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玲,林碧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DF的发生率高达10%[1]。足部溃疡是DF典型的临床症状,具有难以治愈、反复感染、高截肢率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DF主要以清洗、包扎、换药等为主,但整体疗效欠佳,且创伤性较大,不利于创面愈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可改善创面的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缓解创面水肿等症状[3-4]。超声水刀清创系统属于非接触式的清创技术,创伤较小,具有除菌率高、无痛苦、愈合速度快等优点,成为治疗DF的有效选择。基于此,为探究慢性DF治疗中超声水刀清创系统+VSD冲洗的应用效果,该文对2019年8月—2021年8月该院住院的92例慢性DF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住院的92例慢性DF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52~69岁,平均(60.52±6.14)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52±2.48)个月;Wagner分级:2级12例、3级18例、4级16例。对比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4~68岁,平均(60.58±6.08)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58±2.41)个月;Wagner分级:2级14例、3级15例、4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5]中对“DF”诊断标准;②血糖控制良好;③年龄>18周岁;④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⑤均知情该研究目的,已同意并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①肢体组织坏死明显者;②入组前将接受过清创治疗者;③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④肾、肺、肝、心等脏器衰竭者;⑤合并肢体创伤者;⑥合并梅毒、艾滋病等疾病者;⑦中途退出该研究者;⑧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⑨合并慢性骨髓炎、下肢渗血者;⑩大动脉闭塞者。
对比组:足部溃疡的坏死组织以75%乙醇彻底清除,而后以0.9%氯化钠溶液清理创面,根据创面的大小决定封闭负压引流敷料的大小,保证敷料可以完全覆盖创面,覆盖之前以酒精擦拭周围的皮肤,敷料覆盖之后,以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封闭。将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三通接管与引流敷料自带的硅胶管连接,而后调整负压在125~450 mmHg,连接好装置后,每日引流管以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引流管通畅。治疗期间,一旦发现封闭负压引流薄膜、敷料塌陷,表明封闭环境良好,反之则需要调整引流管,保证引流效果。
观察组:以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创面,醋酸氯冲洗创面,手工清除大面积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坏死组织、分泌物,保证创面完全暴露,直至接近于正常组织,采用超声清创机清理创面,超声功率在30~50 kHz,有效超声输出功率<30 W,电源功率250 W,清创刀以灭菌注射用水消毒,以生理盐水清洗,手柄头距离创面0.5 mm,呈45°,以雾状盐水对创面清洗,直至出现新鲜的肉芽组织,完成创面清洗之后,进行VSD治疗,具体操作与对比组一致。
两组均在治疗6周后评价治疗效果:①临床疗效:创面完全愈合,敷料无需更换为痊愈;创面缩小50%以上,分泌物明显减少,出现新生肉芽组织,敷料需要更换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是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46×100.00%[6]。②记录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③足背部动脉血流动力指数:包括最慢流速、最快流速、阻力指数。④创面渗液TIMP-1、MMP-2、VEGF含量: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⑤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脓肿、截肢、创口感染总发生率。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比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换药次数低于对比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换药次数(次) 创面愈合时间(d)观察组(n=46)对比组(n=46)t值P值10.26±1.62 20.85±3.49 18.667<0.001 25.92±4.16 46.92±7.85 16.032<0.001
观察组治疗前足背部动脉血流动力指数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慢流速、最快流速均高于对比组,阻力指数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足背部动脉血流动力指数对比[(±s),m/s]
表3 两组患者足背部动脉血流动力指数对比[(±s),m/s]
组别最慢流速治疗前 治疗后最快流速治疗前 治疗后阻力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对比组(n=46)t值P值0.15±0.03 0.16±0.05 1.163 0.248 0.28±0.08 0.21±0.01 5.889<0.001 0.36±0.06 0.35±0.04 0.941 0.350 0.62±0.12 0.46±0.10 6.947<0.001 0.64±0.02 0.65±0.04 1.517 0.133 0.31±0.01 0.48±0.03 36.461<0.001
观察组治疗前创面渗液TIMP-1、MMP-2、VEGF含量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渗液TIMP-1、VEGF含量均高于对比组,创面渗液MMP-2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创面渗液TIMP-1、MMP-2、VEGF含量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创面渗液TIMP-1、MMP-2、VEGF含量对比(±s)
组别TIMP-1(μg/L)治疗前 治疗后MMP-2(μg/L)治疗前 治疗后VEGF(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对比组(n=46)t值P值15.26±2.62 15.31±2.59 0.092 0.927 17.95±3.92 16.02±2.44 2.835 0.006 2.46±0.32 2.49±0.28 0.479 0.633 1.62±0.11 2.06±0.18 14.147<0.001 568.26±64.26 564.16±66.95 0.300 0.765 658.26±104.26 505.26±57.01 8.733<0.001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低于对比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DF具体表现为痛温觉消失、溃疡、足部水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疼痛、皮肤苍白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坏疽、截肢等[7]。有研究表明:DF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糖脂代谢紊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8]。DF患者由于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血管壁狭窄、血管内皮受损、血液循环受阻,最终出现足部缺血性坏死[9-10]。DF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损伤了皮肤的完整性,增加了微生物侵入的风险,溃疡部位的血管病变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在长期缺氧、缺血的状态下,愈合速度减慢,极大地增加了截肢风险[11]。据不完全统计:DF患者非外伤性截肢的概率高达50%[12]。常规治疗需要多次清创、长时间换药,治疗费用昂贵,不仅患者承受的痛苦较重、经济费用昂贵,而且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负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比组(69.57%);观察组换药次数低于对比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最慢流速、最快流速、创面渗液TIMP-1、VEGF均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阻力指数、创面渗液MMP-2低于对比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低于对比组(15.22%)(P<0.05)。表明超声水刀清创系统+VSD冲洗在慢性PD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分析原因如下:VSD为PD患者创面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湿润、低氧环境,可保护组织的生理活性,加快表皮细胞生长,隔离外界病毒、细菌,预防组织水肿,降低感染风险[13-14]。VSD还可以增强组织吸收能力,促进组织细胞的繁殖与修复[15]。但单一VSD在慢性DF治疗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超声水刀清创系统以定量超声波作用在人体组织,深入创面的深部以及窦道,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改变创面组织的功能、结构,及时清除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以及坏死组织,进而发挥良好的清创效果,同时可改善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杨帆等[15]研究中,接受超声水刀清创系统+VSD冲洗治疗的研究组(91.3%)总有效率高于接受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的对照组(77.1%)(P<0.05),与该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超声水刀清创系统+VSD冲洗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慢性DF患者采纳超声水刀清创系统+VSD冲洗治疗,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抑制创面渗液分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出现,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