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吕梁市下辖县,属于晋语并州片。[1](P219)本文讨论文水话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
文水话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与普通话的特指问“把”字句在句法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省去了谓语VP,偏离了“把OV”的典型句法结构,[2]可以码化为“(NP1+)把+NP2+了/哩/咧?”例如:
(1)妈,你把夜来昨天买啊的苹果了?
(2)把她闺女哩?
(3)把咱舅舅交代的事咧?还记得了吧?
查阅相关文献,并未发现有专文讨论“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唐正大研究关中方言时,简单谈及这一现象,[2]并未深入考察。①基于此,本文将系统考察山西文水方言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全面分析该句式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
(一)NP1的构成与有无
1.NP1的构成。“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主语NP1只能由有生命的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指人的和指物的。NP1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例如:
(4)我把前夜儿前天剩下的花卷儿咧?记不起来放得②哪咧。——别着急,慢慢子慢慢地找吧么。
(5)后头院的把他门口的木头哩?——好像烧啦。
(6)狗儿把盆盆里的面了?——早就吃完咧。
上面例中,“我”是指人的代词,“后头院的”是指人的短语,“狗”是指物的名词。三个例句中的NP1都是有生命的名词性成分。
从人称代词的角度来看,NP1可以分别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相比而言,NP1是第二人称的用例占多数。从人称数来看,NP1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例如:
(7)哎,我把钱儿咧?记得放得桌子上来么。
(8)你们把被子了?——晒出的咧。
(9)可些时好久没见对门门的闺女咧,兀家他/她把他/她闺女了?
例(7)中“我”是第一人称单数,例(8)中“你们”是第二人称复数,例(9)中“兀家”是第三人称单数。
2.NP1的有无。“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可以省去主语NP1,整个句子成为零形式主语句,如例句(2)。NP1虽然可以省去,但并非是任意的,具有一定的规律。
当主语是指物的名词性成分,只有在现场语境下,且发话人通过眼神或肢体指明谈话对象时,NP1才可以省去,否则必须出现。例如:
(10)(狗儿)把盆盆里的面了?——吃完咧。
理解例句(10),需要这样的语境:会话双方以及谈论的对象(“狗儿”)都在现场,发话人指明谈论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省去NP1后不会造成交际障碍。如果脱离这种语境,说话人说出“把盆盆里的面了?”听话人以为是在询问自己,此时NP1则只能理解为第二人称。
当主语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且上下文中有足够的语境提示,此时NP1可以省去,反之则必须出现。没有语境提示,听话人理解省去NP1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时,会且仅会补充出第二人称“你(们)”。请比较:
(7’)哎,把钱儿咧?我记得放得桌子上来么。
(7’’)把钱儿咧?
(9’)可些时好久没见对门门的闺女咧,把闺女了?
(9’’)可些时好久没见对门门的闺女咧,把她闺女了?
(9’’’)把闺女咧?
例句(7’)中,后文“我记得放得桌子上来么”属于发话人自言自语,听话人根据语境提示,NP1只能理解成第一人称“我”。省去语境提示,如例句(7’’),句子则变为说话人询问听话人,NP1只能理解为第二人称“你(们)”。同理,例句(9’)中,上文有第三人称短语“对门门的”,会话双方知道谈论的对象,此时可以省去NP1。为了明白无误,说话人会在“把”后补充出来第三人称代词“她”,如例句(9’’),省去NP1也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没有语境提示,如例句(9’’’),单独理解这个句子没有任何问题,此时只能理解为说话人询问听话人,不会理解为询问他人,前面补充出来NP1只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二)“把”字的词性 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中,“把”是介词,后面带有名词性宾语“NP”,“把+NP”一起充当状语。例如:
(11)小明把书包放哪里了?
介词“把”后带名词性宾语“书包”,“把书包”充当状语。
“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省去谓语动词,与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在句法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个“把”是什么词性呢?
