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
[摘要] 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一个各种要素不断建构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内在自觉和自主发展。作为青年班主任,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史,从回望学生时代中接续成长能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待来自我们和孩子们的问题,在拥抱与解决中收获多元成长。自觉上下求索,掌握时间管理法则,求术与求道并进,推动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专业成长;青年班主任;个人生活史;自觉学习
无论是对于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都是一个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一名学科教师。双重身份,意味着日常工作的繁重与艰辛,也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成长中将面临诸多挑战。班主任专业成长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自我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体现着班主任对这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如何促使自己成长?有哪些方式能够更快地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准?作为一名90后青年班主任,我也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带去思考与启发。
一、回望学生时代,接续成长能量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哲学领域热烈探讨的话题。不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从中我们都能看到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而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个人专业发展与个人生活史也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们有长达16年的受教育经历。在这十几年里,我们以学生的视角观察、获取到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处理、课堂管理方法等知识,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它们潜移默化地被加工重构,成为我们教育知识系统中一种隐性的、“直觉式”的、“前科学”的教育认识。
这份影响联结着教师的过去、现在(当前对教育的主张与看法)以及未来(以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对未来行动的预期与行动)。作为一名90后青年班主任,我一方面要适应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同时还要面临因经验不足、理论向实践转化能力不足、学科教学能力欠缺等带来的多重挑战。因此,在日复一日的应接不暇中,便本能地选择用“直觉”来处理问题。而这份“直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受教育经历的影响。伯洛(Bullough,1989)曾专门提出:新教师教学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影响。多项研究也都验证了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作为青年班主任,我们应该用好这个宝贵的成长资源。
1.带着反思,回溯过往
回望自己的学生时代,不是单纯地回顾与回忆,而是带着反思,对其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澄清与审视,给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信念一次重新解读的机会。小学生活留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愉悦。那个时候的我,成绩并不优秀,甚至还喜欢恶作剧。但在整个小学生涯中,我丝毫没有觉得老师不爱我,同学不喜欢我。就连我做恶作剧、小错不断的时候,老师都是耐心地引导我。这份爱对当时的我而言并没有引发特别的思考,但如今再去回顾这段经历,能真切地感受到小学时期的老师不以外在成绩评判学生,公平地爱,耐心地指导,对我的一生,甚至对我的教育观念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如此幸福的学生时代。但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老师都曾有过不那么幸运的经历,甚至至今都记忆犹新。那我们要更加清醒地审视这段经历,提高认识,走出“直觉陷阱”,减少这段经历对我们如今教育生活的潜在影响。
2.抓住关键,建构意义
这里的“关键”指的是在我们的受教育经历中,对我们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或者人物。尤其是“重要他人”,他们的品质、语言、思维方式等对于我们的教育理念、职业理想、教育行为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唤醒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事件,反思并重构意义与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的专业思考。著名思维学家张光鉴也曾论证过:学生在无形中会以自己心仪的教师为榜样,如果不做哲学反思的话,就会将此带到职业生涯中,影响自己的教学成效和专业发展。我的受教育经历中就有这样一位“重要他人”,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高中时因为我突发神经性疾病,没有办法坐着听完一整节课。他便在办公室给我准备了一个躺椅,让我能够听半节课再去办公室休息半节课。因为学校离家很远,开车需要近两个小时,为了多休息,我一直住校,因此,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是班主任骑着电动车带我往返于医院和学校。因为他的陪伴和鼓励,多次想要辍学的我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我的高中班主任對我的影响非常大,他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从此,我的心中便种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我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向着老师所做的方向(生命与生命的共生)前行。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各种要素不断建构发展的过程,而生活史在其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青年班主任,停下来回望与审视、唤醒与重构,你也可以从自我对话中寻获成长的能量。
二、转变问题看法,收获多元成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经提出一个法则,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费斯汀格法则”。法则的内容是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命运不是决定于你的遭遇,而是决定于你看待遭遇的角度。
1.善待我们遇到的问题
2013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带着满满的热情,来到一所公办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然而,在工作的第一学期,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我一次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能力,埋怨、失望、无奈充斥着我整个教育生活。
这段经历要从我接的第一个班说起。这是一个融合班级,班级由几个智力障碍、语言功能丧失、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的特殊孩子和20多个普通孩子组成。这样的班级对于当时年轻、没有经验、能力不足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便我用全部的爱心、耐心、精力去经营这个班级,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这个班级的建设任务就会异常艰巨,更何况是好几个。信心与希望最终在一次次评比、一次次怀疑中被击碎,放弃的念头屡屡出现在脑海中。
这是我初为人师时面临的巨大困境,如果就此放弃,也许我的班主任生涯就此结束了。又或许,迫于学校的要求,我浑浑噩噩、年复一年地机械化工作着。幸运的是,当时的我没有就此止步与沉沦,而是在忧郁中选择了再启程。
问题换一个视角看待,也许就是成长的契机。从那天起,我便开始思考班级究竟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一个相对特殊的班级是否依然沿用常规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班主任的教育生涯中重要的是面子还是其他?因为有了这样的追问,所以才有了后来我们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向阳”,才有了被百度词條收录的“放学抱抱”的暖心故事,才有了几年来班级所有活动“一个都不能少”的师生约定,才有了那么多再回忆都倍觉温暖的故事。从此,班级成为安放“温暖、满足、宽容”的生命场域,每一个生命在其中自在生长。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班级,我才得以在班主任生涯之初就开始思考这些重要的话题。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班级,我的教育生活才如此充盈与多彩。
