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热烈地探讨和积极地探索着。“双减”政策涉及面广,破解的是基础教育“深水区”的重要难题,因此要确保“双减”政策逐步落实落地,需要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思维与举措,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要对“双减”的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始终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兼顾教育效率,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更加聚焦教师队伍的专业提能。“双减”后,学生的学习、作业更加依赖在校时间,因而提升“在校单位时间”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学生学情的掌握必须更加精准,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升当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作业设计、学生作业指导、作业批改、作业反馈更深入地研究,充分运用分层设计、变式练习、小组合作、错误档案等方法;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组织方式等做深入研究,高效利用好有限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
做好删繁就简的减法。进一步减少对教学的干扰,让学校回归教学,将课堂摆在首位;各学校也需要做好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主动构建学校现代治理结构,做有利于教学和课堂的学校内部管理架构和组织的调整,完善内部运转机制和效率。进一步减少对教师的干扰,让教研始终高效推进,保障必要的时间、利用好校外专家资源和校内骨干教师资源、优化教研组织方式、激发教师教研智慧、固化传承教研成果等都至关重要。
做好融洽关系的乘法。“双减”政策涉及面广,关乎的社会群体众多,政策本身的执行就是一种关系学。“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更久、影响更大,师生关系较之以前更加重要;学生在家空闲时间更多,家校沟通更为重要。因此,做好居家时间的科学合理安排尤为重要, 如平时上学期间回家后亲子可以做好以下四件事情:阅读和拓展、身体锻炼、亲子沟通、必要的家庭劳动,这些都需要在学校指导下的家校共同研究推进。
做好去伪存真的除法。杜绝那种没有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的历史使命和当下价值,不真正去研究和实践的“假减”;杜绝那种不尊重基础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各区域、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胡乱作为的“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