现代汉语中“把”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介词、量词。根据词类判定标准,“特指问无动把字句”③中的“把”可以首先排除名词与量词,主要区分在于动词与介词。如果是动词,“把”需要满足动词的典型语法范畴特征,如可以带助词“着”、可以被否定副词“不”“没”等修饰、可以被情态动词“应该”等修饰、可以带补语,等等。但在“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把”前不能出现否定副词,即该句式只有肯定句;“把”后也不能加时体助词;“把”前不能出现情态动词;“把”后不能带补语。这些都不符合动词的典型语法范畴特征,因此,我们认为“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把”是介词,读轻声。
同理,我们倾向于认为“无动把字句”中的“把”同样应该是介词,并未发生逆语法化。
(三)NP2的有定性与语义角色
1.NP2的有定性。文水话“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NP2是会话双方谈论的话题,必须是有定的,不能是无定的。如回答例句(1),完整的回答是“我把夜来的苹果吃咧”,“苹果”是谈论对象,对会话双方而言是有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分析加以说明。请比较:
(12)你把苹果了?——吃咧。
(12’)你把那个苹果了?——吃咧。
(12’’)你把桌子上的苹果了?——吃咧。
(12’’’)*你把一个苹果了?——(不知所云)你说哪个苹果了?
例句(12’)中,“那个”是指示短语,“那个苹果”是有定的,例句成立。例句(12’’)中,“桌子上”是处所短语,“桌子上的苹果”是有定的,例句成立。例句(12’’’)中,“一个”是数量短语,“一个苹果”是无定的,指代不明,听话人无法理解说话人,例句不成立。例句(12)中,“苹果”是光杆名词,但对会话双方而言是现场共知信息,[3]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以识别,知道所指是什么,“苹果”是已知的确定的,所以例句成立。
“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NP2必须是有定的,又可以细分为八种情况,分别是:光杆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的+名词、形容词+名词、数词+(量词)+名词、“这/那”+(量词)+名词、S/VP/NP+的+名词。分别举例如下:
(13)他把凳凳板凳了?——搬得闺舍屋里咧。
(14)把袁大头哩?——卖哩。
(15)你们把兀家他/她了?——送得医院咧。
(16)你把我的作业哩?——丢哩。
(17)兀家把黄布儿了?——不能用,退回的咧。
(18)你老子父亲把一袋子山药蛋土豆咧?——放得窖儿地窖了啦。
(19)三小子把那猪娃儿了?——送唠人咧。
(20)万民把二小子买回来的/剩下的/夜来的/桌子上的馍馍咧?——吃咧。
“凳凳”是光杆普通名词。“袁大头”是专有名词,转指银元。“兀家”是第三人称代词。“我的作业”是“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黄布”是“形容词+名词”结构。“一袋子山药蛋”是“数词+量词+名词”结构。“那猪娃儿”是“那+名词”结构。“二小子买回来/剩下/夜来/桌子上的馍馍”是“S/VP/NP+的+名词”结构,其中“二小子买回来”是主谓小句S,“剩下”是谓词性短语VP,“夜来”和“桌子上”分别是表示时间和处所的NP。
2.NP2的语义角色。“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NP2可以是主事,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客事。
当NP2是主事时,NP2是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由具体的名词性成分充当。发话人询问主事所在,整个句子跟处所有关。这与唐正大的研究结论一致。[2]例如:
(21)把你老汉丈夫了?——住唠医院咧。
(22)兀家她把她孩咧?——送得学校咧。
上述例句中,“老汉”“孩(子)”都是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发话人询问受话人主事所在的位置,答语(“医院”“学校”)都跟处所有关。
当NP2是受事时,同样由具体的名词性成分充当,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无生命力的物体,如“苹果”“手机”等;一是有生命力的人或物,如“对门门的闺女”“猪娃儿”。当NP2是无生命力的物体时,发话人询问的是NP2的情状或处所;当NP2是有生命力的人或物时,发话人询问的是NP2的情状。例如:
(23)二狗子把锁子咧?
