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环境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措施

2022-03-16 20:56李广勇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新课程管理工作

李广勇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学校应该将管理创新置于重要地位,抓住教育发展契机,保障教育管理有效发挥社会效益。

一、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管理是重要的教育工作内容,不仅要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服务好学生的素养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回应区域群众、家长对教育的关切。因此,教育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夯实理论基础,把握管理发展方向。

首先,夯实教育管理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理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现实、指导实践;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注重过程创新和制度规范。

其次,坚持人本思想。教育活动是人才培养活动,教育管理过程也是学生成长过程,小学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教育管理应该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特征与实际需要,尊重学生和教师,而不是让学生单向适应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发挥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再次,坚持教育性研究。教育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教育,通过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校的社会价值。小学阶段,教育管理应该遵从客观规律,关注实践的渗透性和教育性,合理、科学地统整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1]

二、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现存问题

(一)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是很多学校依然面临严重的管理问题,采取落后的行政管理方式,即刚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垂直性,兼具权威性、时效性以及强制性,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主要以下达命令和制定相应制度的形式进行管理。新课程环境下,传统管理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严重制约人性化、民主化理念的有效落实,同时阻碍了学校各部门发挥协同创新作用。[2]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一段时期,但从管理实际来看,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依旧,小学教育管理依然处于摸索阶段,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体系封闭,大部分学校仅采用内部管理方式,即学生在学校内部接受教学管理,缺少与家庭、社会的有效联系,致使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相关部门无法及时有效接收学生反馈信息;第二,管理体系缺少合理有效的质量监测方式,良好的质量监测是优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小学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对管理内容、管理目标、管理措施进行检查,无法发挥组员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忽略了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3]

(三)教学管理质量不高

教学是小学教育管理重要环节,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教学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思想认识不够,管理流于表面,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管理内涵与特点理解片面,管理内容单一,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侧重于成绩管理,对部分学生特殊技能以及行为缺少合理有效的引导与规范,“唯成绩论”管理理念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导致管理成效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管理素质不高,学校无法提供有效激励机制,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薄弱,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应用策略

(一)转变管理方式

新课程环境下的教育管理不仅是人的管理,也是文化的管理。小学教育管理方式应该转变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逐渐采用柔性管理方法,即在落实教学管理时,以人为教学管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管理工作可持续进行,进而发挥教育管理的社会效应,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关注规章制度的人性化。从个体角度出发,小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状态,例如,小学阶段统一穿校服,学校配备学习文具等,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教学管理发挥创新价值。此外,从学习行为层面分析,在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个性化,要求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4]

(二)完善管理体系

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促进小学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者要根据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从两个方面入手完善管理体系。第一,发挥联动效应,学校与家庭、社会进行深入合作,为掌握小学生学习动态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延续,如果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脱轨,便无法保障学校教育管理效果可持续发挥效用;通过家校联合,如教师创建班级群,及时在群里公布行为规范相关守则、教学内容、学生在校表现等,引导家长进行管理接力,将学生对管理的态度、观点、认识程度及时向教师反馈。[5]同时,应该注重社会组织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如学校与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的场所展开合作,社会单位将学生出入信息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第二,创新管理体系质量监测方式,一方面采取随机监测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检查相关管理工作,增强公平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拓展监测渠道,从单向检查升级为互相检查以及自查,以此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

(三)优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由教师主导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壮大管理力量,建设优秀教师队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深刻理解新课改教育内涵和教育管理核心要素,摆脱传统的“唯成绩论”思想束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另外,教师要重视提升教学专业性,实时汲取前沿教学理论,充分认识自我定位,分析专业领域优势和不足,积极完善不足之处,发挥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提供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6]

综上所述,新课程环境下,对小学教育管理实施创新改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落实。因此,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创新管理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夯实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全面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管理体系以及提升教学质量,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新课程管理工作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