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绍雪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地接受第二语言学习的起点,英语教学为学生适应多元的时代文化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主阵地,以湘少版英语教材为重要研究材料,通过提炼、整合、加工教材内含的思政元素,显隐结合、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探索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助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思政;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14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67
英语课堂,是文化碰撞的课堂,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课堂,更是“立德树人”的课堂。2019年的《质量二十二条》指出:通过显隐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的方式,从各类课程与教学方式方面入手,发掘思想政治资源。因此,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提炼整合内含的“思政元素”、对教学方式的提升转变,应是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行动方向。
一、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结合英语的学科性质以及课标要求,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涉及英语知识运用、创新思维培养、文化辨析传播、自我监控调整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化品格”这一维度,就要求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课程思政则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两者在目标上,不谋而合。
(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水平、内容不断发展,产生了对小集体“班级”的热爱,进而扩展到对大集体“学校、社会”的荣誉感、责任感、友谊及审美感。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意志力、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弱,易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公有观念、集体观念、友谊观念、惩罚观念、公平观念等诸多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也在小学。因此,通过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培养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拓展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在深入梳理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系统、无痕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在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到一言一行。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为课外拓展材料,如视频、绘本、故事等学习材料的选取,指明了方向。将与文本相关且符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材料通过筛选融入课堂教学,能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最大程度上收益。
二、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在探寻小学英語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时候,应重视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小学阶段“综合课程”的学科设置特点,将现有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行动指南“小学化”。在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一)挖掘整合,知行统一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各类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而英语教科书是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教材文本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发掘尤为重要。
以湖南地区湘少版三年级英语教材为例。在编写上,湘少版教材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字面上没有较大关联性。在进行思政资源发掘的时候,容易存在不深入、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同时课与课、课时与课时的话题相对孤立,易导致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存在课时教学上的脱节,从而导致育人效果不佳。教师可以结合《中小学德育大纲》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打破文本内容间的隔阂,提炼文本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整合,保证教育内容科学性的同时,也保证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知行统一”应是是思政元素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原则。行为是思想的外化,因此,要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就要内外兼顾,不仅让学生思想上认同,更需要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要求要具体化、生活化,并且保持一定的复现频率。(如附表)
(二)教师先行,着手细节
2018年《新时代高教40条》就要求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何玉海教授认为:“课程思政”需要全员参与,要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其职业性质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修养。
学生具有“向师性”。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具有模仿,接近教师的自然倾向。这种“模仿、接近”广泛存在于知识传授、行为习惯、气质感染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严于律己、以善先人、以身正仪,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意义重大。
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选择适切的拓展内容,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历水平。对学生的要求应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不大声喧哗、保持红领巾的整洁开始;从整理好桌面、珍惜爱护每一支笔开始;从见到老师问好,向父母说声谢谢开始……在讲授中求知、在对话中感悟、在交往中实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三)藏息相辅,协调各方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科目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多方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过少、教师水平不一等问题,使得英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从知识教学的“求真”联系课内课外、调动家校的育人力量、与各学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值得深思。
以湖南地区湘少版教材为例,在教育三下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各学科可以联合起来开展“气象”主题活动周。科学课可普及气象变化相关知识;语文课则可温习学过的气象相关的课文如《我是什么》,加深学生印象;美术课通过创作“天气”的主题画,助力学生理解;英语课通过对话、表演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输出;劳动课则因地制宜,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的养护、种植、观察活动,了解气象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多个学科围绕该主题,基于学科特色协同助力,使学生对“气象变化”的理解更加具体、全面。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体会阴晴雨云时不同的美,进而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又如,在讲授湘少版英语六下A family outing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出游计划的制订中来。同时家长还需将自己与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到家校联络群中。这样一来,家长既对孩子学习的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陪伴了孩子探索新知识、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会使孩子的利群品质尤其是合作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需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并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如五上The Spring Festival,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政素材,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建立文化自信。在此课教学时,完成常规教学后,教师可通过布置一个研究项目,请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文创设计等,对春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评比展示,让学生“因做而信”。
(四)显隐结合,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建设与一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在教学方式上,应彻底摒弃以说教为主要的方式,转而从课堂情境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教学互动方式上入手,通过环境熏陶,课堂的讲授、对话、交往,显隐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语言承载的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因此,从“国际化”的角度发掘文本的思政资源尤为重要,这也是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特殊之处。
在讲授六下9单元Look at these beautiful places in the world时,除了学习各国标志性建筑,还要进一步了解有关其他国家的不同地理位置、饮食习惯、人物面部特征、有趣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此时教师可进行背景知识的补充,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初步感知不同文化,为学生学习多元文化打开一扇窗。
教师可围绕“文化差异的成因”,引导话题走向。通过小组合作找资料进行成果分享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对待文化差异应持有怎样的态度?注意充分使用肢体语言、图片、声频、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在问答过程中,倾听学生的表达,在给予肯定后总结,引导学习的过程。通过有层次的互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与语言知识之间深刻的关联,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客观、思辨地审视和评价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内涵。
三、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凝聚家校、各科的力量,做好课内外衔接,使思政资源的整合生活化、具体化,教师先行、家校互助,借助英语课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系统地渗透在细节之处,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进而使小学英语课堂成为价值观引领的阵地、语言知识传授的渠道、语言应用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李永军.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吉林教育,2021(1).
[2] 尚爱明.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9(23).
[3] 张霞.小学英语教學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10).
[4] 刘青.做好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J].华夏教师,2018(22).
[5] 凌建芳.谈新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8(17).
[责任编辑 赵颂花]
3055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