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实践

2022-03-16 20:56周庆红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效应记忆

周庆红

轻教学理念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M·朗(James M Lang)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的一个概念,[1]它旨在通过对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微小但有效的修改来推动教育的积极改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细节,将“轻教学”方法自然融入课程设计、课堂及与学生的沟通当中。提取效应、专念练习效应、自我解释效应、积极情绪效应等,都是实际教学中“轻教学”运用的有效策略。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轻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渗透实践与运用。

一、提取效应:让知识记忆更扎实

人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空间巨大的存储室,里面可以存放许多东西。但是要快速找到记忆中的你所需要的东西却很困难。[1]30因为你想从记忆中提取知识,就必须先进行记忆提取的练习。记忆是思考的结果,记忆练习次数越多,那么在未来记起这些东西的概率也就越大,当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就能很快地把它提取出来,从而加强和提高记忆力。记忆提取的练习其实就是“有针对性的重新学习”,利用提取效应的作用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知识记忆更扎实。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开场提问,或是在下课前对本节课学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都是最简单、快速的提取练习形式。而且经常使用,就可以使记忆提取练习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古文《伯牙鼓琴》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先让学生回忆以前都读过哪些文言文;学生经过思考,激活大脑库存,很快回忆出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同伴的相互补充中,提取出学习小古文的众多方法:借助注释、反复阅读、与同学讨论、查字典、利用插图、联系上下文,等等。无论是站起来回答进行显性练习,还是没有站起来进行隐性提取,这个过程都一样有助于学生后期的知识记忆,从提问中得到收获。随后,教师的一句“那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就会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将此前提取到的一些小古文学习方法自觉地运用起来。

二、专念练习效应:让知识理解更透彻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林厄姆提到:“任何一项心智活动,如果不进行广泛的练习,是不可能熟练掌握的。”[1]119无论教师想教给学生怎样的认知与技能,并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都应该安排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并且反复多次进行,才能达成目标。这也就是埃伦·兰格提出的“轻教学”理念的专念练习效应。进行专念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然后把任务与方法进行分解,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师进行及时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的专念练习,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读写技能和策略的重要时期,而这种阅读技能和策略都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习得和培养。学生要掌握阅读及回答问题的技能,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流范式,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有序的过程之中习得,就会产生使用的欲望。通过这样的专念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就会趋向规范、丰富、深刻,也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时候,教师常会问学生:“说说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回答:“先回答哪个词用得好,再说好在哪里,然后说如果用什么词,不好在哪里”,这样的回答突出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课堂上要加强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全班分享互动。这样多元的、明确的、有一定范式的互动交流,经过多次、反复的专念练习之后,学生就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最终达到共教共学、共创共生的教学效果。

三、自我解释效应:让学生学习更主动

自我解释是一种重要的、有益的“轻教学”策略。当课本上的解释不全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自我解释来帮助学习者填补空白,作出推断,以有效的方式学习;当学生遇到教学材料中的内容与自己已经存在的思考模式有冲突时,可以帮助他们修正错误的理解,从而促进对知识的领悟,做到知行合一。掌握“自我解释”技能,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教学中,在讨论应不应该把这条鱼放掉时,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自我解释”的机会。只有听到学生的“有声思维”,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当听到学生的观点背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不能迎合,而要扣住文本,利用同伴学习的力量,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思辨活动,把课堂气氛引入新的高潮——“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如果照同学们说的去做,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教师以此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辨从混沌走向清晰,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走向灵活与深刻,懂得遵守社会公德是自觉行为,是做人的基本操守。不管有没有人看见,只有大家都遵守了公德,社会才有秩序。如果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得失,漠视规则,社会就会乱了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思维冲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自我解释”的机会,促进他们更好地自我理解,避免错误的理解,主动回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四、积极情绪效应:让学生学习更持久

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爱好和学习动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爱上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但是教师日常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激励性举措,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和持久力,从而帮助他们学得更好,这就是积极情绪效应。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林厄姆说过:“人脑好像特别容易理解和记住故事,心理学家有时还把故事称为‘心理上的优待’,意思是说人脑在记忆中对待故事与对待其他内容不同。”[1]176好的故事可以唤起情感,还可以让人变得快乐。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和兴趣,笔者喜欢读书或者讲故事给学生听。听着听着,他们就会喜欢自己去看书了,从而其语文能力也就慢慢发展起来。受到《朗读者》电视节目的启发,笔者每堂课都会提前进教室,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林清玄散文集》中的文章给学生听。朗读前精心选文,先做个开场白:“今天我为某某朗读”,或者“我把这篇文章读给某某”听,然后开始朗读。每一个学生的眼神是那么专注,听完还有余兴未尽的感觉。大概过了一星期,就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也想朗读。”笔者暗喜:“好呀!明天就你来做朗读者吧。”于是,之后的朗读者就有学生来担任了。渐渐地,我发现教室里大部分同学都在捧读《林清玄散文集》了。这就是听人朗读故事产生的积极情绪效应,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热情。

实践证明,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教师对教学的热情程度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惊人的关联。教师在学生面前,对所教内容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感觉到强烈的情感时,他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都会明显提高,思维也更富有成效。同时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下去,让他们的学习更持久。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效应记忆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