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03-17 10:12高莉南国君许华建徐红梅李宜明段亚君
药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药学专业课价值观

高莉,南国君,许华建,徐红梅,李宜明,段亚君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合肥 230601);1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合肥 230009)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1 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更加自信[2]。

思政类课程一直是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起着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观念的塑造作用也不可忽视,专业课教育需要从思想政治的高度,把好方向,把牢大局,实现育人功能[3]。目前,各高校越来越强调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专业课教师与专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4]。专业课思政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专业课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领域知识,还应该加强个人的政治修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潜心问道和立德树人。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价值观引导。教育部吴岩司长指出,高校教师里绝大多数是专业课教师,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并且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是同向而行的[5]。

2 医药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药学教育承担着培养从事医药健康产业人才的重任,从业者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职业操守。因此,在药学专业课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要举措,如何做好药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是每一位从事药学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都要思考的重要课题[6]。

笔者所讲授的医药学基础课程是面向合肥工业大学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药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该课程主要介绍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阐明生命活动发生的内在机制及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团队在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2019年获批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后,教学团队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功能。医药学基础课程思政中的初步教学探索获得了专家和学生的认可,并作为典型教学案例被光明日报宣传报道[7]。

2.1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贯彻教学始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8],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引现代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文化冲击时,能够辩证看待、理性思考[9]。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给人们的是敢于质疑的独立思考精神以及理性思考的逻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人才[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医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等哲学思想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处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8,11]。医药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和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的实验课,学生参与实验,对生命现象形成直观的认识,透过现象了解本质,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肃、严谨、严格的作风和态度。

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虽然机体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其实机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从微观层面调控着人体的功能活动。机体的各项理化指标也是在不断的波动中达到动态平衡。事物是无限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用发展的眼光学习课程中的知识点,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会不断有新的技术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不断有新的生命活动机制被发现。在医药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机体的生物电现象中,动作电位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细胞在受到阈上刺激时,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引起钠离子的内流,随着钠离子内流量增多,记录到的局部电位的幅度也会越来越大,当局部电位增大到超过阈值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动作电位。众所周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大众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然而,大众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1999年,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12]。如果不重视亚健康状态的存在,任由引起亚健康的因素持续发展,疾病的发生则是必然的。学习医药学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了解生命活动的机制,懂得如何保持健康的状态,为将来从事健康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有利于保持自身健康,还能通过参与健康科普工作影响周围的人。学习过程本身亦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坚持奋斗目标不动摇,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当代辩证法研究的核心[13]。“既对立又统一”是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调节的共同规律,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有利于阐明生命活动规律。生命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解剖学上,人体的构成包括运动系统、脉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虽然在知识结构上,各个系统是独立的,但是学习过程中要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不能孤立地学习机体各个局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则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的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14]。对立统一规律在人体生理活动调节中处处可见。人体内脏活动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两者的作用相互拮抗,机体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下,维持机体的稳态。“记忆”和“遗忘”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曾经记住的东西,长时间不运用不强化就会逐渐遗忘;而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只有忘记那些无意义的往事和无用的东西,才能够记住有用的信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分别具有降低和升高血糖的作用,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也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实现。再如,机体同化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凝血和抗凝血活动的对立统一、产热和散热的对立统一、利尿和抗利尿的对立统一等[15]。

上述教学案例还有很多,教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引入教学过程,创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并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积极传输正能量,弘扬爱国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一直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及正能量传输,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用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

通过对“血型与输血原则”的学习,学生则明白无偿献血对拯救他人生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无偿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适当的献血还会促进骨髓造血,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Rh阴性血型是稀有血型,当Rh阴性血型的人需要输血时就会面临血源紧张的困境。我国目前有“中国稀有血型库网络平台”“中国稀有血型之家”“中国稀有血型互助联盟”等多个公益平台,为稀有血型人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助交流平台,也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体机体中的钠离子就特别具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当钠离子顺着自身浓度梯度从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时候,会协同别的物质形成转运体,比如Na+-有机溶质转运体、Na+-H+转运体、Na+-Cl-转运体等,从而帮助这些物质进行跨细胞膜转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会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钠离子那般,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在讲授“感觉器官”一章中视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介绍眼部常见疾病“白内障”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晶状体浑浊,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影响视力。目前,白内障还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2009年,由卫生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牵头启动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旨在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复明手术,这项举措已经让众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2.3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3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强化,既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也标识着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国家制度中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6]。

专业课教师数量在高校中占很大比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更为积极和重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升内在品质,提升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17]。

在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受教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外化为具体的为人处世。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保持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生活态度积极,教师的健康形象对学生具有明显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打造出一个自由、平等、积极的学习环境;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及时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心理动向,关心学生的生活,正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我国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内的科研进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科研实力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教师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教导学生要严肃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培养“敬业”意识,养成凡事努力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职场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生活中待人真诚,学习中不弄虚作假、考试不抄袭、论文不剽窃。友善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生活中,像朋友一样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3 小结

高校对课程思政愈加重视,也就会对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专业课的教学不再仅仅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功能,这是专业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层面。然而,专业课普遍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完大纲内容已经比较仓促,往往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再融入思政教育。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授课内容,适时恰当地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可生搬硬套。课程思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思考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培育,让学生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医药学专业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