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助力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叶琴
(江苏省泰兴市滨江实验学校,江苏泰兴225442)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而且传统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弊大于利。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新型的教育理念也逐渐被大众认可。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个革新尤其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来提高核心素养。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在近些年,教育界对于“核心素养”这个词非常关注。“核心素养”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品格、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在各个学科中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应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堂上阅读而有的一个概念,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上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教材,而课外阅读的材料和内容则可以非常广泛,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科普读物等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因此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来说,具有较高的自由性,学生在阅读上的独立自主性也非常强。但是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每个人在个性特点上有所不同,喜欢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良莠不齐,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推荐一些优质读物供学生选择,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简单来讲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适应社会发展,丰富学生的品格。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如果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明确,很容易影响培养效果,造成培养目标的错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堂上阅读而有的一种阅读形式。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内阅读仅限于语文教材或课文内容,而课外阅读有更广泛的内容,可以阅读教材之外的读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要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课外阅读是在课堂之外发生的行为,可以在课间、放学后、在家里进行阅读,是要学生自主选择发生的阅读行为,可以是从兴趣或者实用等目的作为出发点,并且阅读目的是获取内容,学生是不会太过于在乎阅读形式的。因此,课外阅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课外阅读的开放性非常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来讲,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没有45分钟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选择自己闲暇的时间开始阅读;从空间上来讲,学生也不受限于学校教室,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地点,可以在家里、图书馆,甚至操场、公园等,没有任何拘束;从内容上来讲,学生可以阅读教材以外的内容,自由性和开放性更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非常强,因为它不像课内阅读有教师和教材的规划限制。课外阅读是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的,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阅读内容和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阅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
近年来,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许多读书政策,鼓励公众读书、宣传课外阅读,例如建造更多的图书馆,还在地铁、公交站点设置流动图书馆等,全面营造城市读书氛围。这也给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学生可以在社会的全面渲染下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提升读书兴趣,开阔眼界。
目前部分家庭在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上课时学好课内知识就好了,忽略了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知识学习没什么帮助。殊不知,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补充语文知识,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的学习效果。
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语文学习效果评价时,都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重点,并没有将学生课外阅读重视起来,有的学校甚至不做任何课外阅读的要求。长期下来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文学素质难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很难提升。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因此从小学开始孩子就要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学校和家庭都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切都以提升学习成绩为主,买的很多课外资料也都是教材学习的辅助资料,比如优秀作文选、题海试卷等。这样其实并没有实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无法真正获得文学知识,很难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学生在课堂内进行阅读时,教师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提升阅读效率。
其次,学校也应当配合教师教学,重视课外阅读活动,适当减轻作业压力,增加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还是较差的,因此当课外阅读成为强制性任务时,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最后,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读物时具有盲目性,自己选择的一些读物可能对于文学素养的培育作用不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学性强的课外读物供他们挑选,促进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材是阅读能力教学的主要材料,一般教师会将课外阅读文章作为辅助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在课堂中使用语文课本作为主要学习材料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关注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时产生厌烦心理。没有兴趣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机械的,不利于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内和课外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内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理解。这种课内外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很难体会到失明的人的心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不到感同身受,对于内容也就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课外阅读素材,给学生提前打下情感基础,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明显,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具有盲目性,他们选择书籍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兴趣,并且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坚持读完,不感兴趣的读一半就放弃阅读。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只是进行了故事情节和文字内容的浏览,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并且大部分书籍是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些内容不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同时为小学生挑选一些适合的读本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当然,教师挑选的这些书籍,都是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对《少年中国说》进行全文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而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中节选内容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节选内容的理解。相反,在课堂上学习节选内容之后,也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进行全文阅读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需要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文学体裁的阅读技巧要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在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时效率会更高,对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也能更容易地理解。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累阅读技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阅读能力可以得到质的提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非常多的阅读题材,如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不同的阅读题材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感到越来越容易,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信心以及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只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是不够的,要结合课外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并且引导学生读好书。课堂内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也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在课内阅读时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还要做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的拓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知识。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做到落笔于纸上,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部编版)中,第三单元《让生活更美好》这部分内容是话题作文训练。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可以提供一些话题供学生参考,如家庭的亲情、学校的师生情、社会的诚信爱心等等,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想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知识,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话题类作文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已经非常发达,小学生身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并且他们也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纸张书本就会显得非常无趣,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所下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创新,也要转变学生的阅读形式,将他们从枯燥的文字阅读中脱离出来,可以组织讨论以及辩论,或者说是让学生阅读之后理解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情节演绎,利用一些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亲身演绎体验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读后感”的写作任务,在自己有了亲身体验和经历过后,写读后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利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将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要给学生拓展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中提升文学素养。并且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挑选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 李明超,孙开东,张俊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16-19.
[2] 马希秀.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19(05):127-128.
[3] 庄玲.立足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魅力中国,2019(07).
[4] 李颍.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家长,2019(04).
[5] 刘芹.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03).
[6] 陈育娟.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9(04):28-29.
G622
A
1002-7661(2022)10-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