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彬
东营市中医院眼科,山东东营 257055
糖尿病黄斑水肿,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1],在患者的视网膜中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情况,使眼底出现病变反应,这种并发症最为严重[2-3]。发生这种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素产生功能异常[4],持续发展会引发患者眼部组织出现异常,进而导致神经血管在微循环的过程中出现变化,从而引起眼部的营养以及视力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5-7]。微血管指的是患者微动脉和微小静脉间的小血管或者是毛细血管网[8]。该研究甄选2018年12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通过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在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治疗中加芪明颗粒药物联合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甄选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已通过东营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根据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规定,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处于Ⅱ~Ⅵ期;患者在其黄斑中心500μm的范围内,出现视网膜增厚情况;当对患者采用影像学技术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患者黄斑检查时,其出现荧光素的渗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在该院治疗前,经由其他医院治疗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中途退出临床治疗患者。
常规组:患者对眼部玻璃体使用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国药准字S20130012;规格:10 mg/mL,0.2 mL/支)注射治疗。让患者仰卧在病床上,采用盐酸奥布卡因进行麻醉处理,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扩瞳处理,在患者颞下角膜4.0 mm处的巩膜位置进针处理,患者经由玻璃体前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入0.05 mL的康柏西普药物,在注入完成后采用棉签按压的方式对针眼处按压处理。对处理后的眼睛进行包扎。在此次治疗完成后,每天对其进行眼药水滴眼液处理,4次/d,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药物治疗(国药准字Z20090036;规格:4.5 g/包)。对其进行冲服,3次/d,治疗周期为90 d。
对治疗效果的病例数进行记录,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不良反应发生;②有效:临床症状与入院之初相比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有轻微并发症的发生;③无效:患者症状并无明显缓解,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加重现象。记录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9]。记录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常规组小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复发时,其常规组指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复发时研究组(n=30)常规组(n=30)t值P值6.01±0.36 6.00±0.38 0.105 0.917 6.43±0.51 6.41±0.55 0.146 0.884 6.56±0.37 7.68±0.06 16.366<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水平对比,研究组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期,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水平比较[(±s),mm]
表4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水平比较[(±s),m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复发时常规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602.01±1.03 602.00±0.96 0.039 0.969 254.37±2.58 253.29±3.69 1.314 0.194 432.56±8.36 387.49±6.14 23.799<0.05
世界上三大致盲因素中,存在糖尿病视网膜这种病症引发的病变反应[10]。这种病症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这种情况发生是由于发生黄斑性水肿[11]。在患者发生水肿情况后,会造成视网膜出现间隙,由此引发患者视网膜间隙内液的液体体积逐渐增加,体积增加会造成患者的视网膜血管供血量减少,致使视网膜缺血[12-1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主要指糖尿病引发的黄斑中心凹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所致视网膜增厚,或者引发硬性渗出沉积[15]。导致此病症形成的原因包括糖尿病的病程,以及玻璃体脱离,妊娠和白内障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16]。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指其血视网膜发生屏障性破坏,其屏障有内外区分,当视网膜的内外屏障出现破坏情况,引发患者微血管出现渗漏,和视网膜的内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细胞外液聚集在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中间[17-18]。
在临床中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药物治疗时,随着药物浓度逐渐分解,其可能导致糖尿病黄斑水肿情况复发,需要对其再次治疗。由于在中医中糖尿病黄斑水肿主要为气虚,以及发生血瘀情况[19]。同时由于糖尿病不能彻底根治,因此患者病症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治疗,也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可增加患者血管疾病的风险[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对正常状态中的血管功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其出现不明原因的升高时,并且生长幅度较大时,会使患者黄斑区血管渗漏,并对新血管的生成产生较大的影响[21]。并且由于新生血管较脆,会导致出血等情况,严重时会引发失明[22]。相关治疗只能对患者疾病进行控制和延缓发展。当患者采用此项治疗方法后,会引发其患有和注射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眼内出血和感染等,当治疗措施不及时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容易引发患者失明[23]。
芪明颗粒主要由黄芪和葛根,以及地黄、枸杞子和决明子等药物构成。具有益气生津,滋养肝肾,以及通络明目功效[24]。其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单纯型治疗。患者使用此种药物治疗时,应继续服用基础降糖药物,以便有效控制血糖[25]。降低炎症反应情况发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稳定患者身体内的环境[26]。当患者服用此药物时,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脾胃虚寒者,出现湿阻和胸闷情况,或者痰多者不宜食用[27]。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在黄斑中心厚度水平治疗前对比,研究组和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期,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常规组小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复发时,其常规组指标大于研究组(P<0.05),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8]。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治疗时,采用芪明中药颗粒联合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糖化蛋白水平与病症有较大的关联性,对病症的复发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