a.你看不见啊,在桌子上咧。
b.坏咧,夜来昨天就撇离扔咧。
(24)二狗子把他媳妇子咧?
a.打唠一顿。
b.???在地里。
例句(23)中,“锁子”是无生命的,发话人或者询问受事的所在,或者询问受事的情状,两则答语均能成立。相比而言,例句(24)中,“媳妇”是有生命的,理解为受事的话,只有(24a)的答语成立,(24b)不成立。当然,如果理解为主事的话,例句(24b)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NP2是客事时,NP2指的是非自主动词所关涉的客体对象,由表示事项的抽象名词充当,发话人询问受话人事项的进展程度。例如:
(25)把我的事了?没忘了吧?——记得了。
(26)你把咱妈说的话咧?当成耳边风咧?
上述例句中,“忘”“当成”都是非自主动词,“事”“咱妈的话”属于客体对象。整个句子表达的是一种广义上的处置,即听话人询问听话人对事项结果或情况的办理情况。
(四)语气词的变体与有无
1.语气词的变体。普通话中,特指问“把”字句的语气词主要使用“了”“呢”“呀”“啊”等。文水话中,“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的语气词存在三个变体:“了”“咧”“哩”④。这三个变体在句法和功用等方面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地域分布的差别:文水县城及县城周边的乡镇较多使用“咧”,文水县东部乡镇较多使用“了”“咧”,文水县西部乡镇较多使用“哩”“咧”。
2.语气词的有无。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中的语气词可有可无。请比较:
(27)把小李怎么办呢?喝这么多。
(27’)把小李怎么办?喝这么多。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文水话“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语气词必须出现,否则句子不成立。请比较:
(28)你把苹果哩?
(28’)*你把苹果?
赵变亲教授(私人交流)告知,山西境内的部分方言片中,“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可以不出现语气词。例如:
(29)你把我的耳机?(并州片:介休市)
(30)你得⑤遥控板?(绛州小片:襄汾县)
语气词的有无,跟句子的语调有一定的关系:当句子的语调是升调时,语气词可有可无;当句子的语调是降调时,语气词则必须出现。
综上可见,与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相比,山西文水方言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在句法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特性,是一种特殊的句式。
(一)一形两义“特指问无动把字句”采用一种句法形式,但却可以表达两种不同的语义,即“一形两义”。具体来说,说话人不知道谈论对象的相关情况,向听话人询问,使用省去谓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可以同时兼表两种语义:询问情状或询问处所。例如:
(31)把夜来昨天的油糕了?
a.早就霉霉发霉咧,撇离扔咧。
b.冰箱里。
例句(31),发话人询问受事“油糕”的相关情况,既可以询问情状,也可以询问处所。因此我们看到有两种不同的答复:第一种答复指明“油糕”的情状,第二种答复指明“油糕”的所在。这与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
普通话中,特指问“把”字句询问静态的处所和动态的动向,[4](P7)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其分别码化为“(NP1+)把+NP2+VP+哪里+了?”或“(NP1+)把+NP2+怎么样/办+呢/呀/啊?”例如:
(32)你把苹果放哪儿了?——桌子上。
(33)把小李怎么办呢/呀/啊?喝这么多。——先抬回去再说。
例句(32)询问“苹果”的所在,例句(33)询问“小李”的情状。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使用的是不同的句法形式,即“一形一义”。
当然,在文水方言中,如果发话人专门询问谈论对象的处所或情状,也可以使用带有谓语的特指问“把”字句,这一点与普通话相同。例如:
(34)你把手机放得哪咧了?——床上。
(35)把这孩怎办呀了?病得厉害了。——赶紧送医院吧么。
例句(34)中,“放得哪”询问“手机”的所在。例句(35)中,“怎办”询问“这孩(子)”的情状。答语只能出现一种,不存在“一形两义”的情况。相比“一形一义”,“一形两义”具有经济性,因此使用频率要高得多。
(二)处置义“处置式是把人怎样安排、怎样支使、怎样对付;或把物怎样处理,或把事情怎样进行。”[5](P83)“特指问无动把字句”表示如何处置某人或某物,具有强烈的处置义。该句式的处置义主要通过“把”字加以标记,这与普通话相同。我们先看普通话中的用例。请比较:
(36)那把那个渣滓怎么办呢?(《梁冬对话罗大伦》)
(36’)那个渣滓怎么办呢?
