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22-03-15 08:08李志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眼睑

李志宇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辽宁 沈阳 11004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贝尔麻痹。患者发病前1 周多有劳累、受凉、病毒感染等病史,随后突然起病,病情迅速发展,表现为单侧发病,患侧面部肌肉麻痹、无力,无法完成面部运动[1]。临床治疗时常以静脉滴注维生素、激素、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为主,可缓解患者症状,但不能完全恢复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易遗留功能障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斜”范畴,多因正气不足、风邪侵袭、风痰交阻、阻滞气血所致[2]。针刺具有调和气血、阴阳平衡,刺激皮肤末梢神经的作用[3]。穴位按摩可通过按摩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可加速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4]。本次试验选取针刺联合穴位按摩疗法,探讨其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9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35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 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7例;年龄为26~57 岁,平均年龄(46.72±8.43)岁;病程7~28 d,平均病程(14.35±2.78)d。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18 例;年龄为27~54 岁,平均年龄(44.38±7.16)岁;病程8~30 d,平均病程(16.84±2.97)d。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5]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针灸治疗学》[6]中有关口僻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年龄在25~60 岁;(3)精神状态尚可,可接受中医针刺疗法;(4)自愿加入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情较重,面神经严重受损者;(2)因脑卒中、中耳炎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者;(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4)有针灸禁忌证,例如皮肤溃疡、出血性疾病等者;(5)出现晕针表现,无法全程配合医生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疗法。针刺疗法时,首先对选取的太阳、颊车、下关、阳白、迎香、地仓、合谷、牵正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待患者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疗法每日1 次。穴位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患者以点、揉、按、推法对患者攒竹、翳风、风池、睛明、颊车、阳白、地仓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1 次,每次20 min。共治疗4 周。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则为痊愈;患者额纹、鼻唇沟加深,眼睑大部分可闭合、口角下垂减轻,则为显效;患者额纹、鼻唇沟加深,眼睑闭合,口角下垂减轻不明显则为有效;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减少(P <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幅度更大(P <0.05)。见表1。

表1 2 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1 2 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2 H-B 面神经功能分级 2 组H-B 分级均较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05)。见表2。

表2 2 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B 分级比较 [例(%)]

2.3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P <0.05)。见表3。

表3 2 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为面神经血管痉挛、水肿、缺血等,从而影响面神经功能,导致面肌无法正常运动[8,9]。“口僻”“口眼斜”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其中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曾言:“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治疗原则应为扶正祛邪、调畅气血[10]。针刺通过刺激皮肤肌表,从而刺激神经末梢、激活神经系统调节、促进血液的流动,具有调节卫气、调和气血的作用。所选取的穴位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从而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阳白穴补气壮阳,可扶正祛邪,治疗眼睑闭合不全,常配伍颊车、合谷穴治疗面瘫。颊车穴在经络循行中常将气血上疏于头面部,针刺颊车穴能够治疗口喎,若配合地仓穴则治疗口眼斜。下关穴配合牵正穴,可治疗牙关紧闭、口眼斜。迎香穴具有疏风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鼻唇沟变浅。穴位按摩为临床常用疗法,通过各种按摩手法以刺激穴位及其周围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局部症状。攒竹穴可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致的迎风流泪、眼睑下垂等症状。翳风穴可益气补阳,主治口眼斜、出现耳鸣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风池穴为风邪易聚集之处,按揉此处可驱散风邪。睛明穴位于眼周,轻揉此处可缓解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眼睑下垂等症状。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能显著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眼睑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自体脂肪移植在眼睑畸形矫正及功能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