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及血糖指标分析

2022-03-17 03:40邱彬玮钱小芳张瑶张丽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低血糖用量胰岛素

邱彬玮,钱小芳,张瑶,张丽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儿科,福建龙岩 364000

临床儿科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就是1型糖尿病(T1DM),且随着近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升高,其在临床中的发病比率也持续上升[1]。给予T1DM患儿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主要目标为补充胰岛素[2]。通过对血糖进行合理地控制及调整,能够使得患儿实现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水平,即HbA1c水平<7.5%[3]。但是针对T1DM患儿来说,这一群体较为特殊,其缺乏充分的认知能力、高运动需求量、特殊的饮食结构需求、有限的自制力等,都会对血糖目标的严格及有效控制产生障碍、不良影响[4]。所以,寻求一种更加易操作、便携、精准、简便的治疗方式,是患儿家长及儿科临床工作者的一项关注重点及热点。胰岛素疗法的两种主要方式为: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但是临床中较少见在T1DM患儿当中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66例T1DM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确诊并治疗的66例T1DM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中对T1DM的诊断[5];②患儿年龄<18岁且>10岁;③空腹及刺激后C肽水平≤200 pmol/L;④患儿家属均同意且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相关糖尿病慢性或急性并发症者;②既往使用过对胰岛素代谢及血糖水平产生影响的药物者;③合并应激状态者;④年龄≥18周岁者;⑤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11.2±2.2)岁;平均起病年龄(7.6±2.8)岁;平均病程(2.9±1.3)年;男15例,女18例;平均HbA1c水平(12.1±2.6)%。研究组33例,平均年龄(11.3±2.1)岁;平均起病年龄(7.5±2.2)岁;平均病程(2.8±1.4)年;男15例,女18例;平均HbA1c水平(12.2±2.5)%。基线数据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用量:纠正所有患儿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之后,改成皮下注射,初始用量:1 U/kg,门冬胰岛素是餐前胰岛素大剂量注射的药物,占全天所有总胰岛素用量的60%。CSII治疗的泵入速率依据不同患儿的自身血糖波动特点来进行调整,在全天所有总胰岛素用量中占40%左右;

注射位置:研究组每间隔3~5 d对引针位置进行一次更换,主要选择在腹壁位置,每次之间间隔约1 cm左右,避免在同一位置多次重复注射。对照组可选择多个不同的位置注射,如臀部及腹壁外上象限、大腿前外侧、上臂前外侧等,每次不同的注射点之间维持1 cm的间隔,对注射位置进行有计划的更换,避免在同一位置多次重复注射。

两组均抽取指尖血来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依据不同患儿的实际血糖值水平,对胰岛素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并对每天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收集,最终得到实现标准血糖所需要的总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的血糖控制指标情况。

②两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及差异。

③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生存质量(PedsQL)量表指标水平及差异。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使用PedsQL量表来调查两组的生存质量,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亚表:患儿及患儿父母;患儿部分包括5个不同的维度:交流、担忧、治疗依从性、治疗障碍及临床症状;患儿父母部分包括5个不同的维度:治疗、学校、社会、情绪及体力。评分方法为反向5级法,得分更低时提示患儿在该维度下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6]。

④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的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为(8.4±1.3)%,比对照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9.8±2.3)%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94,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耗时为(4.3±2.4)d,比对照组的血糖达标耗时(6.8±2.1)d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57,P<0.05);两组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指标情况(±s)

组别 HbA1c(%) 血糖达标耗时(d)胰岛素用量[IU/(d·kg)]对照组(n=33)研究组(n=33)t值P值9.8±2.3 8.4±1.3 18.694<0.05 6.8±2.1 4.3±2.4 16.457<0.05 0.8±0.2 0.8±0.1 1.032>0.05

2.2 两组患儿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对比

研究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分别为(8.3±1.4)%、(8.1±1.4)%,比对照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9.7±2.2)%、(8.9±2.4)%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2、18.02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对比[(±s),%]

组别随访3个月 随访6个月对照组(n=33)研究组(n=33)t值P值9.7±2.2 8.3±1.4 17.452<0.05 8.9±2.4 8.1±1.4 18.021<0.05

2.3 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症状(28.4±2.5)分、治疗障碍(10.2±1.2)分、依从性(9.5±1.4)分、担忧(8.3±1.4)分、交流(6.2±2.1)分、总分(60.3±3.3)分,比对照组患儿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症状(31.4±3.2)分、治疗障碍(13.1±2.1)分、依从性(11.1±1.6)分、担忧(10.5±1.7)分、交流(7.9±2.1)分、总分(75.2±5.9)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2、17.635、16.152、19.845、17.032、17.984,P<0.05)。