有“把”字时,例句(36)是典型的特指问处置句;无“把”字时,例句(36’)是普通的特指问,“怎么”询问状况。[6](P651)
同理,文水话“特指问无动把字句”有“把”字时,该句式强调行为主体对谈论对象的处置;没有“把”字时,整个句式的处置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只表示发话人单纯的询问。我们从答语中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请比较:
(37)把你老婆了?
a.关得闺舍屋里咧。/送得她家咧。
b.???正和个朋友说话了。
(37’)你老婆了?
a.关得闺舍屋里咧。/送得她家咧。
b.正和个朋友说话了。
上述例句,有“把”字时,句子强调对“老婆”的处置,答语(37a)没有任何问题,(37b)没有处置义,接受度相对很低。相比,无“把”字时,只是单纯的询问“老婆”的情况,(37’a)和(37’b)都可以接受。胡德明[7]和唐正大[2]的研究结论可以作为本文的旁证。
相比NP2是主事或客事而言,NP2是受事时更倾向于出现在“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符合典型处置义的要求。为何会存在用频差别?我们认为与NP2的能动性有关。相比于人而言,事物(如“苹果”“手机”等)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接受人的处置,这与“把”字句的处置义相符。例如:
(38)你把钥匙/鞋/剪子咧?⑥
(39)你把馍馍/橘子/蛋糕了?
回答例句(38),听话人通常会说:丢了、洗出了、磨完了。回答例句(39),听话人通常会说:吃了、扔了、送给别人了。这类答语中,“丢”和“吃”等都是处置义动词,“钥匙”和“馍馍”等都是行为动作的受事。
即使都是人,NP2都有能动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毕竟能动性有大小强弱之分。相比于成人而言,婴幼儿的能动性要小得多(婴儿只能任其父母抱着去往某地,成人则可以自己前往某地)。因此,年龄越小,能动性越低,越容易被处置,越容易被当作受事,越容易进入“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例如:
(40)把你小鬼小孩咧?——送得幼儿园咧。
(41)把老婆了?——在她娘家了。
相比“老婆”而言,“小孩”的能动性要低,处置起来要容易得多,出现在“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用例也要多。NP2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如“老婆”,为何也会出现在这类句式中呢?我们借用张伯江的观点,[3]认为:“把”字后的句法位置是典型的处置对象,即典型受事的句法位置,凡是处于该位置的,不管是不是最典型的受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受事的性质。因此,虽然“老婆”能动性很高,由于处于“把”字之后,可受到一定的处置,仍可以出现在“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这体现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共性特征。
(一)依赖现场交际活动“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用在口语中,不论主语NP1是否出现,也不论主语NP1是第几人称,整个句子具有强烈的现场交际性。主语NP1是指人的还是指物的,是第一人称时的自言自语还是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时的询问,都要求有一定的听话人在现场,以便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比而言,主语NP1是第二人称时的用例最多,这与第二人称的现场指示性有关。由于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说话人与听话人都在现场,第二人称“你(们)”具有现场指示性,说话人即使不说出来,听话人也能理解为是向自己询问,不会造成交际障碍。例如:
(42)把娃娃孩子哩?——送得学校哩。
例句(42)中,主语没有出现。考虑到会话的现场交际,NP1只能理解为第二人称。
(二)明示信息焦点所在 普通话特指疑问句中,疑问词所在的位置,指示疑点所在,[8](P393)是特指问的信息焦点,且在正常情况下,答语中回答这一疑问点的地方就是答句的新信息。[9](P11)文水话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是特指问的一种,询问谈论对象的相关情况,虽然省去谓语动词和疑问词,但信息焦点仍然居于句末。
说话人不确定谈论对象的情况,是处于某地还是某种情状,省去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样”等,作为新信息留给听话人来回答。例如:
(43)你把手机了?
