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 10:15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陈 章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使用将会更纯熟多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方案就成了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该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提出科学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可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构建高质量课堂。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基本教学环节

(一)减少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以更加全面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很少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感知。而在该教学方法引导之下,教师则应当减少讲解,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加以探究,展开各种独立学习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就不再是上下级的知识传输关系,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与自己共同探索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想要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活动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融入课堂展开独立思考。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就成为该教学方法下重要的教学策略。

首先,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互动。学生个人学习能力薄弱,但是在小组学习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互动,就可以实现思维共享、学习共享的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习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将不再是教师,将会放下对于教师的敬畏情绪,可以尽情在小组内部进行畅谈。也可以避免学生与教师单方面信息传递的弊端,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学生与教师创设更多合作交流机会。

最后,小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探索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趣味性,从而达到更深入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三)加强教学引导,加深学生学习深度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自主学习起来相对复杂,难度较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此时教师就需要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加以针对性讲解和点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生成自主学习内驱力,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走得更远。

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方法下三个教学环节,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教学开展的基础,而小组学习讨论是教学活动的枢纽,帮助学生深入解读知识,最后教师引导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理解。三个环节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才是该教学方法的教学准则。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习兴趣不高

在初中教学发展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整体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低下。通过对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两种主要的原因。第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兴趣下降。第二,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不高,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导致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严重拖慢了整体的教学进度,学生也无法在其中吸收较多的新知识。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就是要进行优化改革,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自学引导、主动讨论、正确引导,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较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独立思考意识不强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独立自主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教师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固化思维严重,教师以“保姆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降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例如,在基本的数学方程计算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举例出多道方程公式,让学生进行计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直采用个人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则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一旦教师停止指导,学生的思考则会停止,大大降低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或者是解题思路,让学生独立完成方程计算,这样才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三)教学灵活性不够

在当下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不够,教师并未灵活转变教学的方法,导致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不足,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教师仅仅只是让学生认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学内容十分单一,使学生无法将这些基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知识的应用价值降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必须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熟悉概念内容,忽略了正确引导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概念的认知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并未灵活地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中,这使得学生在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下降。为此,在当下的发展中,建议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技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正确的引导,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加深基本数学概念内容的理解,将各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关联,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的成效变得更加显著。

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主观学习思维和个人学习见解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学任务不应当单纯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知识出发合理增长个人学习见解,调动学生充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完成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对该教学理念贯彻有所不足,很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学生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所以提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被人们广泛关注,得到阶段性教学成功。

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合理应用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将课文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只能够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学生缺乏主观理解和个人思维的表达,所以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一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活力。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情况,教师则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落实“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区别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兴趣爱好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多元化问题,而学生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当让学生对问题展开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平行线性质”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三线八角的特殊图形,让学生观察角与线的相对关系,随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构建三线八角图形,这个特殊的图形有哪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掌握角与线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和质疑,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成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初中教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这时学生就会在小组内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分式加减法”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活动教师只为学生讲解计算法则和相关公式,这样的教学活动相对单调枯燥,学生很难认识到该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将生活事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完成对于知识的探索。如“有一条路需要建设甲工程队单独修路,需要X 天乙工程队单独修,要比甲队多用Y天,那么甲乙两队合作多长时间能够建设完成?”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画出示意图,这样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采用合作学习法,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数学作为一门相对灵活的教学科目,每一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开拓学习思维,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每一名学生不同的学习理念进行合作与探讨。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将会根据他人的学习思维完善个人学习思路,深化学生记忆与理解的同时,拥有更全面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判断圆的相关位置和条件,学生通过主观认识和思维对知识加以探索总结。最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学习分享,这样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思路将会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同时强化学生学习地位,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四)以学习技巧教学为主,提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掌握高效化的学习技巧,有效保障学习的质量。初中数学知识是理科知识的基础,其中需要应用到许多的基础数学理论,学生必须掌握对应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含义。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认知不够深入,使得方程解析时,无法准确地分析出其中的规律。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技巧的传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具体数学逻辑。首先,将二元一次方程简化成为一元一次方程,x+y=8;5x+3y=34。将x+y=8 转变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就是y=8-x,将该方程式带入到5x+3y=34 中,得到5x+3(8-x)=34,直接将方程式进行解析,即可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x=5,y=3。通过简化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在掌握了这种解题技巧之后,学生可以加深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在课后的独立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技巧,进行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开展课前预习,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

数学本身就是一本逻辑性、灵活性较强的学科,通过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只有正确认识到数学中的逻辑和规律,引发出自己的思考,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课前预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前预习的开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学习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讨论交流中获取答案,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进行预习探讨,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以及方程的主要解法。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方程解答,加强自身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认知,遇到问题时多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总结核心问题,探讨重点知识,充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主观认识,以此来为学生打造高质量课堂。

猜你喜欢
自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