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加减法”

2022-03-17 01:4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针双减知识点

张 琴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小学 湖北·孝感 432500)

说到数学,很多学生都大为头疼。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都将数学与枯燥、沉闷、高难度挂钩,尤其是小学生初次接触一些负复杂的定义和公式,由于理解和认知的局限,导致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久而久之便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很多人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致使其谈“数”色变。而若想实现华丽的扭转,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就要从根本问题着手,当下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帮助学生摆脱魔障,实现轻装上阵。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和作业做出一系列要求,除了屏蔽掉不必要的课后补习班之外,还要求将减负落到实处。那么,在面对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的骤然减压时,如何兼顾质量并实现进一步的提升,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笔者总结了一些个人看法,首先在课堂中要做到减重不减质、减压不减趣,增加互动与自主探究的砝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作业方面,减少不必要的纸质作业,将其转化为动态化、自主化、实践化的任务,并且充分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

1 “双减”教育的内涵及目标

1.1 双减教育内涵

“双减”从其本质上来看,是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一次“自由运动”,是立足于学生发展规律和需求之下的减负尝试。这里的双减包括课堂与课后的双重瘦身,细分之下除了课堂和课后作业之外,还有针对课外培训方面的减法,为了践行减负行动并整治教育内卷现象,教育部门此次针对课外培训班重磅出击,取缔了培训机构,将一切扰乱教育秩序的机构一网打尽,切实的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门以及国家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更体现出对教育环境构建的决心和态度。

1.2 双减教育目标

首先,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将“快乐”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教师在课堂中省略掉大量的板书时间,将授课形式进行转化,多采用娱乐性和探索性强的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将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再适当的转变一下语言形式,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将硬性的作业变成自选、自学模式,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帮助其更好的巩固基础,提升自学能力,让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其次,高质量的作业往往更加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业若想实现“轻负增效”,就要将目标落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救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索。作业的形式也更加开放化、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情选择作业任务,且作业的形式大部分为实践性。学生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埋头苦写,可以在阳光下肆意的亲近自然,在娱乐中学习知识,不断的突破自我,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思考

2.1 课堂方面思考

课堂想要做到“减负”,就要做到“心脑合一,少写多思”。以往的课堂中通常是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大部分的知识都是由教师直接呈现出来的,所以一旦到了自主学习环节,很多学生都开始手足无措。再有就是课堂中的形式和内容过重,教师一股脑将课本知识全部倾倒给学生,学生真正能消化的却少之又少。鉴于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的语言,利用空白艺术激发学生好奇心。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任务或者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索,激发数学思维。另外,与课后作业挂钩,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简单的纸质作业,以更好的减轻学生的课余压力。

2.2 作业方面思考

以往的刻下作业都是以写为主,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大为头疼,实际上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了践行“双减”政策,除了要减掉大量的纸质作业外,还要遵守实践化、生活化、自主化、个性化原则。除此之外,要紧跟课堂,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衔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不同的作业任务,且大部分的作业都是操作性大于书写性,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3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1 课堂“加减法”

3.1.1 减量增趣,快乐加码

想要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就要把握好质量关和数量关。简而言之就是减去“量”的同时,多多加入快乐的筹码。要立足于教材实际,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彻底的摸牌。着力于学生的兴趣点,围绕创意原则设计课堂内容。真正实现“轻装上阵、无忧学习”,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计算》一课时,教师提前准备好模型和课件。先以趣味性的谜语点题,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接着利用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好奇心,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几点放学吗?”生:“4点30分。”师:“那大家现在看看屏幕上的时钟,看看最短的指针指向几?最长的指针指向几?”教师借助简单有趣的儿歌来衔接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认识时间》)。然后用5分5分数的方式帮助学生数格认时间,顺便温习巩固乘法口诀。随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时针走一大格是一个小时,等于分针走一圈也就是60分钟。接着以竞猜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教师随机说时间:“分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应该怎么转?”学生用手中的模型模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轨迹,接着教师又说:“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大家猜一猜是几点?”……紧张刺激的游戏结束后,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规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知识点并互相提问,也可以进入学习讨论活动,学生们将课堂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问题,最后的时间里可以布置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

3.1.2 减负增效,互动加码

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极为丰富,在他们的大脑中总是装着令人叹服的想象力。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使然,越是新奇、有趣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其“猎奇心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极高,同时可塑性也极高。教师不妨以此为灵感,利用提问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其思维。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抵消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3.2 作业“瘦身法”

3.2.1 对焦知识盲点,精准提升效率

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准、精炼,聚焦学生的知识点盲区,让作业更具针对性和成效。比方说《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很多学生对于“钝角、锐角三角形”很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针对这两个图形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随便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准备量角器和直尺,分别量一量想一想,结合教师总结的儿歌“锐角与钝角,最先看大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学生以此进行判定,逐渐掌握规律。同时还有一个“选修作业”,让学生总结所有学过的三角形,试着从边长、角度方面进行判定,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写下来,待课堂中进行分享和学习。

3.2.2 精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

做再多的题,背诵再多的定义,都不如实践更有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新颖、更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和喜欢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比方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让学生们选择喜欢的小组“柯南侦探组、小小调查组、小教师DIY”并报名,选一名组长进行统计,第一组的任务是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将其拍摄或者画出来;第二组寻找正方体、长方体的规律,总结并写成报告形式(教师提供报告表格);第三组学生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扮演教师角色将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写成简单的教案,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课件,时长为3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既有趣味性也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实践性的作业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双减下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一次大规模的“清洗”,除了减去学生的课外补习班,减轻学业压力之外,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劳逸结合。课后作业的瘦身行动也让学生轻松不少。更重要的是,新颖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给教师减轻负担,用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分针双减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画分针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