当挑战性的计划内容。在以后的班会中,班主任需要定期整理学生计划执行的反馈情况,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消除自卑心理。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采取知识讲解、反复强化的浅层化教育手段,而是要与各类文化活动相对接,从而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可利用文化活动强大的生动性、趣味性、交互性、启发性等优势,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困惑,从而增强学生校园生活的情感体验。例如,班主任设置的“每周一小时”文化专题活动,包含了读书一小时、体育锻炼一小时、志愿服务一小时等不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不仅可以发掘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展现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而且可以围绕学生出现的不遵守纪律、敷衍了事、不尊重他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一方面,班主任要立足班级学生的共性特点,科学设计班级管理的整体方案,以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体在心理健康发展及班级管理诉求中的差异,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与此同时,班级管理强调民主性,各项管理工作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配合。例如,班主任在设置“一日班长”班级管理活动时,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能够通过积极体验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集体荣誉感和担当精神。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个别学生因为害羞、担心自己做不好等原因,对该活动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面对此部分学生,班主任需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要想深度把握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仅靠观察学生校内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家庭当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行为差异。为此,班主任需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积极推进家校对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状况,并根据家长的反馈,明确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或者是否面临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更加全面、科学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线上即时交流软件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班主任可运用钉钉班级群、微信家长群等交流平台,发布各阶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生活实践任务,并借助家长的监督、指导,掌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此外,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家长的线下沟通,通过组织家长会、走访学生家庭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家庭情况的特殊性,动态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依托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