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与推广,传统的学习模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习者全面、自主地发展,立德树人,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人(learn how to be)、学会做事(learn how to do)、学会生存(learn how to live)。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芳 2005)。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教给他们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全面提升,让其终身受用。
教是为了不教,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使其成为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s)。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应相生的。学生的学校生活是有时间性的,虽然教师的“教”对学生至关重要,但是时间相对短暂,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事关终身的大事。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要靠自己的自学能力获得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将如何学习(how to learn)的方法教给他们。从事多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发现,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他们在小学阶段不重视学习英语,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曾对新生进行过有关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让人震惊:在做完英语作业后,能自觉读英语书的学生仅占5%,偶尔会翻阅英语书的占10%,85%的学生课后根本不看英语书。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从初中刚开始就要做好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自主预习是学生课堂上有效获取知识的前提。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要学习的内容,并能预知学习的重难点,积极建立起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这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课前先听录音自主预习,根据文本内容及插图初步感知文本,指出主旨(main idea),找出文本中的新单词(new words)并圈点标记,通过查阅词典弄清其意思;标注文中的疑问句,自己探究并找出答案。在讲授新单词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先根据相关的图片猜测词意,再查阅词汇表,备注单词的中文释义,然后跟随录音读单词,模仿和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有针对性地听讲,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压缩教师的讲授时间,优化课堂教学。
复习巩固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因为它能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助于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准备,有利于其更容易地掌握其他知识。在自主学习时,学生的复习巩固更是不能少。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每堂课结束时,教师会布置课后复习任务,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识记与默写当天所学的新单词和短语,听录音并有感情地跟读课文,理解文本大意,认真背诵重难点句子。教师为了督查学生的复习情况,让他们将自己的跟读录音和朗读视频分享到班级群,对于好的作业及时表扬、点赞,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只有及时、有效地复习,学生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洁 2018)。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开始英语成绩很好,后来半途而废,甚至失败,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转化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并最终走向成功。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助推剂”。有了兴趣才会自主探究与学习。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兴趣为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只有当学生对“学”有兴趣,才会爱“学”,才会坚持“学”。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趣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加自主地学习与探究。在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Lesson 23 The Internet—Good or Bad?新授内容完成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分为两组开展辩论,使他们在辩论中加深对Internet的认识,明白“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的道理。
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将文本变得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以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Lesson 17 Seeinga Doctor为例,教学时,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丹尼(Danny)在诊所看病的动画———病人介绍自己的病:“I have...”医生给出相应的建议:“Take this medicine.”在情境中,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并初步掌握了所学知识,且乐于模仿人物说英语,学会了正确、优美的语音语调。之后,教师去掉视频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配音,使其自然而然地投入教师创设的“就诊”情境。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阅读文本,理解大意,自主学习、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向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这种小组讨论、分享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学会合作共赢,收获成功。
缺乏学习自信心、因胆怯不敢与人交流等非智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为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学生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让人感动的“精彩”,肯定与鼓励他们的努力与坚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与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组织教学活动与布置作业时,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设计他们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体验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些符合他们实际的“任务”,如读一读某个单词,重复前面同学的回答,给我一个“YES”或“NO”的判断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找回自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科学分析学情,选择恰当的教法,把握好知识的难易度,做到因材施教(侯渝生 2003)。教学目标设定要因人而异且有弹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力争实现较高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坚持做到面向中等生,兼顾优等生、“后进生”,让优等生解决较难的内容,把较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教师要布置有梯度的课后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其每天坚持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式的识记与听读,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其背诵选定的重点对话和文本篇、段,增加语言储备,强化英语语感;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其进行课本内容复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评价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肯定与鼓励的评价为主,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方面发展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互评。自评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树立自信,有利于启发其不断认识和改进自我;互评可以使学生合作共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从而激励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教师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并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真理。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