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讨

2022-03-14 08:10高小虎
学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高小虎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渗透传统文化视为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以及发展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及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在实际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36

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成了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讲解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性地在课上渗透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在产生文化认同感的前提下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各项课堂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树立明确的三观,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应被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只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而忽视课外拓展教学,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在课上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自然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深化他们的人文情怀,学生在课上学习多元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弘扬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新课改形势下全新的教学主张,教师要在讲解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文化教育的展开能够使德育教育更自然,学生在聆听故事、观看资料的同时深化思想道德认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素养[1]。

(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国近年来提倡“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各学科教师都应转换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发探索文化奥秘,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为我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打下良好根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扩大学生认知范围

小学生缺乏与外界的接触,日常生活中无法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认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难以第一时间理解课内所学知识并将它们全部内化,教师应将扩大教学范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视为核心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由于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上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生字、生词及各类修辞手法上,对课文内蕴藏的文化知识的讲解一带而过,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阻碍了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学有效性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转换思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课外拓展资源,可以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可以是一些寓言故事,拓宽教学范围,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完成各项知识探索任务,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他们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提高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既积累了丰富的阅读、写作素材,又能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保证他们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文化经典诵读等,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坚定他们应用知识的自信心,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发展其核心素养[2]。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根据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课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及时探索教学改革策略,构建生动的课堂,借助传递传统文化展开多元化教学,将文化经典诵读设置为课内保留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更深、更全面地解读传统文化,并且带有感情地完成诵读任务,提升理解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语言学习效率与质量,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三)模拟真实文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让他们更加高效地与社会交流,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生动的文化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模仿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索文化知识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素养,实现全面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过于刻板,或介绍历史背景,或分析文化事件,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缺少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影响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落实课程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模拟文化情境,如讲解古诗词时将自己打扮成诗人的形象,再利用多媒體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主动完成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任务,引导他们表演文中的情境,让他们通过肢体和语言表达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在实践中提升文化素养。

(四)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学生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探究兴趣的前提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层内涵,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内容,并与他们共同完成主题讨论任务,在不断合作交流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3]。但是教师授课时过于墨守成规,只对文化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如分析词语含义、解读作者写作情感,忽视解读课文深层内涵,学生只夯实了语文基础,无法真正理解文化知识内涵,难以产生强烈的文化情感。教师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深度挖掘所有多元传统文化因素,包括政治、生活、思想、精神等,在课上向学生自然呈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结合现实生活详细分析各类元素,改进教学模式,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传承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展示传统文化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是一门感性大于理性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对语言文字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涵,并在有所感悟后规范思想道德,真正获得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分析情感因素,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自由表达感情,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營造意境,既不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也不能将理性文字感性化,学生在翻译古诗文、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时通常使用理性思维,一字一句进行解读,不能明确作者隐藏的情感变化,也无法深层分析其中带有深意的代替物,严重影响了文化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构建新式课堂的过程中要着重呈现诗文质与美的剪影,为学生准备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神盛宴,以生动演绎、开放问题讨论等形式完成情绪的渲染,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爱国之情,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导他们借古析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多元角度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与传递,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六)讲述丰富的教材拓展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

小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自主探索知识内涵,逐渐产生文化认同,明确传统文化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自主承担起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探索空间,以教材为基础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讲述丰富的文化拓展故事,为学生传递更多文化信息,让他们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认同感,最终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与质量[4]。教师如果讲解课文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故事讲解,始终将教学停留在浅显阶段,难以真正增加学生的文化累积,缺少文化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拓展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文涉及的寓言故事、历史人物经历等元素,探索相关主题、人物、历史背景故事,以深化分析、对比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内涵,从而结合生活实际生成文化认同感,能够将自己对故事的所思所想分享给教师、同学,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中实现思维的发展,最终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端正自身言行,促进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既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改良.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20(5):83.

[2]   方艺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究[J].考试周刊,2020(65):23.

[3]   李志曦.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7):45.

[4]   龙伟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今古文创,2020(9):82.

[责任编辑 李 媛]

3745501908226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