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郑泽如 古土城
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因此,要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混合式的智慧课堂。
“互联网+教育”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新一代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适配化、智能化,使得学校教学中的课程、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研究针对传统教学交互不足乃至缺失,无法获得连贯而完整的学习体验等问题,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构建“连贯”的体验式交互教学环境;通过模型建构、模拟情景再现、可视化等信息化方式,设计交互活动课程,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体验式交互教学模式或范式,通过试点学科专题案例实践,优化教学方式,从重教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引导学习者历经由浅层到深度的“无缝学习”体验,诱发深度培育,促进学习者知识表征方式的重构从而提高学习实效。
1.研究内容。(1)通过对智慧课堂、体验式学习以及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交互学习的研究现状、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论证本研究的必要性;(2)以智慧课堂为支撑,依托智慧课堂理念以及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理论,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体验式交互教学模式或范式;(3)针对学科抽象概念、枯燥难懂的知识点,采用模型建构、模拟情景再现、可视化等方式,初选数学和语文、道法等作为试点学科,设计交互活动课程,为体验式交互教学提供配套资源。
1.智慧树立教学理念,线上线下对接灵活化。以校本研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多轮的培训,助其转变观念,深刻认识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以“停课不停学”的实例,强调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必然,线上线下的教学无缝对接需灵活处理。
2.智慧选择教学方法,务求教学反馈高效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智慧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及时、高效地进行各式各样的教学反馈,在互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疑惑。
3.智慧利用教育技术,数据驱动决策精准化。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小测或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时,充分利用乐课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采集数据,诊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进行精准的教学决策,调整教学手段、方法。
4.智慧运用教育资源,力促教学资源多元化。选择、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以及乐课平台自带的资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5.智慧进行教学评价,聚焦思维发展高阶化。发挥教师的智慧,进行多元的教学评价,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突破低认知水平,促其发展高阶思维。
1.互动方式的转变。在三年多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并借助乐课教学平台系统中的互动功能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目的,利用乐课网自带的各种反馈功能来完成课堂互动,带动了整体课堂氛围。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教”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建构的“学”,创新并转变了“教”与“学”的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发挥了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也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模式,更加稳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方式(摘自《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双减”落地——〈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郑泽如的发言)。
为保证研究的效度,课题组下成立子课题,从不同角度去细化、充实研究内容。陈颖老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困难和阅读方法的使用情况,分析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智慧课堂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从中得到启迪并把握研究方向。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融入信息化交互活动,通过文本解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提出智慧课堂背景下基于图式理论的ACE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炼有效的参考案例。张东方等老师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反思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提出师生反思的路径与策略。陈文坚等老师,借助乐课平台,融合微课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创建了化学学科的智慧模式,优化了学习方式。孙莉娟老师等,在学校“智慧课堂”的支持下,从学校目前生源的现状入手,从课前、课中、课后构建体验式交互环境,进行数学分层的教学。利用移动技术进行学校班级以及班内的分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获得高效的数学课堂效率。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反馈能够进行课堂的精准教学并且达到课后布置作业的有效性。最终通过“智慧课堂”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郑斌等老师通过校本实践的方式,探索出一套“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习题讲评课’高效教学模式,并开发出一部分教学资料及课件。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
在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课题组统整提炼,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再造教学流程,建构智慧课堂模式,实践“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连贯的“无缝学习”体验。
(1)教学目标。用智慧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技术、工具,实现师生智慧的共同发展。
(2)实施条件。智慧平板+智慧教室+智慧技术+智慧资源
(3)教学流程。采用前置课程、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再造教学流程:“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连贯,“课中三环节”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信息传递。教师推送预习清单和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思考新问题。第二步,课中——吸收内化。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师生互动解决重难点。堂上精讲多练、答疑互动、及时反馈,“讲—练—评”三环节有机结合。第三步,课后——复习检测。学生练习反馈和巩固提升,教师及时评价激励,结合学情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精准指导帮扶。(4)教学评价:利用乐课平台的教学数据,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发符合本校特色的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明显转变。在问卷调查中,显示86.4%的教师明确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学或调整教学,81.8%的教师有清晰的教学模式或搭建大概的模式框架。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关注重心,60%的老师认为使用乐课智慧平台有助于创新教学方式。
(二)教师信技素养与学生学业成绩互相促进。绝大多数教师能熟练运用平台的各项功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视频、图片、练习、画板、举手、语音、讨论区等)辅助教学,营造浓厚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生生多元交互,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实时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科研模式初现雏形。约80%老师能根据不同课程和课型特征灵活组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教—学—评”环环相扣,课堂容量大,效率高。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再造教学流程,实践“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连贯的“无缝学习”体验。以乐课平台的智慧功能为支撑,构建了基于智慧课堂的体验式交互教学模式或范式。
(四)教研一体,辐射引领。自课题立项以来,共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研修12场次,举行“智慧课堂”校本研修、跨区域教研、优秀案例展示共13场次,省内外共有23个单位或团队参与交流学习,辐射范围广,示范引领效果良好,深受欢迎和好评。线上教学期间,我校智慧课堂的开展受到多方关注,信息时报、广东教育杂志等媒体先后对我校智慧课堂、线上教学作跟踪报道。在全国第二期“信息时代的精准教学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和“粤智慧教育联盟”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展示活动中,课题组4位老师表现出色,勇夺佳绩。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积极探索,反思智慧教学的策略与行之有效的做法,十多位教师撰写以智慧课堂为主题的论文相继在《广东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开发了基于智慧课堂的体验式交互学习的精品课例41节。课题组成员成功申报课题或项目,开展与智慧课堂相关的区级以上立项课题共11个。
(五)活化方式,丰富活动。线上教育期间,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我校还组织开展了线上考试及各种特色活动,例如团队组织开展的云端系列活动,各学科的优秀作业展示等,体现了学校让信息化助力师生的智慧发展,切实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