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双减”的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的内容: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属性:教育行业的国家政策,具有国家政策的刚性、执行要求的硬性、违反处罚的烈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意见》发布后,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教育发展,关心教师工作,关爱学生成长,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着眼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眼光与雷霆举措,将从基础上匡扶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用国家政策解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执行单位,如何坚定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双减”落地见效,需要办学者做出正确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要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理解教育的战略地位;要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认识教育的战略定位;要从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崇高使命和任务高度,把握教育的战略方向。举起这面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政治旗帜,就能坚持“以不折不扣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中心;就会心无旁骛、思想专一、认识统一,目标明晰;就能抵御不良言论的负面影响,敢于同变相执行甚至抵制执行“双减”政策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并予以纠正。
校长是落实“双减”政策第一责任人,校长对“双减”政策认识的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决定了政策落地的效度。校长要肩负起管好学校办学方向,管好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带好家长团体,执行国家的“双减”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重要使命。
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双减”的认知水平是不一致的。对于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最大阻碍。任何一项改革或改变,都会引发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导致“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甚至会触动一些人、一些团体的既得利益。研判区情校情,首先要抓住家长思想观念转变。“我的孩子将来怎么办?”这是家长们内心最多的疑问。很多家长都认为,“双减” 就是不要分数、不管质量,同时认为分数高就是成才,分数高就有未来。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家长都变成教育家,更不能要求家长都能站在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未成年人教育的问题,但是从子女长远发展角度看,家长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由此,组织家长学习,促其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成才观念为成长观念,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大关键举措。
第二个关键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布“双减”后,教师都认为可以不要教学质量了,可以漫不经心地教书了,甚至可以不考试了。这些认识,与“双减”政策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功利思想影响,将“教得好”认为是自己获得名利、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一种途径。将这种功利观念加以转变,变升学考试教学为学生发展教学,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教育和学习。教师必须认识到, 减负要提质,不提质是很难减负的。减负提质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建设高品质课堂,要精心备课、激情上课。在备课上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课目标、重点、难点,特别是要预设好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洞见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出现什么问题,怎样通过讲解、演示、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内容要更加精要,作业布置要更加科学,教学质量要更加绿色。
第一个重点是课堂结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再次回到了教师的视野,这个话题永远不过时。在“双减”背景下,每节课都要有做作业的练习时间,否则学生不能完成练习;每节课都要有精心的准备,否则就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每节课都要有学生活动,否则就是“一言堂”的老路、死路。课堂结构一定是“讲+练+查”的高效课堂模式,各学科围绕这个课堂结构,进行科学的教研和设计,是关键而重要的任务。第二个重点是作业内容改革。讲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突出针对性;优等生、中等生要有区别,突出差异性;规定作业、自选作业相互配合,突出自主性;学科作业、兴趣作业相互补充,突出成长性。第三个重点是作业反馈改革。要做到书面反馈与网络反馈相结合,给予学生作业反馈的选择权,不搞“一刀切”。自选作业具有超过规定作业的替代性,可减少个别学生的规定作业,允许学生在学科范围内自主发展、自主作业。当兴趣作业与学科作业矛盾的时候,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专业、兴趣、爱好的良好发展。
第一种资源是高位推动资源。考试是一根指挥棒,尤其是中考这根指挥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言是重要的。应充分领会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的指导意见,争取高位推动,在升学考试中降低考试难度。既能体现选拔性,又能照顾好普遍性、兴趣性、特殊性和发展性应成为“双减”背景下考试的方向。高一级学校在录取学生过程中,除分数标准外,应有更多更大的自主权。第二种资源是备课组教研组资源。学校应在教研教改上不断下功夫,做加法,发挥集体力量,减轻个体负担;加强教师教学密切配合的引导,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作业互用,做到“减负”不减质。第三种资源是家长教育资源。以家长的力量、影响推动“双减”政策深入执行,最重要的家长资源是家长对家长的影响,通过家长之间的沟通,让更多家长深切领会“双减”的精神实质。第四种资源是信息技术资源,以“智慧学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利用好网络资源,走“智慧减负”的道路。
第一大关系是“双减”与升学期望的关系。“双减”与升学期望并不矛盾,“双减”的本质是进一步满足升学期望,而且是满足长久的升学期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升学期望是初中或者高中,仅仅是升学目标的一个节点,但并不是全部。“双减”政策恰好是从长远考虑了学生适应考试改革、适应未来升学的政策。第二大关系是“双减”与“双加”的关系。学生的时间怎么安排?这是学校和家长考虑最多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减去作业负担后,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得到了保证, 从学校的课后服务和周末的科学安排上保证了“双加”。第三大关系是“双减”与艺体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认为“双减”之后就是艺体当家,不能用艺体来填补“双减”后的时间和内容缺口。“双减”的内容是“负担”,必须将“负担”减下来。第四大关系是“双减”与学科平衡的关系。“双减”不是针对有大量作业的语文、数学、英语,而是全部学科;不是减去语数外作业,加上政史地作业。学科平衡发展,科学减去负担,才是正确的方向。第五大关系是“双减”与练习质效的关系。“双减”不是不要作业和练习,更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更加提质增效的作业、更加精要科学的考试,是举一反三的作业、触类旁通的考试。
“双减”政策有许多硬性要求,这是政策的红线。概括起来,就是严禁所有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给学生补课; 严禁所有教师以任何形式补充使用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 严禁任何学科挤占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时间; 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开学生学科考试分数排名; 严禁取消作业或不批改学生作业;严禁对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市内高中、市外高中进行公开评价比较。对于前五个“严禁”都很好理解,第六个“严禁”有什么必要呢? 国家现在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升学比例要求是5:5。但是客观地说,有不少家长更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就读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认为读职业高中是丢人丢脸的事情。出现这种认识和行为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学校教师的不当言论影响。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让学生赢得未来的大考,让国家将来有核心竞争力,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让学生拥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份为孩子、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谋取长远发展和永续发展的责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坚决执行,需要整装再出发,确保“双减”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