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

2022-03-16 02:48:23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聋校聋生

叶 青

(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 浙江 金华 321000)

职业生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形式,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够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现如今我国尚未出现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与教材,而对于这些身体有缺陷的聋生们,在教育中越早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越能让他们更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自力更生,实现自身价值。试想如果在学科教学中能够合理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对于聋生简直是雪中送炭,是聋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将对聋生未来融入社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是聋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校语文课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和教育部(2017年)审定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通过分析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能够对这些人物有所知悉。通过对人物的了解,进而了解人物所代表的某种职业类型,规划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重点在于了解各色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初步认识自我,规划职业蓝图;鼓励积极尝试,建立职业自信。

1.了解各色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根据年龄,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职业发展相匹配,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五阶段。其中成长阶段为0—14岁,此阶段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此外,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人生不同年龄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为0—18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了解各色的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必不可少。

在聋校义务阶段教材中设计了不同的职业描述,例如教育部(2017年)审定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4课“王老师在上课”首次出现“教师”这个职业,第15课出现“工人”此职业,并配有清晰的工人图片。而在教育部(2017年)审定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课、学习园地一(日月积累)出现了“教师”不过此时的场景是在校园不是在课堂内,同时传达出教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及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第9课提出“工人”这个职业,在上册了解工人的形象后进一步说明工人的职责是做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三册出现“炊事员”这一职业,配图说明炊事员在厨房劳作的场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三册出现张医生为王小松涂红药水的短文及图片,提出“医生”这个职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13课《赛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一文中描写了“运动员”与“教练员”两个职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第2课《不要在马路上玩》通过紧张的场景提出了“驾驶员”,以此也说明驾驶员一职需要细心,以免出现交通事故;第16课《自选超市》一文通过描写出门时“营业员”用计算机很快计算出价格的情形,让聋生了解到“营业员”这一职业及其工作任务;第19课《聪明的华佗》通过名医华佗的传奇事迹,使聋生明白“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选读课文20《壶盖为什么会动》通过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引出职业“科学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4课《王冕学画》通过讲述王冕勤勉学画的故事,传递聋生想要成为“画家”是需要勤奋练习,不懈坚持的。另外教材中还设计、编排了饲养员、教育家、民警、裁判员、发明家、护士、农民、辅导员、地质学家、猎手、书法家、生物学家、戏曲家等职业的相关文章,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职业跃然纸上,让聋生真切的感受到各类职业别样的魅力与不同的使命。教师在教授有关“科学家”这一职业的课文时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册第4课《爱因斯坦小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可以刻意并大胆的进行课后延伸恰当地引入课外知识,可以介绍现代高科技产品和知识,引导聋生在学习中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或制作各式各样的力所能及的、高科技的产品,如此便能潜移默化的使聋生对科学家这一份职业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情,继而对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很好的培养了聋生的职业意识。“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亦或者是普通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在聋校的教材中如第十八册阅读材料《勤能补拙》介绍了著名的京戏大师梅兰芳、闻名世界的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成功故事,让聋生们意识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分才,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教材的教学还安排了其它各行各业的成功的,让聋生能够通过课文认识更多的职业并了解这些职业对社会的作用。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存在许许多多职业形象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挖掘,不断引导聋生了解各色职业,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2.初步认识自我,规划职业蓝图。

聋校的语文教学需要设计丰富而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来完成语文教学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使语文学习从语文学科迈入其他学科领域,从语文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课堂延伸,组织开展活动,让聋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认识自我,探究自我,客观的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特长与缺点,清晰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会理解尊重身边各色职业群体,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

例如在教学教育部(2017年)审定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课教师在巩固句式上进行延伸,通过图片、幻灯片、教师角色扮演(农民、老板、发明家、医生等)扩大聋生的职业视野,启发聋生对劳动事业的好奇心,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并引导聋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进行角色扮演,进行粗浅的自我探索。

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八册第12课《求职信》在正文部分的教学中鼓励聋生从德、才、学、识和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内化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可制作课件分享并组织聋生讨论社会中各色职业的现状与职责,引导聋生根据自身条件、个人兴趣、社会环境等规划自身的职业蓝图,外化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最后进行习作训练:自荐信的撰写。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聋生的自荐信来获得更多关于聋生的有价值信息,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更好开展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

聋校义务教育中语文课堂通过图文的形式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很符合聋生特点的途径,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认知、职业认知随着知识的积淀不断更新,更有利于聋生重新审视自身,调整职业规划蓝图,使“现实我”向“目标我”迈进,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平等意识,鼓励积极尝试

聋生由于身体的缺陷,不能完全体会:职业无贵贱之分,每一份职业都是神圣的类似的理论,因为听不见,所以生活中总以视觉优先,自然认为穿得光鲜亮丽的职业必然高尚,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工作必然值得崇尚,甚至有可能出现对马路上的环卫工人产生鄙夷等,而语文教学正是通过文字(视觉)传递给聋生正确的职业观,树立职业平等意识。语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职业或人物传记等书籍,在书籍中成百上千种职业活跃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并定期召开读书分享会,让聋生讨论分享,提高职业认知与职业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中,低段的日记,高段的作文,写话、写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例如习作“我最敬佩的职业”,教师鼓励聋生大胆尝试各种职业,利用周末或者假期亲身去感受这份职业的“重量”,体会民警为人民服务的一天,感受医生救死扶伤的一天,与环卫工人一起劳作的一天等。语文课堂是传递知识、爱与正能量的场所,在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时,要鼓励聋生积极尝试,树立职业平等意识。

职业生涯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教育与现实社会相脱节的现象,改善升学与就业脱离的状况。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身体受限的聋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在聋校义务教育中语文学科的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它能拓宽聋生视野,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能让聋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在“做中学”目前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将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聋校教师不断摸索前行,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聋校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04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考试周刊(2016年46期)2016-06-24 14:01:46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0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亚太教育(2014年7期)2014-05-30 00: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