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1 00:25闪希
科教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三全育人

闪希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工程教育的使命,针对当下存在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的问题、学生科创活动入门难的问题和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举办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组织专业教师见面会、启动科创项目定制孵化工程、开展企业名师进课堂活动以及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举措,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 三全育人;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3.00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工程教育的使命。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仅仅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德才兼备的工程创新人才,才是高等工程教育要实现的终极人才培养目标。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工科大学生只有具备工程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核心用人需求,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为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

1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要基于“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对于工程专业来说,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同时也必须符合高校的育人要求,即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人才。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基于“三全育人”,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从多方位多角度育人,把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育人的实际成效。

2大学生工程能力创新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的问题。一方面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既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也不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分数所匹配的学校以及父母的建议来选择,对所选择的专业本身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从被高校录取的那一刻一开始就励志考插班生、转专业和考研;另一方面,新生刚步入大学,还未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上往往还是“等”“靠”“要”,缺乏自主钻研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学生科创活动入门难的问题。一方面,专业必修课在低年级开设较少,因此,学生接触到专业教师的机会就比较少,对老师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学生即使有好的创新想法,也不清楚应该寻求哪些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项目立项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项目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参与科创活动的学生其工程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培养,但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学生永远只是少数。也就是说,除了之前提到的一些本身科创水平较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虽然对科创较感兴趣,但是往往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摸不到门路,不知道如何准备。

最后,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问题。学校里的教学容易倾向于书本理论,对现实的关照往往不够具体和生动。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其标准集中在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动手操作的正确无误上,但这些和现实需求并不完全相符。现实需要的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这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现实,关照社会需求,如何在符合客观实际和工程伦理的前提下创新性的解决工程问题。

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

3.1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依据,因此,理解培养方案设置以及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但在现实情况中,仍然有部分新生不清楚自己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也不了解课程模块的设置。在选课时,经常會有学生询问辅导员老师需要选择哪些课程,某些课程如果不选择是否有其他课程代替等问题。同时,辅导员老师往往负责好几个不同专业的班级管理,自身对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也不是十分了解,在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时,只能再次求助专业老师。

为了帮助新生梳理自己的学业规划,尽快建立应有的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创新能力,机械学院辅导员邀请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大一新生举办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会,并一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会上,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针对自己所带专业,重点介绍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与哪些实训课相配合,需要培养什么技能,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3.2专业教师见面会

由于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主要以通识必修课为主,专业必修课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除了学业导师,低年级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其他专业教师。一些对科创感兴趣的学生,即使有意愿参加科创活动,申请了自己的科创项目,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进行指导。

针对这一情况,机械学院辅导员分别联系各个系的专业教师,就不同专业分别组织召开了师生见面会。会前,辅导员老师收集了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与发展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转交给专业教师;会上,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包括教学科目、研究方向、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鼓励学生专注学习,拓展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实践;会后,辅导员老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见面会的意见反馈,把握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改进的方向。

3.3科创项目定制孵化工程

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需要依靠科创活动的锻炼和熏陶,而科创活动不应该只针对部分同学,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同学。为了扩大科创活动的参与面,机械学院辅导员老师与专业课老师进行了讨论,借鉴了原先在德泰1612班试行的项目培育方法,以机电专业为试点,由专业教师成立11个项目组,面向机电专业招收成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申报。同时,每个项目组形成年级梯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以“老带新”的方式共同开展项目研究。通知一经发布,学生报名踊跃,项目团队运作良好。

3.4企业名师进课堂活动

上海電机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与社会现实需要相结合。但是现有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生产,所学内容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机械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在与专业课老师讨论后,决定定期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总监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例如《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创新》(主讲人:振华港机研究总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朱昌彪)《大学生科创与学科竞赛》(主讲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邹旭)等,充分发挥企业思政导师的育人效应,将产业现实问题及解决过程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从现实出发思考知识的价值。

3.5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系列课程为整体的项目教学法,进行“黑箱、创意式实践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给出终极目标,然后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3]同时,设计递进式层次化的课程实验内容,将课程实验分为基础规范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在完成前两种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4]

在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情况、参与科创活动和比赛的情况、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的情况,以及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全部纳入考核的范围,同时适当提高后面三者在整个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4举措落实后取得的效果

第一,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快速了解,对各门课程大致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有了系统的把握。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个人的专业兴趣选择课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明晰。其次,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的召开,也让辅导员老师对各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今后解决学生专业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更有效率,而且能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学生专业问题的时候游刃有余。最后,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的举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主动性。使命感建立在对使命的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之上,使命感的增加能够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进取的精神。在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上,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大家展示了专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学习该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开始主动转变“等”“靠”“要”的学习方式。

第二,专业教师见面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帮助有科创雏形或者已经有科创项目的学生找到合适的专业指导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协同作用以及学生自身在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一方面,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老师密切合作,在专业教师见面会会前、会中和会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另一方面,有点子、有想法、有雏形甚至有项目的同学和专业指导老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学生的科创项目成果屡获嘉奖。2020年机械学院在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比赛中共获得32项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10项,上海市级奖励5项,校级奖励5项。

第三,科创项目定制孵化工程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科创活动的覆盖面。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做科创项目的时候是非常缺乏经验的,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和入手,不知道什么问题更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并且可能被解决。为了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来,就需要专业老师和有经验的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专业老师成立各个项目组,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群体“老带新”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科创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在参与科创活动的过程中,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而这种锻炼和提升是日常的教学活动所难以实现的。

第四,企业名师进课堂活动解决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企业名师来自生产或者与生产相关工作的第一线,是一批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程师。他们走进学生的课堂,为学生带来了生动具体的实例。学生所学所思所做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能够通过与企业名师的交流,获得新的启示,将学校所学与现实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机械学院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与企业加强对接,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即使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背景下,就业率依旧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02-27) .http://www.gov.cn/ 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宋宝玉,李旦,王娜君,等.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5.

[4]王晓萍,刘向东,刘旭.课程实验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

[5]上海电机学院.就业率超95%!上海电机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权威发布[EB/OL].(2021-03-01).https://mp.weixin.qq.com/ s/so2lXLzylS2XFskzDFa9Lg.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