a.布袋袋口袋咧。
b.修理的啦。
(44)好几天没见后头院的媳妇子咧,兀家他把他媳妇子了?
a.在居舍家了呀。
b.听说叫老汉丈夫收拾了一顿。
上述两则例句中,信息焦点都居于句末。说话人询问听话人“手机”和“后头院的媳妇”的相关情况,明示听话人需要回答。例句(43a)和例句(43b)是关于处所的,回答的是“哪里”。例句(44a)和例句(44b)是关于情状的,回答的是“怎么样”。
(三)重读加强责备语气 口语交际使得第二人称主语可以较为自由地省去,即使出现也不需要重读。但在一定的语境中,第二人称主语倾向于不省去,具体表现为:第二人称“你(们)”重读出现,句子的语气更强烈,甚至带有责备的语气。例如:
(45)你把贡仙祭祀的福手手一种面食咧?人是着急地用了,放得哪咧了?
理解这个句子,需要结合一定的文化语境:在重大的节日里,长辈要祭祀,“福手手”是特别重要的物品。听话人无法说清楚“福手手”的相关情况,说话人很着急,“你”出现在句首,在此语境中需要重读,整个句子带有责备的语气。
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表达责备语气,除了借助重音之外,通常还可以添加语气副词等功能性成分。例如:
(46)你到底把手机放哪里了?
(47)你究竟把你女朋友怎么样了?
“到底”“究竟”是语气副词,属于功能性虚词。相比普通话而言,文水方言中“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不需要添加功能性成分,主要依靠重音。
“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在山西文水方言中使用广泛,该句式并不是临时的语用现象,而是一种成熟的语法形式,属于高度规约化的句式,在句法特征、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区别于普通话特指问“把”字句的独特之处,在整个处置句式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除文水方言和关中方言外,据我们初步调查,山西境内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涿鹿(承蒙宗守云教授告知)也有这类句式。考虑到笔者母语语感等原因,本文集中考察山西文水方言中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
②据赵元任先生,某些地区方言中的介词“在”“到”等语音弱化后,经过重新分析,成为专用附缀(special clitic)“得”。见参考文献[10](P178)。
③江蓝生、杨永龙讨论表示惩处威胁和骂詈的“无动把字句”,如:我把你个王八蛋!见参考文献[11]。除了江、杨二位学者之外,王文晖、蒋平、许光烈等学者也讨论过“无动把字句”,分别见参考文献[12]、[13]、[14]。本文讨论的“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与上述学者讨论的“无动把字句”有所不同。但我们认为,“无动把字句”(如:我把你个王八蛋!)与“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如:你把那个王八蛋了?)这两个句式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关联。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不打算展开讨论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关联,留待以后考察。
④据我们初步调查,山西境内的其它方言片中,“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的语气词还可以是“嘞”“呢”等。例如:(1)他把闺女嘞?(上党片:武乡县)(2)你把手机呢?(冀鲁官话:广灵县)
⑤除了介词“把”,山西官话中的平阳小片和绛州小片等,“特指问无动把字句”中的介词可以是“得”,具体请参看参考文献[15](P527)、[16]。
⑥你把剪子咧?——刚先上刚才磨了下。“剪子”看似属于工具,但在此句式中,发话人仍当作受事来看,发话人主观上认为受话人对“剪子”进行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