2.善待孩子们的成长问题
在繁杂、忙碌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害怕面对学生的问题。但其实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对生命的积极意义,拥抱与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共成长的过程。在我任教的经历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口齿不清,人很高大。小学阶段第一篇日记是一幅小漫画,远处画了我,说着:“孩子来玩!”近处有个小娃娃坐在垃圾桶里,自言自语道:“我只配坐在垃圾桶里。”旁边有几个大人模样的人说着:“呆子!”这个孩子从开学第一天就是一个“问题制造机”。每天都有老师和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跟我告状,说这个孩子欺负他们、上课捣乱等等。当时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处理他的问题上。
一个年轻班主任的班级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真可谓雪上加霜。当时的我没有放弃这个拥抱问题的机会,我始终在思考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背后究竟是想表达怎样的成长诉求。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带来的不再是抱怨,而是积极应对。为了更好地了解他,我多次上门家访,了解他的成长故事,帮助他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我积极报名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员培训,提升我个人帮助他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帮助他的家庭,我在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时,与妇联组织结缘。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增加了日常工作,占用了极大的精力,但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减负。他的心灵得到抚慰,家庭矛盾得以缓和,问题行为也逐渐减少。我的教育指导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得以提升,不光是对他,对班级所有孩子的帮扶都更能找准方向,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因此与社会多样的资源相遇,为后来外部资源引入班级奠定了基础。
我们无法预料会与怎样的生命相遇,我们无法预料每一天会发生怎样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当问题来临时,放下抱怨、敌对,拥抱它,感谢它,在与问题的回旋中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当然,拥抱问题并去解决,这是一种成长。但如能预料问题,提前做好前置教育的铺成,更是对我们的挑战与促进。
三、自觉上下求索,助推专业成长
魏书生曾说过:“老师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慢慢耗尽自己能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教师知识有存量,又得有增量,这样才能照亮别人、发展自己。”而班主任这个岗位又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其专业化发展需要有外在支持,但更需要我们内在的自觉和自主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比一般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教育专家有着不同的阐述,但大都包含以下核心要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理想等。
作为青年班主任,我们要做好个人班主任成长规划,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自己的长处与薄弱环节。结合区域、学校、班级等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班主任专业成长目标。有了目标后,我们还需要设计并选择我们的专业成长路径与策略。成长路径有多个渠道,入职后的各种实践培训、多媒体时代的网络课程、学历进修、课题研究等。
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蓝图的绘制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自觉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实践。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我觉得以下几点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1.学会时间管理
做了班主任,我们会发现每天的时间都被满满的事情充斥。但如果我们只是忙于应付紧急的事情,而忘记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成长的机会也会因此而失去。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时间管理的效力,最终走向时间管理自觉。计划是管理的基础。我自己在工作中每月、每周、每日都会制定相应的计划表。这份计划表不只是我个人的,还是整个班级的,其中包括我自己的学习安排、班级活动的计划、家校沟通的安排等。以抓大放小的原则,将重要的事情固定下来,班级所有人共同去推进,这样就不会在紧急事情的处理中茫然失措。此外,除了利用日常碎片化时间,我还会在寒暑假等比较长的时间中安排系统学习,如自修中国大学MOOC课程、参加区域组织的系统培训等。整段时间的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对于在有限时间里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求术与问道并进
在平时和同仁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于优秀班主任的策略总结类的书都非常感兴趣,而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兴趣较少,甚至不会将它们纳入阅读书目中。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这对于我们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几个策略,模仿几个方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学习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求术与问道紧密结合。探寻策略背后的理论依据,研究实践后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等。这些都离不开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需要我们沉下心、耐住性子“啃读”。除了将理论书籍作为日常阅读书目的一部分,我还会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开展相应的课题或项目研究,如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策略研究等。在课题或项目研究的引领下,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应的理论书籍,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也会在课题和项目研究的进程中,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相应的文字。
当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没有终点,它需要我们不断求索。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唯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理性认识,对工作充满自信与热情,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才能激发内在动力,自觉自愿地去提升专业素养。未来,我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在专家前辈们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让生命与生命相遇的这段旅程充实丰满。
[参考文献]
[1]黄正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吕珍,赵永勤,张育菡.新任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个人生活史视角[J].教师教育学报,2022.
[3]林冬桂.从教师到名师: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与实现[J].中小学班主任,2018.
[4]程晋宽.班级时间管理的逻辑——班主任专业成长尽在班级时间的淬炼中[J].中小学德育,2017(05).
方 艳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先后获得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技术能手、南京市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