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法权
(泗阳县临河镇大兴小学,江苏 泗阳 223700)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统一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任务,随后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但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每一名学生处于的教学阶段都有所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思维设立统一的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两极分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灵活利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教育工作,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个人基础之上获得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教学目标,所以教师教学方法很难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创新与改革,学生仍然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下降。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导致数学课堂枯燥、学生参与率不高的主要问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讲解层次,很难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思维见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生本教学理念是在小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改革方向,生本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以学生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仍然以个人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认为只需要自己完整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全面详细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并未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依赖感较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虽然学生学会了某一题目的解答方式,但是如果题目条件稍微变化,学生就很难再一次进行详细的解答。
在小学教学阶段每一名学生,由于其生活背景和成长阶段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会展现出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表现。再加上每一名学生的数字感知和思维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单纯依靠统一化的课堂教学,必然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教学活动。同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认知水平都有所不足,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每一次教学面对的学生是所有集体学生,所以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这样就导致在班级学习活动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学习后进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较高,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学习优等生则认为为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很快将会失去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教学内容,避免统一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在个人基础之上获得不断地提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分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强化针对性分层教学模式中,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展现,加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分层教学弥补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从而实现学生强化学习效率的目标。
再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进行分层。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活动,并且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任务都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转变成为个人主动地思考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更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分层化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层化教学想要合理展开,那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而进行分层的依据,需要教师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更加深入,就能够结合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从而设置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并且分层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其个人基础之上对数学知识加以探究,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在不断地练习和训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课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其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层、科学的分层,提高教学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分层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全面分层法。该分层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的主要分层依据,除了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需要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观察进行差异化分层。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潜能,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动态分层法。该分层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期的跟踪考核,做好学生的动态学情分析,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或者突破了教师的分层,教师则应当及时调整学生的分层,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上调或下降,以此避免学生的发展受到教师分层的限制。
最后,保密分层。分层教学法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得到实际的应用,但是教师应当注重分层的保密,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够让学生得知自己正处于教师某一个分层层次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信心,并且还能够避免高层次的学生出现骄傲自满心理,也能够避免低层次学生知道分层结果而自暴自弃。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一个整体和谐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应当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分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存在预习结果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目标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层次有所不同。对于学习较好的学习分层来说,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白分数的概念和应用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而对于学习层次处于中层阶段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概念和应用,巩固知识的记忆。而对于后进生层次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应用情况,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但是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作业,那么将导致部分学生会认为作业难度较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应较大,长期如此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面对相同的作业先进生认为作业难度较低,所以可以快速完成作业,而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往往是缓慢的,甚至是错误连篇。长期如此,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将会获得教师的关注以及较高的成绩,经常会获得奖励,容易变得骄傲自满,而学习能力有所不足的学生将会很难获取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这样学生将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加以否认,失去学习信心,甚至会对数学教学产生负面情感。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作业,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定的开拓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和自我挑战;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则需要减少重复性的概念练习,为学生多布置一些晋级作业;最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和趣味化作业,尽可能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正确面对作业,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简单方程式的教学中,对于熟练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而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意义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布置分层化作业,使每一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学习分享活动,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登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自主思维认识。这样学习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分享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学习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感知的复述与讲解,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与他人的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将会很快意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学习他人的学习方式,为个人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分享中需要重点引导学习后进生了解,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分享中教师应当多让后进生进行发言,并且结合其他同学的发言,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修正和促进升级。
趣味性分层教学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分层化教学方式。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需要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加以强化性训练,打好基础的同时让学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个人学习潜能。
随之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分层。在完成小组划分之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案例,深入剖析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可以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内容。以“表内除法”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对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展开学习之前首先观察教师给出的教学PPT,在教学PPT中展示不同的实际事物,随后利用实际事物进行算法的演示,这样通过更直观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善于背诵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学生讲解除法概念,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在学生背诵概念的同时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如“快速计算比赛”,在学生基本学会记忆除法概念之后,教师随机在该层次内提出除法计算式子,随后让学生进行心算,比一比哪一名学生算得又快又准确。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与尝试,将会很快记住除法计算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互动,才能够时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只会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认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答出教师的问题,该教学现状说明教师的课堂提问内容并未做出有效的分级化设计,导致所有学生必须要面对统一的教学问题。所以为了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建立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分层化的课堂提问设计,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而对立于相对简单的并且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则让学习后进生进行回答,教师再给予每一阶段学生针对性引导和点拨,就能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互动。
例如,在“图形旋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体,随后为了调动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向这部分学生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如“生活中物体通过旋转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让学生以更直观的角度观察问题并总结物体旋转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内容相对简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同学谁能在方格纸上按照条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难度较高。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回答出其专属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不同特征,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做好教学分层,保证每一名学生处于个人学习层次基础之上进行学习,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且具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学生构建高质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