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段与联想关系看“柠檬精”及其应用

2022-03-17 02:54张妙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柠檬精句段流行语

张妙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0 引言

流行语,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在某一时期被大量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流行语的产生受到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也折射出特定社会的发展轨迹。”(夏中华2010)另外,流行语还体现着个人特性、反映着该时期使用者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语言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如现今已成惯例的每年年末一些相关机构统计发布的“十大关键词”“十大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当今语言发展的风向标。对流行语的研究有很多,如史中琦(2004)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流行语类型分析;石琳(2016)对年度汉语盘点的文化语言学解读等等,而陈佳春(2018)从句段和联想关系视角阐释网络新词的衍生,文章以网络新词的衍生为主线,将其进行分类并逐一举例、运用句段和联想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衍生分类的客观性及全面性还有待考量,且具体是如何相关的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解释。本文将试从索绪尔的句段和联想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流行语“柠檬精”的形成及应用发展的过程。

1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高明凯译,2018:177)认为“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这个“关系”,又被分为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这些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成为句段。”(高明凯译,2018:177)。

“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它们不是以长度为支柱的,它们的所在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我们管它们叫联想关系”(高明凯译,2018:178)。

索绪尔将这两种关系定义为我们的心理活动的两种形式。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空间上的配合可以帮助联想配合的建立,而联想配合又是分析句段各部分所必需的。”(高明凯译,2018:186)。

2 “柠檬精”的定义及典型应用

2019年12月2日《咬文嚼字》①公布2019年十大流行语,与此同时,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柠檬精”一词均位列其中。

2.1 何为“柠檬精”

“柠檬精”一词的原型为“柠檬人”。“柠檬人”最早出现于电子竞技领域,某战队比赛成绩不理想,其不理智的女支持者经常由于其他队伍获奖、赢得荣誉等心生嫉妒,从而说一些讽刺的话语,被称为“柠檬人”。由此可见,“柠檬人”起初是形容那种极容易心里不平衡,当别人比自己优秀或得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荣誉时,就极度不平衡,会通过“酸溜溜”的语言来嘲讽对方的人。

2.2 “柠檬精”的典型应用实例

随着“柠檬精”的“走红”,许多相关应用实例也应运而生,分别有:(一)我酸了;(二)我吃柠檬;(三)不知为什么柠檬它围绕着我;(四)我坐在高高的柠檬山上;(五)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等,本文集中分析前三种表达方式。

3 “柠檬精”及其应用实例与联想关系、句段关系

根据索绪尔的定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是一切语言现象的基础,故“柠檬精”及其典型的衍生应用实例作为流行语为大众熟知,也一定不是横空出世。

3.1 “柠檬精”与联想、句段关系

看到“柠檬精”一词,即可提取出其“~精”的框架模式,脑海中会自然而然浮现出我们以前所熟知的“白骨精”“狐狸精”。“白骨精”,白骨成精,为《西游记》里的妖怪,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法力,其超常之处尽显于一个“精”字中。可见从“柠檬人”到“柠檬精”的进化,足以说明其羡慕程度之甚。“狐狸精”本义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狐狸修炼成精,后为贬义词,形容女性的品行不端、心机重。用法上来看,用动物来比喻人,且狐狸本就狡猾机警,外表又披着华丽高贵的皮毛让人难辨其本性,可以看出狐狸精一词的比喻用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联想性。“柠檬精”用柠檬的酸来比喻人心情的酸,与此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柠檬精”一词正是由于人们大脑中对这些既有词汇的存储及归纳,利用一系列的联想关系创造出来的。