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父母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体力(18.2±2.6)分、情绪(8.2±2.3)分、社会(10.1±1.6)分、学校(9.8±1.8)分、治疗(10.2±2.1)分、总分(56.9±2.2)分,比对照组患儿父母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体力(21.2±3.2)分、情绪(10.9±3.5)分、社会(12.7±2.3)分、学校(12.2±2.1)分、治疗(12.5±2.6)分、总分(68.5±2.6)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2、19.032、17.452、19.021、17.452、19.354,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s),分]

注:组内比较a P<0.05;组间比较b P<0.05

组别时间症状治疗障碍依从性担忧交流 总分对照组(n=33)研究组(n=33)治疗前(治疗后)a治疗前(治疗后)ab 39.6±4.6 31.4±3.2 39.9±4.8 28.4±2.5 15.3±3.3 13.1±2.1 15.4±3.5 10.2±1.2 15.2±2.2 11.1±1.6 15.3±2.4 9.5±1.4 13.3±2.1 10.5±1.7 13.4±2.2 8.3±1.4 10.2±2.7 7.9±2.1 10.3±2.8 6.2±2.1 93.2±4.4 75.2±5.9 93.3±4.5 60.3±3.3

表4 两组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对比[(±s),分]

注:组内比较a P<0.05;组间比较b P<0.05

组别时间体力对照组(n=33)研究组(n=33)治疗前(治疗后)a治疗前(治疗后)ab 26.9±4.3 21.2±3.2 26.8±4.5 18.2±2.6情绪13.6±4.3 10.9±3.5 13.7±4.5 8.2±2.3社会15.8±3.6 12.7±2.3 15.9±3.3 10.1±1.6学校16.1±3.3 12.2±2.1 16.2±3.5 9.8±1.8治疗 总分15.1±3.5 12.5±2.6 15.2±3.3 10.2±2.1 88.3±6.8 68.5±2.6 88.5±6.5 56.9±2.2

2.4 两组患儿发生低血糖对比

研究组发生低血糖比率水平为(3.0%),比对照组的发生低血糖比率(24.2%)显著性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对比[n(%)]

3 讨论

T1DM在临床中的发病比病率增长速度十分快,逐渐成为儿科临床中的研究关注重点和热点[7]。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后的HbA1c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耗时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短(P<0.05)。胰岛素泵能够跟糖尿病管理软件之间进行互相融合,从而使其能够尽可能的与人体正常生理情况的胰岛素分泌相接近[8]。而持续小剂量的胰岛素输注,能够有效的补充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的所需胰岛素,简化每天需要多次进行注射的复杂操作程序,从而能够更加便捷的控制血糖[9]。

一项针对糖尿病患儿的家庭责任问题研究指出,在所有家长通过胰岛素笔来完成胰岛素注射的人群当中,有约36%认为每天为孩子多次注射胰岛素的主要责任是父母[10]。但是在使用胰岛素泵的家长当中,仅有17%左右认为自身有监督患儿注射胰岛素的责任[11]。由此可知,通过不同胰岛素干预治疗方式可以影响家长的投入关注及精力。研究指出,在患儿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家长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12]。从某一方面来说,使用CSII治疗T1DM患儿,能够使得患儿家长更为简单的对患儿进行监督护理,从而更加便捷的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13]。

有时患儿及患儿家长不能及时的认识并辨别低血糖的相关症状,只能够通过对血糖值水平进行监测来进行判断。低血糖的相关预测因素包括:高水平的HbA1c值、低血糖病史、糖尿病较差病史等[14]。对T1DM患儿使用CSII治疗,其不仅能够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还可以降低胰岛素用量[15]。但是该研究提示,两组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发生低血糖比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对T1DM血糖控制产生限制的一项主要因素就是低血糖症,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及比率跟T1DM的病程之间存在关系,病程越长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随之升高[16]。通过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无法对疾病过程进行逆转,仅仅可以通过对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及严格控制,持续摸索并总结在运动、饮食及胰岛素用量方面的情况,从而使得自身的血糖水平维持正常,避免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及比率[17]。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杨宏[18]的研究指出,对小儿糖尿病患儿68例,依据就诊顺序平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结果提示,研究组使用意外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P<0.05),研究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为(4.87±1.20)d,比对照组(6.30±1.33)d显著更短(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22±2.55)d,比对照组(10.31±2.37)d显著更短(P<0.05);该研究指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更加理想,血糖控制效果更好、起效更快。

综上所述,给予T1DM患儿使用CSII治疗,可以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HbA1c水平,且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T1DM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及比率较低。

猜你喜欢
低血糖用量胰岛素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