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54年美国对巴西的外交政策探析

2022-03-15 16:31陈少晶
关键词:共产主义巴西

陈少晶

(1.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山西 忻州 034000;2.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1945年到1954年是美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革及巴西经济政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该时期美国积极保护其在巴西的影响力,促进美国文化在巴西的传播,在巴西社会领域努力塑造完美的美国形象,把巴西纳入一个美国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推行积极的反共产主义政策,消除共产主义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巴西的研究有所涉略,但对1945-1954年的美国对巴西外交政策的专著还没有出现。目前,美国和巴西的国际关系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因此研究这时期美国对巴西的外交政策及实施对当前的国际局势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探析美国如何使用外交政策来维持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还可进一步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以获得某种新的认识。

一、1945-1954年美国对巴西外交政策的背景

在战后初期,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推行一项旨在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政策,并尽可能地维护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制度。[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试图重塑世界,以达到符合美国的需要和标准,美国把苏联视为实现过程的主要威胁。虽然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这两届政府的大部分外交关注点都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但是他们并没有忽视拉丁美洲地区。在整个拉丁美洲,特别是在巴西,美国的决策者致力于维护和扩大美国的影响力。他们努力地将巴西维持为美国剩余工业生产和私人投资的重要市场,利用其庞大的原材料储备为美国提供有利的生产条件。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西的政策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反对巴西政府实行经济民族主义对巴西经济生活进行控制,为美国商业发展和私人投资寻求有利的环境,并且用美国的政策来定义巴西的和平与繁荣,以抵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华盛顿试图维持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半球的同时,巴西的规划者们开始实施战后的经济发展政策。他们试图通过快速工业化使巴西成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工业化的国家,巴西人民希望从一个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国家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2](P5)巴西领导人决心建设现代化,即按照美国或西欧的模式重建巴西,巴西官员希望国家快速发展,他们倾向于模仿外国政治制度和工业化政策,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实践,而没有考虑经济、社会和民族差异,巴西决策者致力于工业发展,以此作为建立本国经济和政治独立的手段,他们将巴西的未来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巴西领导人深信,由于其具有辽阔的领土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巴西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大国,因此他们认为巴西有权在国际事务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2](P23)

二、1945-1954年美国对巴西内政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虽然战后美国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欧洲和亚洲,但是也没有忽视拉丁美洲,尤其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通过对巴西政治、军事、文化这三方面的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在巴西的扩张,让巴西融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一)政治干预 一是推进巴西民主制的发展。二战期间,瓦加斯在巴西建立了称为“新国家”的极权政府,解散了国会和所有政党,以独裁者的身份进行统治。战后,杜鲁门政府积极促进巴西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巴西人民希望看到《大西洋宪章》和《莫斯科宣言》中设想的国际秩序,即希望看到一个国家主权平等的世界,一个保证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的世界,一个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而日益繁荣的世界。同时巴西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一个开放、民主、具有参与性的政治制度,国内外形势要求瓦加斯结束独裁统治和举行民主选举。1945年,巴西军方迫使瓦加斯下台并举行选举,华盛顿认为这一行动是走向民主的一步,最终,欧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通过选举当选巴西总统,进一步鼓舞了美国决策者,推进了巴西民主制度的发展。之后,美国顾问帮助巴政府起草了一部仿照美国版本的巴西新宪法。1946年杜特拉政府颁布了一部新宪法,该宪法在形式上与美国宪法相似。它为巴西建立了一个由1个联邦区、20个州和4个领地组成的政府,各州和联邦区各自选出3名参议员,任期八年。下议院议员,即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代表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无法继任。[3](P99)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巴西正逐步成为一个建立在符合美国原则基础上的更加民主的社会,而美国则需要帮助巴西推动这一过程的发展。[4](P5)1950年瓦加斯通过选举当选巴西总统,也被华盛顿视为民主的“进步”,但是美国密切观察着瓦加斯政府的领导,抵制一切可能回归的独裁统治。

