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初探

2022-03-17 06:37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高职

肖 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责。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家制度和优惠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进入内地高职院校学习。他们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群体,也是特殊群体,不仅有着同汉族学生一样的普遍性,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重视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及教育研究者都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时,把教育管理的重点难点放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没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正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短板,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帮扶不到位,没有提出相应的对策[1]

由于教育资源存在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普遍不高,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入学后没有及时给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在毕业前夕对学生的就业给予指导和帮扶,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职业规划,甚至没有明确的未来职业目标,学业完成不理想,就业困难。

(三)对少数民族学生关心关爱不够

高职院校普遍都能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并把其特殊原因归结为文化不同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却没有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进行深刻剖析。少数民族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比较困难。不仅语言沟通困难,心理沟通更难。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遇到问题,都会选择自行解决,不信任学校辅导员和老师,“抱团”现象严重,容易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四)缺乏系统、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和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队伍

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少之又少,对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职员工也缺乏系统地培训机制研究[2]。随着时间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就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对国家政策、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和学生民族特性缺乏了解,造成在日常管理中难度加大。

(五)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照顾政策过于依赖,政治素质不高

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依赖性导致心态不够独立,要求“被照顾”心理严重,甚至滋生优越感,降低了对自身的学习要求,得过且过。部分同学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元,民族学生思想易受影响

民族学生在保留本土本族文化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也受境外文化的影响。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旗号蛊惑青少年、诋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错误的思潮会导致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不深,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不够坚定,影响民族团结稳定,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文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藏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存在原因。

(一)地域差别造成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差别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地域辽阔,地貌壮观。先天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生活习惯使得藏族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内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产生种种的不理解、不适应和不接受[3]。如一些学生自由散漫,在教室里坐不住,有的站起来、有的蹲在椅子上听课。还有部分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他们不能遵守学校管理规定,认为学校的这些管理规定对他们不公平,干涉了他们的自由,也不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其实这些和民族习俗并无必然的联系,都是应该纠正的错误行为和不良习惯。

(二)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基础教育水平落后

藏族地处偏远,相当多的藏族学生接受的都是本民族的语言教学或者带有藏语特点的普通话教学,导致藏族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汉语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内地高职院校全部采用普通话教学,现行的课程设置没能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这些都使得藏族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接受度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听不懂而产生了厌学甚至自卑情绪。此外,由于民族学生专业课学习困难、对自己专业不够了解,导致人生目标模糊,没有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未来职业目标。

(三)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民族自我认同感强烈

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处在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对身边的其他同学是否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习俗等问题比较敏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渴求被理解与尊重。再加上来自相同民族的学生自小接受的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意识较强,容易产生“小团体”,遇到问题会抱团去解决。如果某一个少数民族同学受到批评,他们会认为是看不起他们整个民族。这些心理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情绪不稳定。

(四)高职院校缺乏科学、专业管理

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及时面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也缺乏民族学生管理经验,工作方法单一。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课表上课、完成教学任务,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

(五)民族学生曲解照顾政策,没有独立心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尤其在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上给予了较多的政策照顾,目的是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好好学习,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但是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错误理解教育照顾政策,甚至已经把“被照顾”当成习惯,造成民族群体认同需求过分增长,有时甚至影响到民族团结。

(六)信息获取便利,错误思潮容易入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获取信息渠道增多且更加便捷。各种社会思潮涌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意志不坚定,对不正确言论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有意识误导缺乏辨识力,容易受到不怀好意的错误思潮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日常管理方面,实施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教学、混合住宿的“三混”管理模式,有助于各民族同学之间增进交流、增进理解、增进学习、增进团结。辅导员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QQ、微信、电话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吸纳民族学生参加学校先进社团组织。积极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民族习俗,在生活上关心民族学生,为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

(二)调整教学模式、内容,在学习上帮扶少数民族学生

在教学方面,要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精选适合民族地区发展、满足民族地区需要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使他们顺利适应校园学习、生活环境。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就业与创业指导也应提前介入。在入校时,专业课老师和职业指导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特点、职业倾向目标等,指导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4]。高职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将进行顶岗实习,这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密切相关,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职业指导师都应该高度重视,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政策,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响应国家大学生创业号召,指导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合适项目,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同时,也要鼓励周围的同学多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帮助,增加其他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要自主自立自强,在困难中锻炼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三)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要从民族心理导致的特殊性着手,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民族背景、民族认同,在心理素质方面产生特殊性,学校和老师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入校之初就对民族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研,引导他们端正自我认知,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尽快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入校后要通过个别谈心、定期座谈等方式把握民族学生深层次心理及思想动态,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心理状况。制定合理、有效、责任明确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保证及时高效消除矛盾冲突事件的发生,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功能,真正发挥其作用[5]。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培育体系

建设一支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队伍,突出管理服务。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教职员工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尤为重要,他们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对教职员工、专职辅导员的管理培训,完善培训体系。还应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招聘一些少数民族辅导员从事少数民族学生专职教育,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五)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各民族学生思想引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政治素养;坚持立德树人,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好思政课堂并打造有关“民族文化、风采”的第二课堂品牌系列活动,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优势,设立主题教育活动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还要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崇尚科学,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6]。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要不断探索更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长的新管理举措,完善民族人才培养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早日成才,为祖国建设、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繁荣、民族团结进步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高职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