从结构形式上看,N1+N2,且N1修饰N2,符合一般构词法的规律要求。在一个合成词里被修饰词不会出现在修饰词前面,这也是构词中的句段关系的体现。

3.2 “我酸了”与联想、句段关系

“酸”最早本义指醋,后为味觉的一种,再有“心酸”“酸楚”用以形容内心的难过与痛苦。接着出现了《红楼梦》中“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此处之“酸”为争风吃醋嫉妒之意。由此可见,“酸”一词从嗅觉、味觉再到心理感受,逐渐发生了通感上的语义扩展。“酸”是柠檬最典型最本质的特点之一。由柠檬联想到酸,“柠檬精”和“酸”在心理指向上,即表达嫉妒、羡慕这一意义上又巧妙重合。因此,成为“柠檬精”的同时就自然变“酸”了。又因为“酸”的通感效果,使人们之间对此种感受能极快产生共鸣。虽然也有“我柠檬了”的用法,但远没有一个“酸”字更加直接。

下面,我们来看三个例子:(1)年薪百万刚脱贫?我酸了!(《新京报》2019年 5月17日);(2)“高三男生”走红,体贴父母为其发明耦合剂挤压机!家长:我酸了。(《教育孩子有方法》2019年12月06日);(3)别人家的思政课,看完我酸了……(《人民网》2019年12月09日)。

以上三例均为新闻标题,其中的“我”“家长”均体现出“柠檬精”对他人的羡慕之情。“我酸了”属于形容词谓语句,用来形容说话人此时此刻的羡慕、嫉妒。相比几乎可以作为替换表达的“我是一只柠檬鲸(精)”来说,“我酸了”三字成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虽表羡慕之情但远比单纯的“羡慕”二字更形象传神。

所以,无论是联想还是句段关系来看,“我酸了”都有优于其他用法地方,才得以广为传播。

3.3 “我吃柠檬”与联想、句段关系

首先,柠檬作为水果的一种,起初就是用来食用的,“我吃柠檬”的联想关系很容易建立。其次,如3.2所分析的那样,柠檬与“酸”的本义与引申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不论从本义还是引申义来看,吃柠檬都是自己感受到“酸”或者变“酸”的途径之一。也就是说“我酸了”换言之即可表达为“我吃柠檬”,它们的语言效果是相同的。

再从句段关系来看,该用法为主谓宾结构,简单的动宾关系,既包含了流行元素“柠檬”,又通过动作描写生动传达了自己变“酸”的过程。

3.4 “不知为什么柠檬它围绕着我”与联想、句段关系

当我们想表达自己某种强烈的感情或者形容某种事态的时候一般都会将主体浸入相应的环境或氛围下以凸显其程度之甚,比如:用“嘴巴像抹了蜜似的”来形容人说话好听,入人心;又如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中的“倘她打翻醋坛子,可就要砸锅了。”这里的醋坛子其实就是“她”自己内心的嫉妒之情,是将自己置身于醋坛子之中而言。“不知为什么柠檬它围绕着我”一句即是如此联想得来的,柠檬围绕着自己说明“我”一直处于羡慕、嫉妒的心情下,一直都在“酸”的环境中。

该句以“不知为什么”表明当事人自身在心存不解的同时,已身处“柠檬”的包围之下了,说明“我”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就是很羡慕。对于不解的内容中,柠檬后加了“它”,参照“同位短语的基本特征:表人定指词与‘人’指称同一个对象,并且处于同一个句法位置”(邢福义1997:265),此处虽指物而非人,但对比其用法后,可以说“它”为“柠檬”的同位语。“指称可以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一般称为‘指称关系对’。”(储泽祥2012:468)。Lyons(1977:219-222)认为,专有名词倾向外延凸显,普通名词倾向内涵凸显。

4 结语

本文先梳理了流行语之一“柠檬精”的意义及相关衍生应用,并着重从联想与句段关系视角来考察“柠檬精”及其相关三种典型用法的理据所在。总的来说,流行语不是横空出世,“柠檬精”及其衍生应用也是一样,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都是基于人脑中既有的语言片段,通过联想关系构建新的关系、再通过句段关系,把新联系起来的语言碎片进行排列组合。

注释

① 《咬文嚼字》杂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32开本,约50页的文艺月刊.

猜你喜欢
柠檬精句段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网络新词“柠檬精”研究
柠檬精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新词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