二是促使巴西推行反对共产主义的政策。战后日益加剧的世界紧张局势、冷战态度以及美国对巴西实施民主改革能力的不满,导致美国对巴西政治制度的态度和目标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积极促进民主制度,到接受任何稳定的反共产主义政权,接受巴西成为美国坚定的反共盟友。1945年选举产生的杜特拉总统及其政府的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与美国密切合作对巴西的发展有利,他们遵循了杜鲁门政府的立场反对共产主义,并接受了东西方冲突和“苏联侵略”的概念。在1947年的大选中,巴西共产党赢得了17名国会议员、1名参议员和15个州的46名议员席位,赢得了50多万张选票,约占总票数的10%。[5](P136)巴西共产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巴西和美国政府的关注,美驻巴西大使宣称苏联在巴西的政策近似于早期纳粹德国的政策。冷战加强了国内的反共情绪,时任总统的杜特拉宣布该党非法,并根据《1946年宪法》制定了反共的法规,即将“任何其计划或行动违反民主政权的政党或协会的组织、注册或运作”定为非法,最高选举法庭于1947年5月宣布巴西共产党为非法组织,理由是该党是为苏联服务的组织,不支持巴西宪法要求的民主政府形式,立法取消了所有共产党议员的授权,剥夺了该党的所有立法代表权。杜特拉在给其驻联合国大使奥斯瓦尔多·阿兰哈的电报中指示,不要在联合国投票支持苏联集团国家,之后巴西就中断了与苏联的官方关系。1947年,杜鲁门政府恢复了成立于二战的美洲政治防御委员会,并敦促该委员会关注苏联和共产主义集团国家在拉美的活动。再任巴西总统的瓦加斯同样支持美国提出的反对共产主义。1951年通过了一项严禁武装部队人员加入或支持巴西共产党的法律,1953年禁止了原定于3月由共产党主导举行的大陆和平大会庆祝活动,同年,在瓦加斯政府的敦促下,巴西国会通过了仿照美国《国内安全法》制定的《国家安全法》。

(二)军事干预 当巴西政府在1946年12月向艾森豪威尔提议美国帮助建立一所巴西战争学院时,艾森豪威尔很乐意提供帮助。巴西战争学院仿照美国国家战争学院的模式,于1949年正式成立,由美国人担任顾问,美国官员认为这是巴西军队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巴西战争学院借鉴美国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技术,该学院强调现代战争战略和经济理论,科学和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以及高层次的政治和战略问题。[6](P7)这所学校是由联邦调查局的前官员领导的,它的第一任校长奥斯瓦尔多·科代罗·德·法瑞斯宣扬了巴西与美国相互依存的理念,提出了坚定的反共产主义政策。每一个毕业班都作为美国政府的客人在美国留学。美国顾问含蓄地鼓励巴西军方更深入地参与国内政治,这对后来的军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共同安全法案》实行后,其他国家共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巴西获得了总金额的三分之一。朝鲜战争的爆发限制了美国向巴西提供军事援助的能力。1952年9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巴西和美国代表制定了一项关于密切军事合作的协定草案,除了恢复几乎处于休眠状态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军事委员会和巴西-美国联合防务委员会之外,协议草案还规定建立一个由两国高级国防官员组成的巴西-美国国防常设联合委员会,每年在华盛顿和里约热内卢轮流开会,以协调现有两个委员会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美国还与巴西签署协议,派遣陆军和海军特派团到巴西协助训练,并开展双边军事演练。

艾森豪威尔政府继承了杜鲁门对巴西进行军事援助计划的总体设想,认为对巴西军队在装备和训练方面的投资极其成功。除了在训练巴西未来领导人和他们的人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之外,华盛顿也期待从这一努力中获得非军事利益。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随着美国不断向巴西提供技术、组织和装备等军事援助,两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持续改善。在美国的援助下,巴西军队成为巴西社会最现代化的组织,也是整个巴西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盛顿认为巴西军队不仅在训练和组织上堪称楷模,在军民关系上也是如此。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都试图改进巴西的军事机构,加强其与美国的联系,以保证美国在提供装备和训练方面的优势,并使军队在该地区的政治生活中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因素,美国采取行动说服巴西采用美国的军事理论、战术、技术、实践,设备和武器,使巴西越来越依靠美国,从而通过对巴西的军事支援达到影响,控制巴西的目的。

