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李世美
培智学校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智学校课程的基础科目。事实上,生活语文依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核心理念,以生活为基础来组织课程活动,制定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如何适应生活,如何与他人交流的学科。为了解培智学校中生活语文课程开展情况,我们有必要深入一线课堂教学,了解现阶段培智学校开展生活语文课程教学的问题,并由此思考解决方法,提出更加科学的生活语文教学策略,从而保障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受教育权。
在长期的培智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入观察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计划、教学程序和学生行为,发现教学目标虽然设定得很详细,但课堂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并没有完全体现生活这一关键要素。比如,第一课《我的家乡》教学计划的课时是3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先对我的家乡有大致的文字感知。第二课时则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两道课后题“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和“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课时教师选择是对前两节课进行复习,仍然以知识性的问题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生活的体验。此外,笔者发现,智障儿童早期的医疗、康复费用较高,又需要家人的陪伴照顾,家庭经济难以支撑,他们的家庭生活条件较差,父母外出打工较多且他们的文化知识普遍不高,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基本沟通匮乏,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笔者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后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就十分短缺,不仅承担一般的教学职责,而且担任行政职务,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虽然教师在进入学校前曾参加了专业学习,但大部分的学习并没有实践作为支撑。教师的专业技能仍然需要实践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大多数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网络时代下发展更为迅速,培智学校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接触新知识新思维,后续的学习也受到阻碍,教学活动自然就效率低下。
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与学生相处较多的还是父母。学生的智力可能受损,但接受情感教育,同父母共同参与简单的社会实践的能力是正常的。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家长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仅限于“教会一点生活自理的技能”,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忽视了学生在社会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家长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对特殊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很小,这就导致特殊教育负担增加,且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用真情实爱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教育艺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首先,教师的关爱尤其重要。爱要用具体的行动来表达,它不仅包含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和尊重,而且包含对学生成长美好的愿景,因此生活语文教学要以爱接纳智障学生,见证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进步。其次,教师要始终树立包容与沟通是爱的基本要素的观念,要深刻体悟他们的难处,了解他们与生俱来的缺陷,始终树立“如果这是我的孩子”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耐心和真心。再次,教师要拒绝歧视,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思考和行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给他们希望,在充满关怀与鼓励的生活语文课堂上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语言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生活。除此之外,教师的爱还体现在肢体语言上,如教师鼓励的笑容、眼神、手势以及教师开朗自信的形象,都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中像正常的同龄人一样展现自己,充满自信,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抓住生活语文教学的内涵,以生活促学习。由于智障学生不具备普通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符合学生特征的有效方法。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使用生活语言和生活情境进行语文教学。生活语文教学适用的策略有以下三种。
一是创造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创造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直接进入现实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为智障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教他们倾听和说话,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教师可以设计并引导学生玩游戏,在游戏中引导他们听和说,在合适的语文生活情境之下,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场景。
二是获得生活体验,这是教育智障学生极为有效的方式。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从教室带到操场,引导他们了解各种体育活动,培养视觉、触觉活动的兴趣,从兴趣中学习,并在活动中做简单的交流对话,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带学生去图书馆,让他们感受读书氛围,感受阅读的过程与乐趣。这些简单的活动需要多感官结合,小互动可以形成大规模社交的基础,培养文明的交流习惯。
三是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环境。如火车站、医院、公园等场所,认识各种路牌标识,了解其功能,逐步培养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技能。特殊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生活技能的积累。学习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学习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提高生活技能,教师要明确智障学生的教育方向,对学生负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在培智学校,学生的残疾类型、程度不一,自身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同的起点和学生不同的需求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订最适合的教育计划。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各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作为个别化教育的基础。智障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十分缓慢,而且容易遗忘,因此,要把握住小步子、快循环的教学准则。例如:在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精细化,确保每一个生活语文要素都能够让学生掌握,然后不断地循环重复,并在此过程认真观察学生。对于能够通过学习较为流利地运用图片、标志等表达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可以培养他们向着更深层次的技能学习。如主动参加语言活动,甚至能自己收集资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语言技能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找准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接受生活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
家校携手,共促成长。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挖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缺陷,共同助力学生学习成长。学期初,教师可以将学习计划告知家长,与家长沟通,寻求最合适的实践策略。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强化指导实现对生活语文学习的进步,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感性认知,关注学生的真实世界体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在每个阶段都独立自主,让学生在专注于语言和词汇的同时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实施适合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为他们在社会中自理自立自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