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科林
(滁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安徽 滁州 239000)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在重建新时代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1]。它的课程设置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评价贯穿了全过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特殊性,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供参考。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的指导精神,近年来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在开展综合实践五日营活动时,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通过采用定性+定量、过程+结果、线下+线上、个体+集体等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的近5万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与校内学科教育课程以题目完成准确度为评价依据的评价体系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参与度等隐性知识,在课程设置上以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为目标,突破了单一类型课程框架设计局限,因此无法完全采用量化的评价方式。由于实施时间短、评价要素多元,对于活动课程怎么评价、评价什么、谁来评价这些问题,如果把握不好会出现操作偏差。在当代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力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评价过程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整合性、跨学科性、情境性和内隐性等特点,使得平时校内教育实践中师生所谙熟的学科课程评价方式难以匹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前,我们应明确发展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发展性评价观,提高应用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实践应用,不断建立完善发展性评价制度[3]。为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领,滁州基地教师教练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营地课程评价方法,逐步探索实践出一套能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在每一期活动中不断应用和修正,让评价体系尽可能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且起到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表现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为目的,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因此,滁州基地在实施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时以激励为主,在评价用语上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积极进取。
滁州基地给广大八年级学生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生存训练、素质拓展、自然探索、国防教育、通用技术、成长教育六大课程体系,包含定向运动、攀岩速降、红十字急救、面点制作、徒步穿越、自然探索等近二十项课程,对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评价不是检查表层知识的掌握,而是聚焦并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学生的体能、意志力、勇敢精神、自信心、动手能力、人际关系、团队配合能力、掌握技术的熟练度等。此外,有些项目需要学生个体完成,有些项目需要学生连队集体完成,教练要明确适用于个体评价或集体评价的课程项目。因此,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将内隐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可感知的外在表现,比如借助调查问卷与现场观察、过程表现评价和目标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营地云大数据系统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无论运用何种方式,其先决条件为观察。教练通过对每个学生个体认真全面的观察,用教学平板电脑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探究轨迹与探究成果记录下来,传到线上营地云,为最终的评价报告提供鲜活、具体、真实的数据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学生差异,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对学生完成某一项课程项目是采用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要考虑该项目的特点和学生完成该项目所应达到的目标。综合实践课程的大部分项目既要从学生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对项目的完成度来量化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又要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性格特质、体能、创新能力、意志品质等不宜量化或难以量化的要素挖掘出定性的评价指标。一些活动可以定量评价为主,比如定向运动。在定向运动中教师教练采用电子打卡计步系统来量化学生寻找定向点标的顺序和速度,就像国际定向运动赛事一样,可轻易评选出学生的时间名次。有些活动需要采用定量评价加定性评价,比如攀岩活动可以设置学生攀爬高度、攀爬速度和攀爬安全装备是否正确三项量化指标,同时设置规则意识、勇敢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定性指标。学生完成攀岩活动将由教练现场评价,同时将攀岩印章“攀登者”盖在学生参训证书上。
表1 攀岩课程评价表
许多综合实践课程项目既要评价学生最终达成的目标,还要考察其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练通过观察法和记录法,记录好学生过程表现,包括对过程持续时间、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任务完成情况等做好记录,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比如在徒步穿越活动中,学生既要完成任务设定的徒步穿越距离,又要保持徒步穿越中的队形、爱护周边环境、维持徒步活动纪律等。这需要教师教练紧跟徒步学生队伍,在沿途观察学生们的徒步表现,结合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滁州基地综合实践五日营活动注重过程性评价,探索尝试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性资料使用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既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将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参加活动的原始档案资料作为中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素材[4]。
滁州基地对学生线下评价主要采用学生参训证书奖章体系。基地的每一个活动项目对应一套奖章,如攀岩项目的攀登者奖章、红十字急救项目的急救先锋奖章、自然探索项目的环保卫士奖章、通用技术木工课程的巧手奖章等。在活动现场,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教练会对属于该学生的参训证书进行“盖章颁奖”,以证明该学生完成该项目。同时,滁州基地也开发了营地云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分学生信息录入、家长和带队老师观察、教练评价三个系统。教师教练用平板电脑登录营地云,查看自己连队每个学生的报名信息,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能数据和兴趣爱好,对每个学生完成课程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打分,同时在五天活动结束后会自动生成一份评价报告和今后生活建议。学生回家后可以借助家长手机下载营地云APP,登录进自己所在连队,查看属于自己的评价报告。学校带队班主任可查阅自己班级的参训整体成绩。营地云大数据系统设置了隐私保密功能,学生仅能查阅自己成绩和评价报告,不能查阅到他人信息。同时,基地也对营地云服务器进行了高级别加密设置,对操作营地云的教师教练们也制定了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杜绝任何信息外泄情况出现。
滁州基地的课程包括个人挑战课程,也包括连队集体课程。集体课程需要连队全体学生密切配合来完成,尤其是不倒森林、有轨电车、动力绳圈等团队素质拓展项目。此外,连队集体卫生、遵守纪律、精神风貌、宿舍文化、参与度也在评价范围内。通过个体评价加集体评价的方式,滁州基地准确全面地对营员活动进行了评价,既收集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信息,掌握了学生活动偏好和健康信息,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在体能、态度、价值观、情感方面进行了有效激励,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发掘潜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鼓励校外实践阵地发挥好育人作用,让中小学生把减下来的时间用于思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举办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双减”意见,我们应继续更新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质量。一是不断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倡导评价促进学习和实践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和实践。二是严格遵守评价的伦理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不侵犯学生隐私。三是继续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对实践活动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加强对话交流,增强评价双方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倡导协商式评价。注重动手操作、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继续开发营地云大数据系统,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营地)等校外教育机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发挥着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的功能[5]。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将始终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的精神,探究新的评价工具,发展对评价的理解,不断追求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将评价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合作交流、培养社会责任感上不断追求卓越的有效手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