(三)文化渗透 战后时期的美国决策者相信,美国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他们认为世界文化的中心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转移到美国,他们认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反映了理性和进步的最终胜利,他们毫不怀疑将美国的理想和价值观传播到国外的可能性。[7](P70-72)随着冷战的到来,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决策者都明确将文化外交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武器,文化政策与外交政策目标密不可分。在此期间,美国的文化项目大大扩展,成为国家利益、反共产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结合体。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命令国务院开展一场积极有效的意识形态运动,以达到影响外国舆论的效果。194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史密斯-蒙德法案》以抵制苏联的宣传,并向世界推销美国的文化,国务院利用传统的文化交流方法,如人员、书籍、艺术和音乐的交流,以及新的大众媒体文化关系方法,传播美国的文化,在国外人民的心中塑造起正义、自由的美国国家形象。

规划者认为美国政府不应该试图将美国的文化或经济体系强加给巴西,但有必要向巴西领导人和广大观众讲述自由企业和美国生活方式是如何成功的,而不是美国的霸权主义。1950年美国加强了在巴西的文化和宣传工作,巴西社会的各个部门,如媒体、军队、政府工作人员、商业和政治领袖、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劳工、教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被确定为此次宣传的目标群体。为了让这些目标群体了解美国的信息,并刺激巴西的亲美情绪,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发起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交流项目和新的大众媒体信息项目。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双边文化协定,允许两国在对方领土上建立文化机构、信息办公室、图书馆和电影中心,并增加教育交流项目和展览。利用这一惯例,以及根据1948年《史密斯-蒙德法》授权的教育交流作为法律依据,美国大大增加了在巴西的文化活动。例如,美国信息和教育服务局的官员建立了各种交流项目,包括外国领导人项目,将未来的巴西领导人带到美国,关心重视巴西的媒体、政治家、学生、知识分子等。通过培训资助巴西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和旅行,来实现交流的目的。由于这些精英在美国逗留,他们将被灌输一种政治上的亲美倾向,并将把美国的良好形象带回巴西,这些都对巴西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945-1954年美巴关系对双方的影响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为了保持自身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同时消除共产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影响,通过政治干预使巴西成为遏制共产主义的支点、军事援助促使巴西在国际关系上附和美国,进行文化渗透加强巴西对美国的认同。在亲美、反共、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塑造巴西的发展,使巴西成为了美国影响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典范、反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盟友。

首先,巴西成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支点。冷战初期美国对拉美,尤其是对巴西的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华盛顿把巴西军队培养成反共产主义斗争中的重要盟友。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都试图使巴西成为反对共产主义在西半球扩张的堡垒,并认为巴西是他们建立反对共产主义侵蚀的坚实战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有些不同,对巴西来说,共产主义主要的政治问题不是苏联入侵或共产主义者对半球的统治,而是共产主义者造成国内的不稳定甚至从内部颠覆国家的政权。无论是在杜鲁门政府还是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美国政府都坚信苏联打算向世界各地输出社会革命,西半球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这一立场的背后是美国的仁慈和苏联的恶毒这两个假设。1945年12月,杜鲁门政府因杜特拉总统的当选而高兴,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他强烈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杜特拉将赌博、卖淫与苏联的关系以及共产主义放在同一层面上,并强烈反对所有这些行为。此外杜特拉政府认为苏联对巴西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8](P154)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深信共产主义和苏联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在西半球的地位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反对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对美国决策者来说,加快阻止共产主义影响的蔓延是最主要的。巴西被视为这一政策的关键。然而对巴西官员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国内稳定和国内发展,而不是国际共产主义。尽管两国的目标截然不同,但巴西总体上在国际舞台上支持美国,美国官员继续将巴西视为他们在拉丁美洲打击共产主义颠覆的主要盟友。

