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3-18 02:45何永年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意象多媒体初中语文

何永年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是以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为基础的,它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的完美组合,打造逼真的视听效果,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语文课程教学氛围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方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确保学生可更清晰地了解语文知识,提升自我价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取得进步。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无限活力和生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进行课后答疑。多媒体具有便捷和传播迅速两个特点。多媒体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学习。多媒体可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的应用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情境式导学法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也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帮助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最后,教师在课后通过多媒体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巩固总结,整理成为PPT文档或是Word文档分发到相关平台,使学生能温故而知新,对课堂上没有听懂,或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加深知识记忆。

二、农村中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营造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给沉闷、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新动能。使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这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对农村学生来说,某些课文中难讲难理解的内容,运用视频、图片资料,或音乐片段,可帮助现实理解、突破重难点。例如,在 《黄河颂》一文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查询相关动画及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壮美和重要地位,同时结合相应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导入,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程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延展,从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虽然初中生自身的思维意识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有趣的课程内容仍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学习,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而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柳永的 《雨霖铃》一词时,首先,通过演示词人柳永的生平事迹视频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对 《雨霖铃》的学习产生兴趣。其次,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霖铃》的唱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者是播放与 《雨霖铃》相关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触诗歌,理解诗歌的魅力,进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虽说多媒体呈现的信息丰富、影像视频更直观,但它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况且视听画面的感受永远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魅力,点到为止即可,教师一定要把足够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切勿只顾演示视频、图片,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例如,在教学 《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作者描绘的雪山、小城,还是白雪上微黄带粉色等,用什么样的图片或视频才能准确传达这种意境呢?这时,展示任何图片都会削弱文本语言的魅力,所以,此时教师的讲解和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可起到 “有声胜无声”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拓展学习空间

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充分拓展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根据图像、动画理解课文内容,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多媒体技术还可进行视听结合,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进行多重感受,确保学生可感受到课文中对环境的描述,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中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农村学生而言,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学习途径较少,知识面匮乏,势必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有些课文的学习,需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做辅助,才能透彻理解课文。如果仅凭课内有限的资料加上传统的说教,在一节课内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和需求,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打破时空限制,近距离感受,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增进师生互动,拓展思维空间,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无缝对接,达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在课内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把教师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意象解读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学习,促进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解读。因为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大家公认的经典的情感事物。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学习,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意象解读能力,比如,可将意象分为天文地理类、动物植物类、生活类、战争类、怀古类以及旅游类等。

语文教师在讲授意象分类知识后,对意象分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诗歌内容中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些物品,或是动物、植物、风、雷、雨、云等。其次,意象是指诗人以及相关阅读者,在长久的阅读中形成的非常普遍的概念认知,因此,意象有约定俗成的意思。再次,意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为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需要教师着重讲解的地方。因为意象具有多样性,所以说,相同的意象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写作背景的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情感也不相同。

比如,秦观的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在讲课时,教师可结合桃花图片讲解诗词,利用桃花作为意象比喻陶渊明的 “桃花源”,用杜鹃表达作者的思恋之情,通过教师的意象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总之,诗词已经变成了初中语文课堂中重要的阅读课文,而通过反复诵读诗歌鉴赏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因此,须重视诗歌内容的丰富多彩性。通过对诗歌内容中丰富多样的意象解读,来促进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通过意象探究诗人所表达的意味深长的情感内容,理解古典诗歌的主旨内容。

最后,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时,本课涉及的相关信息较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本文,笔者课前精心制作了课件。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从网上搜集的当年英法侵略者入侵圆明园的图片、影视资料、雨果本人及有关详细的背景资料,选择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展示,再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学习,给予学法指导,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引发了对英法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感受到雨果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正义良知,也增强了爱国情怀。若只凭讲解,在一节课内很难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情感、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朗读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某些抒情意味浓的文章,比如诗词、散文等,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悟情明义,而这又是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弱项,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如果配上富有感情的朗读,或音频画面,更容易给学生一份美的享受。利用多媒体工具的配音效果,不仅能使学生容易领悟朗读要领和技巧,而且可增进文本、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另外,教师平时还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这篇课文时,全文主要通过台词展开,作为一篇话剧题材的文章,分析人物性格是重点,而绘声绘色的朗读是理解掌握这个重点的关键。课前笔者先让学生预习文本、了解背景,课上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认真听录音,反复读台词,学生被屈原的爱国豪情所感动,许多问题一点就通。然后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编台词、自导自演,并分角色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提升,整篇课文感觉教得很轻松。如果不注重朗读,只凭讲解,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是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事实真相的过程,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初中语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古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教学资源的创新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点。不少学生写的作文,缺乏用自己的眼光去描摹生活素材,语句平淡无味,错字病句百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对生活缺少细致的观察与感受,语言积累太贫乏,缺少相应的写作技巧。互联网发达,学生可选择性增加,学生的作业是原创还是抄袭,教师也不可能全盘掌握。学生课后写作也无法控制,教师很难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得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正确反馈,难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总结和反思,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由此,教师可进行课堂写作,通过演示播放一些名胜古迹图片、名曲、感人的视频片段等,带领学生进入状态,拓展他们的视野,强化其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而语文学习中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学习为导向的过程控制考核方式能有效解决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问题,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需要强化对学生的评价,保证学生了解自身能力,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总结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进步。

比如,在进行 “写出人物的精神”主题写作时,教师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对所学课文中表达人物精神的方法进行回忆,除了恰当选用写人方法外,还须灵活运用一些典型细节、对比、衬托、适当的抒情、议论的句子等。接着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写班上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写完后让大家互相猜,看谁猜得准,再互相评价交流。把大家认为写得好的、不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利用多媒体设备予以展示,自我对照订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对写作技巧做及时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在对比展示中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自身一定要与时俱进,经常学习相关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熟练其操作方法,逐渐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同时,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全盘接受,要不断探索挖掘多媒体的优势,把多媒体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意象多媒体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意象、形神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