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探析

2022-03-17 06:37王晓岚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队伍育人

王晓岚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 241000)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面对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相继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和专业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突出价值塑造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英语学科因其包含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立足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助力立德树人,这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是时代之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将“国际交往”作为高校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之外的第五项基本功能。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势不可挡,“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超越教育政策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好的教育需要好的教师,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纲要》明确指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1]。

作为必修的教育课程,英语在我国成为仅次于母语教学学时最多、年限最长的学校课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语师资教育体系,但外语师资队伍却比较薄弱,针对教师本身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多年来仍一直停留在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层面。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处于世界边缘,到21世纪参与共建世界秩序、现在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人们以前学习和使用英语,是为了能够直接了解国际前沿的科技进展,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和理念[2]。而如今,还要不要学习外语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在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英语改成选修课、甚至取消英语考试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严重不足,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步履维艰。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近年来的学习和教学情况,还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掀起了教育信息化新浪潮。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范式应运而生,教育理念、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得知识的习得更加方便快捷。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对高职高专教师的专业能力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知识结构存在问题,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传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担负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发挥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能,首要的问题是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还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成效[3]。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国家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师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2016年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指》)除了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还特别增设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部分的内容,强调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和院系按照《纲要》中“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标准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队伍[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4],并将建成教育强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对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方向:“教师要成为大先生”[5]。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一)德为师之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面对新形势、新时代对教育水平和教师队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亟需从战略高度上认知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培根铸魂”要求的同时,要健全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进广大教师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在意识形态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有日常教育督导,还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教育督导有助于强化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制度规定有助于让教师将良好的师德师风内化于心。加强对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评聘、评优评先的第一标准。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为教师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由于外语教师教育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外语研究者们对该问题的认识程度、研究深度和学术视野的广度不一,对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研究者们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围绕“教师”这一主体相关研究文献中,无论是“培训”“教师教育”或是“发展”,这些不同词汇的出现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们对于外语教师培养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以及侧重点是存在一定差异的[6]。当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外语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外部信息的灌输和自上而下行政指令的完成,并没有形成从外语教师发展角度出发的培养思路。这种培养思路并不能满足外语教师本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自身的愿望。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在强调“教育”的基础上重视教师自我、主动性的发展。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依托多元化的平台,将终身学习理念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在为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拓展职业发展渠道等当面提供支持与帮助的同时,注重对教师的教育情怀、哲学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满足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助力教师素质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教师教育自身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

(二)师以德为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觉性,做好学生引路人

随着教育生态的改善,师德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与标准。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教育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清晰地阐述了高校教师的角色和职业发展方向。教师的素养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主战场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素质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高职高专外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想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7]”。谢维和指出大先生应是“社会的尊者,心怀国之大者,立德树人的能者”[5]。“心怀国之大者”就是对国家民族的大格局、大情怀。教师应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将信仰植根于灵魂深处,正己身,正己心,才能获得“师道尊严”的地位。高校教师只有主动建构起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心怀使命,牢记责任,才能养成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用英语传播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为迎接全球化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应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辨识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价值塑造,教育的功能是育人。教学范式在不断变换,知识的获得方便快捷,对学生的要求就不能仅仅是只是知识传授,而是要加强其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接触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思潮,在深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思想特征的同时,教师应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依托教材,挖掘课程思政的契合点,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对祖国历史、文化、价值等优良传统的热爱,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双向结合,知行合一,助推育人能力

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旨在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是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有育德意识,把知识学习和品德培育合二为一,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的同时,辩证处理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这需要教师本身既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还要能深刻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把课程教材的思政元素熏陶与专业知识传授高度融合。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实施课程教学,还要投身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上,对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适当的挖掘、整合和开发,制定和调整教学大纲,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

为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高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中来,选择一些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试点,积极帮助专业课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教科研项目和比赛;培养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打造金牌教师团队,发挥优秀教师的领航作用。团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所产生的思想碰撞,会不断积累智慧,提高自身能力;推出精品专业课,形成教学与科研成果资源共享。对于“知行合一”,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有特色的团队或教师,高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选树师德标兵,加大宣传力度和奖励标准力度,肯定教师的劳动与贡献。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营造良好氛围。专业课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切实担负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队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