其次,美国对巴军事援助促使巴西在国际关系上附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传统竞争,在美国和巴西的关系中不断出现。尽管美国对阿根廷的政策从强硬路线到和解路线各不相同,但对巴西的态度基本保持不变。巴西希望确保阿根廷不会获得和巴西一样的平等地位。战后初期,巴西事务司不断推动这样一项声明,认为巴西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是美国一个忠诚的盟友,而阿根廷一直保持中立不应受到支持。然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努力将美洲体系变成一个反苏联的单位时,半球团结成了他们压倒一切的考虑,阿根廷将在平等的基础上被纳入美国政治同盟。然而美国向巴西保证,对阿根廷政策的改变绝不意味着对巴西的感情有任何减弱,华盛顿向巴西保证将继续关注巴西并与巴西保持友谊,它仍然是美国在南美的主要盟友和特殊朋友。尽管巴西政府得到的只是口头保证,但巴西政府继续在美洲体系、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中奉行与美国进行建设性合作的政策。

在东西方的重大政治问题上,巴西驻联合国代表团与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在所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同时注意避免出现任何巴西只追随美国的迹象。在美国和苏联代表团相互反对的表决中,只有秘鲁投票支持美国代表团的频率高于巴西,在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杜特拉和瓦加斯政府都指示他们的代表只为美国支持的候选人投票。就美国而言,它支持巴西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理事会、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际法院,虽然主要由于苏联的反对,巴西没有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1946年获得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巴西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密切支持美国,巴西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好处。[9](P93)

其三,巴西加强对美国认同,同时也产生人民反美情绪的扩大。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将对巴西的文化和信息项目,视为美国与苏联在巴西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工具。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巴西的文化产品迅速增长,巴西人对美国社会和价值观的理解更为深入。美国采用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大众媒体影响巴西人,源源不断的美国游客和教育材料影响了巴西。美国在整个巴西的教室里推广其教科书的使用,美国教育专家试图改变整个巴西教育体系的旧观念和习惯,美国教育工作者强调在工程、农业科学、医学、物理和化学等领域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美国流行的消费品和美国电影、时装、建筑、音乐、体育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巴西。巴西人民采用美国的消费模式,要求从牛仔裤到饮料,从汽车到电视等消费品都是美国的。巴西人渴望得到美国的东西,美国试图在巴西人身上培养个人主义和民主的观念,让他们以美国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4](P145)总的来说,美国的规划者试图增加巴西人对美国文化以及外交和国内政策的了解。

战后美国政府不同意通过政府贷款来帮助巴西发展经济,这引起了巴西政府的不满。在这之后巴西的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日益壮大,大多数巴西人认为巴西的利益是屈从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利益的。巴西下层的文盲再加上巴西人民对外国人的狭隘怀疑,对美国人和美国这个剥削者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嫉妒和怨恨。巴西下层民众认为美国是物质的且没有文化底蕴的,对世界事件的普遍冷漠,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以及普遍政府的无能,都促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反美氛围。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认为美国是唯一有足够能力和经验来帮助他们的国家,因此尽管巴西领导人在具体问题上经常与美国意见不一致,但在国际舞台上坚定地支持美国,巴西人民相信巴西经济潜力,会使他们的国家成为像美国一样的工业化强国。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美国对巴西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说明了美国对巴西外交政策整体成功。他们的关系本质上是巴西从属美国,而不是伙伴关系。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政府对于巴西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为了确保美国的某些基本目标得以实现,其对于满足巴西的需求是次要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宣称,他们在巴西的政策是有效的。尽管巴西和美国的外交目的不同,但巴西领导人普遍接受了美国有关反共产主义、私营企业、私人投资和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基本原则,作为其整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巴西仍然在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保持稳固的地位。美国仍然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公司在巴西市场占有很大份额,美国继续是巴西军事和经济援助的主要提供者,巴西仍与美国金融中心保持紧密联系。从1945年到1954年,巴西跟随美国的领导,在西半球反对共产主义,并普遍遵守美国各方面的理论和建议,从今天看,战后初期美国对巴西的政策似乎是成功的。在影响巴西发展方向方面,华盛顿使得巴西加剧了其对美国的金融依赖,并推动巴西进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巴西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巴西战舞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何处得清纯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